不过是几年以前,许多企业还在争论开源是否是未来趋势,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微软前 CEO Steve Ballmer 形容开源为癌症,微软创办人 Bill Gates 更是批评说,Linux 像是学生在玩游戏,市场不成熟,因此,在商业市场中,相信 Linux 根本做不出什么厉害的东西。
不过,随着主流的开发平台逐渐开源化,加上版本控制服务 GitHub 兴起,开源深入了各个领域,如Linux 接管了超级计算机的市场,以全球前500大超级计算机来看,2014年,内含 Linux 操作系统的超级计算机,已经成长到了485台,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只有1台,不过,在2000年为54台,约只占了百分之十。
而 Linux 内核,甚至已经深入到各个产业之中,包括随身携带的手机、平板,家里用的桌面计算机,公司大楼内的服务器,甚至还飞上了天空。
如 Linux 基金会于2014年10月,宣布成立了无人机程序代码项目 Dronecode Project,将集结所有与无人机有关的开放原始码项目与资产,以打造一个共享的无人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开放原始码平台。Linux 基金会执行总监 Jim Zemlin 表示,开放原始码软件与协作开发将能精进最先进领域的各项技术。
而在2014年,微软新任 CEO Staya Nadella 上任后,开始喊出“微软爱Linux”,更在同年11月,决定开源释出 .NET 服务器端核心,让.NET应用可以执行在 Linux 上和 Mac OS X,为开源界投下了一颗震撼弹,这更是开源史上的新里程碑。连微软也不得不承认,开源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还有其所拥有巨大的社群创新力量。
以目前 IT 产业来看,想要取得更大商机与赚取更多利益,就必须和开源合作,如鸿海宣布和 Mozilla基金会合作,以 HTML5 发展新一代跨平台操作系统 Firefox OS。
前鸿海科技创新数字系统事业群资深处长梁文耀表示,HTML5 受到重视的原因在于,除了跨平台特性,也包括了在网页平台有更多的功能。另外,若产品采用自由硬件(Free Hardware),企业将自家硬件的驱动程序码对外开源,也能延长硬件在市场存活的寿命。
OpenStack 成为云端操作系统的标准
而在云端界被誉为云端 Linux 的开源云端操作系统 OpenStack,在开源 Linux 基金会公布的2014年度最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中夺得第一名,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云端平台操作系统的标准。
OpenStack 自2010年成立以来,吸引了许多软件或硬件的龙头厂商,来抢食 OpenStack 商机,包括红帽宣布 OpenStack 商用版提供3年技术支持、Ubuntu/Canonical 提供5年技术支持,惠普与 IBM 相继推出了用 OpenStack 为基础所打造的自家云端服务平台,连微软早在几年前宣布 Hyper-V 能与OpenStack 互通,还包括了英特尔、思科、戴尔、惠普、甲骨文、红帽、AMD、IBM、VMware、Ubuntu、SUSE、EMC、SAP、Seagate、WD、NetApp 与 NEC 等。
连台湾也有硬件厂商大举投入 OpenStack 的技术研发,试图切入到软件与应用服务市场,包括台湾工研院、广达、宏碁与和信云端等,而全球使用者社群更是超过了75个,这是继 Linux 项目以来,另外一个最大型的全球开源项目。
而许多传统的企业IT部门,也开始采用 OpenStack 来打造内部的 IaaS 平台,如 AT&T、法国Orange 电信、雅虎、Paypal、淘宝网与 BMW 等,在各方人马不断涌入后,Tom FiField 表示,OpenStack 已经改变了云端产业市场,在 OpenStack 生态系统中,现在已出现了数百家厂商,提供服务给数千家企业或机构,OpenStack 也推出了 OpenStack 市集,其中包括公有云、流通与应用、训练与顾问、系统整合与驱动程序等,协助企业可以透过详细的技术规格与产品信息等,来比较各厂商提供的服务。
如今,OpenStack 已经成为云端基础架构的标准,而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何?OpenStack 社群经理Tom Fifield 说,在讲求速度为王的世界中,由于企业需要更大的弹性与自由来扩充规模,开源释出的 OpenStack 让企业可以随时取用各式各样的功能与程序代码等,大大提高了企业扩充云端基础架构的速度与弹性。
再来,由于开源领域变化得太快,开发者必须比一般应用商业软件的IT人,更随时关注科技最新的变化,走在世界的最前端,Tom Fifield 表示,企业使用了开源项目,就能一直跟上世界最新的进展,让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此外,开放原始码的计划或是项目,更是很好的机会让企业或是厂商了解,世界上其他的专家,拥有什么样的知识与技术。
在 OpenStack 之后,问世才近2年的开源轻量级虚拟化技术 Docker 也席卷了 IT 世界。2013年2月,Linux 之父 Linux Torvalds 宣布了发表Linux核心3.8版的消息,其中强化了 Control Group 和Namespaces 的机制,实现了开源社群努力多年的 Linux Container(LXC)技术。
LXC 颠覆了开发者打造应用程序的思维,也改变了 MIS 传统的维运模式,许多IT企业纷纷开始支持Docker,如微软就宣布要在 Windows Server 内建 Docker 引擎等。
不过,真正的让 LXC 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是,Docker 公司打造出了 Container 的标准化平台(请参考:迎接下一个云端火红技术 Docker、台湾 Docker 应用案例的启发),Docker 创办人暨技术长Solomon Hykes 表示,Docker 真正的价值就是让人们建立共识,而非在于技术,真正实现了开源的精神。
台湾少数几位的国际开源社群领导者唐凤,也参与了Docker项目的开发,她说,Docker是基于Linux Container技术的Sandstorm社群,让无论是架设开发环境、串接开源服务,甚至升级整套系统,都比以往方便许多,以致于让社群开发者可以花更多心思在API-first Design上,在节省技术支持时间的同时,也让参与者更容易变成贡献者。
GitHub降低了进入开源的门坎
而自2008年开始,大幅改变开源界互动模式的就是GitHub,GitHub官方成员邱慕安表示,GitHub如同为程序设计师打造的Google Doc与Dropbox,目前有约240位官方人员。
邱慕安说,以前程序设计师很难可以看得到别人的程序代码,不过在GitHub之中,由于有追踪功能,来让开发者共同撰写程序代码,与开发各式各样的开源项目,如邱慕安在GitHub中建立了Accessibility项目,让开发者回报问题之后,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再交由相关的负责人员来处理。
唐凤也说,不同于过去只有少数科技人参与的开源社群,随着GitHub出现,让没有软件开发经验的人,也能透过GitHub增加的记录、发布、版本追踪等功能,让更多的人可以进入开源圈。
GitHub 首先是藉由易用的Web界面,普及了Git的分散治理模式,几乎完全取代了以Subversion为代表的集中模式。GitHub将开源程序代码、修订、瑕疵回报等开发过程的产物寻址成键连数据,进而将它们转化成社会对象,因此产生了类似新兴社群媒体的网络效应,使Google Go和Microsoft .NET团队都放弃了自家的开放原始码平台,移转到GitHub上开发,以争取社群的支持。
中华民国软件自由协会理事长萧志榥也说,GitHub已经成为开发者讨论、开发与分享程序代码最活跃场所,且GitHub甚至已经成为开发者的履历,如果能做出很多人使用的开源项目,就可以快速增加全球的知名度,甚至增加和各国开发者讨论与互动的机会。另外,GitHub更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当用户要封闭开源程序代码时,就必须要付费给GitHub。
未来,Tom FiField说,开源从90年代只有少数对开源具有狂热的开发者组成,到如今,已经深入运用到各个领域中,代表到了21世纪,开源已经成为主流的趋势。
唐凤表示,由于输入工具,如触控、声音、手势、情感讯号等越来越普及,让更多的模拟表意讯息进入数字世界,与之相应的协作空间操作门坎也持续下降,再沿着新的输出方式,如立体印制、扩增实境与可程序化物质进入生活,让开源项目的内容也将不受平面影音文字媒材的局限,而应用到更多的层面之中。
而在台湾,开源社群蓬勃起飞的关键时间是2000年,自由软件之父Richard Stallman来台湾演说后,台湾开源社群于2001年成立了第一个开源法人组织中华民国软件自由协会,随着台湾开源社群越来越蓬勃发展,唐凤说,之前主要由软件工作者参与,但随着创用CC、自造文化的开展,现在文字、硬件、音乐、影像、设计、教育、政治工作者,也都开始参与开放文化,表示开源的范围愈来愈广阔了。(转载自iThome)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4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