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创建了 macvlan 并部署了容器,本节详细分析 macvlan 底层网络结构。
macvlan 网络结构分析
macvlan 不依赖 Linux bridge,brctl show 可以确认没有创建新的 bridge。
查看一下容器 bbox1 的网络设备:
除了 lo,容器只有一个 eth0,请注意 eth0 后面的 @if4,这表明该 interface 有一个对应的 interface,其全局的编号为 4。根据 macvlan 的原理,我们有理由猜测这个 interface 就是主机的 enp0s9,确认如下:
可见,容器的 eth0 就是 enp0s9 通过 macvlan 虚拟出来的 interface。容器的 interface 直接与主机的网卡连接,这种方案使得容器无需通过 NAT 和端口映射就能与外网直接通信(只要有网关),在网络上与其他独立主机没有区别。当前网络结构如图所示:
用 sub-interface 实现多 macvlan 网络
macvlan 会独占主机的网卡,也就是说一个网卡只能创建一个 macvlan 网络,否则会报错:
但主机的网卡数量是有限的,如何支持更多的 macvlan 网络呢?
好在 macvlan 不仅可以连接到 interface(如 enp0s9),也可以连接到 sub-interface(如 enp0s9.xxx)。
VLAN 是现代网络常用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将物理的二层网络划分成多达 4094 个逻辑网络,这些逻辑网络在二层上是隔离的,每个逻辑网络(即 VLAN)由 VLAN ID 区分,VLAN ID 的取值为 1-4094。
Linux 的网卡也能支持 VLAN(apt-get install vlan),同一个 interface 可以收发多个 VLAN 的数据包,不过前提是要创建 VLAN 的 sub-interface。
比如希望 enp0s9 同时支持 VLAN10 和 VLAN20,则需创建 sub-interface enp0s9.10 和 enp0s9.20。
在交换机上,如果某个 port 只能收发单个 VLAN 的数据,该 port 为 Access 模式,如果支持多 VLAN,则为 Trunk 模式,所以接下来实验的前提是:
enp0s9 要接在交换机的 trunk 口上。不过我们用的是 VirtualBox 虚拟机,则不需要额外配置了。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 Linux VLAN 实践,可参看 CloudMan 《每天5分钟玩转 OpenStack》中的相关章节。
下面演示如何在 enp0s9.10 和 enp0s9.20 上创建 macvlan 网络。
首先编辑 host1 和 host2 的 /etc/network/interfaces,配置 sub-
auto enp0s9
iface enp0s9 inet manual
auto enp0s9.10
iface enp0s9.10 inet manual
vlan-raw-device enp0s9
auto enp0s9.20
iface enp0s9.20 inet manual
vlan-raw-device enp0s9
然后启用 sub-interface:
ifup enp0s9.10
ifup enp0s9.20
创建 macvlan 网络:
docker network create -d macvlan –subnet=172.16.10.0/24 –gateway=172.16.10.1 -o parent=enp0s9.10 mac_net10
docker network create -d macvlan –subnet=172.16.20.0/24 –gateway=172.16.20.1 -o parent=enp0s9.20 mac_net20
在 host1 中运行容器:
docker run -itd –name bbox1 –ip=172.16.10.10 –network mac_net10 busybox
docker run -itd –name bbox2 –ip=172.16.20.10 –network mac_net20 busybox
在 host2 中运行容器:
docker run -itd –name bbox3 –ip=172.16.10.11 –network mac_net10 busybox
docker run -itd –name bbox4 –ip=172.16.20.11 –network mac_net20 busybox
当前网络结构如图所示:
这四个容器之间的连通性如何?下一节我们将详细讨论 macvlan 网络的连通和隔离特性。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5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