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RPA“冰火两重天”

新冠疫情的发生,给各行各业都按下了“暂停键”。

减薪、裁员、转型……成为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的办法。在经济下行时期,选择更进一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然而,这样的事,的确在RPA这个行业中发生了,而且还不是孤例。

  • 2020年2月24日,来也科技宣布完成C轮4200万美元融资

  • 2020年3月16日,云扩科技完成B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超过4500万美元

  • 2020年3月,国外RPA厂商Ripcord宣布完成4500万美元B轮融资

据业内人士消息,四月份,也即将有RPA企业完成融资。疫情还没结束,为何来也、云扩反而逆势斩获千万融资?

RPA融资,“意外”升温

十布是一家RPA创业公司的CEO,在这个领域已深耕10年,对零售及TO C产品有着很长时间的研究,他坚信,使用RPA等自动化工具,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比如从事银行的一些工作人员,每天就是做做Excel表格、贴贴发票,我觉得人其实不应该去干这种很枯燥的事情,让RPA做,还不会出错。据我观察,现在的年轻人,素质高,他们倾向于用自动化的工具去解决问题,更喜欢做有创意的工作,疫情改变不了这个趋势。”十布说道。

除了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新冠疫情、美国流感、东非蝗灾等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使得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生存危机,而在这些危机中,员工无法线下办公,这也促使企业纷纷用RPA等自动化工具来降低灾难来临时的风险。

达观数据在NLP领域颇有建树,在此次疫情期间推出了RPA溯源机器人帮助地方政府防控疫情,并在疫情期间回访了上百家企业客户。

达观副总陈文彬说:“大部分公司都希望引入一些新兴科技,包括RPA、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打破内部的信息孤岛,降本增效,提高用户体验和盈利能力。而疫情的发生,恰恰会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无人办公、数字化建设,以及RPA这种新兴技术的重要性。

不管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还是企业对高效率的“渴望”,都是资本亲睐RPA的原因。

当然,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孤立的。疫情期间获得融资,更是由诸多因素合力促成。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来也和云扩之所以得到融资,还得从它们各自深耕的“长处”说起。

愈发激烈的战场

“长板理论”认为,伟大的公司没必要每块板都长,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

特别是一个行业的初期,如果“长板”不够长,企业连生存都是问题。

而说到长板,来也科技在技术和产品的打磨上,显得十分亮眼。

2001年问世的“按键精灵”,被人们称作是RPA的先驱。而如今来也科技的RPA产品团队,就是当时创造“按键精灵”的那一批人。

来也科技还是国内最早一批做RPA应用机器人商城的“玩家”,去年该公司重点推出的UiBot Store(机器人商城),可以满足多种办公场景对RPA机器人的需求,实现“人手一个RPA机器人”的目标。

不仅如此,今年2月10日,前竹间智能CTO翁嘉颀(Phantom)加入来也科技担任副总裁,加上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胡一川、高级副总裁褚瑞(原奥森科技CTO),来也科技已先后揽获三名“CTO”高管。

目前,来也科技研已掌握文字识别(OCR)、自然语言处理(NLP)、对话机器人(Chatbot)、计算机视觉(CV)等多种AI能力,在交付给客户的RPA机器人中,使用AI能力的占比达到35%,让RPA+AI不再停留于“纸面”。

而另一家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两轮融资的RPA企业——云扩科技,它的“长板”是做高可用的企业级RPA产品。

据悉,云扩的核心研发团队主要来自微软,具有十几年桌面软件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研发经验。从成立以来就一直专注于企业级智能RPA产品的研发,每年发布一次重大产品升级,快速完成了“从0到1”的实践。

“RPA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云化和智能化,云扩在这两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RPA 云化可以让企业客户采用RPA的成本更低,另外通过混合云的模式提供更加灵活的部署模式。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AI Inside,将OCR、NLP等人工智能技术内置到机器人中,让RPA从简单的规则执行变成能够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智能自动化平台。”云扩科技CEO刘春刚还透露更多产品也将在4月10号通过线上直播正式发布。

而据业内人士观察,不管是来也科技的UiBot Store,还是云扩科技正在推动的智能云RPA,都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购买RPA的“门槛”,被认为是RPA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升级的一个信号。

中小企业市场,亦是战场,已然风起云涌。

疫情之下,RPA“冰火两重天”

还有部分RPA企业选择了在自己熟悉的行业中深耕。金融RPA、电商RPA等“行业+RPA”组合也并不少见。

比如「金智维」,有深厚的金融“背景”,希望成为金融行业RPA领军者。

它本身是国内最大的证券软件开发商「金证科技」旗下的子公司,在总公司的资源倾斜下,目前签约客户超过200家,其中金融科技企业便超过170家,更是获得了「建设银行总行」和「工商银行总行」这两张大单。

阿里云RPA,则背靠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前期希望将电商领域的RPA服务“一网打尽”。

阿里云RPA已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服役8年”,在内,服务过天猫、淘宝、蚂蚁金服等部门;向外,还和上海用成等科技企业合作拓展新零售电商领域。

除了电商“背景”,阿里巴巴枝叶繁盛的“科技树”,也是阿里云RPA的优势之一。相关技术全部自主研发,所有内部技术架构及SDK模块均有阿里云内部知识产品保护和正版授权,阿里云RPA可以将所有的技术打包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在售后这一块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目前看来,在RPA这个赛道上,有的企业为了抢占先机,已经“短兵相接”;而有些企业“广积粮,高筑墙”,正在为未来的市场争夺积蓄力量。

RPA需要“降降火”

从资本角度看,来也科技、云扩科技、艺赛旗、弘玑在B轮皆融资千万美元,而当年的摩拜、OFO也不过如此;从市场角度看,Gartner在报告中指出,到2022年底,85%的大型和超大型组织将部署某种形态的RPA。这验证了资本和市场是拥抱它的。

但同时,RPA企业在短时间内是否能盈利,仍受到人们的质疑。

以这个赛道中唯一上市的企业BluePrism为例,根据其2019年的财报(截止2019年10月31日),全年收入为1.01亿英镑,但销售、管理、研发等支出费用1.82亿英镑,亏损高达7820万英镑。而从2016年至2019年,其财报一直显示处于亏损状态。

疫情之下,RPA“冰火两重天”

“这是TO B企业的普遍痛点,模式重从而导致运营成本高,同时难复制、难规模化。做中大客户的周期长,而客单价也不是很高,这导致了部分RPA企业虽然营收能获得100%的增长,但它整体是在亏损的。”业内人士指出。

此外,这个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项目失败率高、售后维护频繁,也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德勤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使用RPA的400家公司中,30%到50%的RPA项目在一开始便失败了, 63%的RPA项目没有按时交付。

而Genpact首席数字官Sanjay Srivastava则表示:“在这个行业工作5年的时间里,在1000多个企业的机器人部署中,鲜有成功案例……机器人在工作中需要不断的管理和维护。”

如今许多企业都在做store(机器人商店),希望将RPA SaaS化,将其做成通用场景。

但每一个企业的需求都千差万别,为一个企业做定制化服务已是不易,服务好一个行业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想要做成通用化产品自然更难。

而标准化的产品,或许能带领RPA这个行业走向真正的繁荣。

结语

2019年上半年,整个中国的IT圈儿也没有太多人了解RPA。可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RPA一下成了资本的宠儿、新兴的风口。即使遇到“疫情黑天鹅”的狙击,依然没有挡住它“跃进”的步伐。

RPA的“火爆”归根结底还在于资本的亲睐,但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来时百花争艳,去时万物凋零。

它是不怕火炼的真金,还是触火即爆的泡沫,仍需时间来证明。

微信公众号:雷锋网AI金融评论、雷锋网AI掘金志、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科技评论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109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0日 20:04
下一篇 2021年8月10日 20: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