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弘玑Cyclone完成近4000万美元B轮融资,RPA天高海阔

作为2019年最受资本市场青睐的科技赛道之一,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似乎并没有被疫情缚住手脚,反而将融资热潮延续到了2020。

9月23日,RPA公司弘玑Cyclone宣布完成近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老股东DCM超额跟投,联想创投、源码资本、仁智资本跟投。

弘玑创始人兼CEO高煜光,曾是惠普企业数据服务及创新业务发展的大中华区总经理,在企业服务领域“钉”了十三年之后,他把目光投向RPA,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嗅到RPA血腥味的“鲨鱼”,并亲手创办弘玑。

专访丨弘玑Cyclone完成近4000万美元B轮融资,RPA天高海阔

如果把RPA的“初生期”定义为一种有规则性和逻辑性的、解决重复工作的工具化软件,那么弘玑正在做的,就是将RPA从“学生”培养成“专家”,走向平台化的企业级软件,向下一代企业智能自动化平台的目标奋力狂奔。

在高煜光看来,RPA 1.0更倾向于解决工作流程自动化,而2.0更侧重于业务流程自动化。

“之前的企业级环境里,其实只有人和系统的协作。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赋予机器人平台级的、更智能化的能力,更懂数据处理。”高煜光表示,机器人能力的加入,会使原先的二元关系变革为现在的三元关系,这对传统企业软件的工作环境是一场不可小觑的创新。

“RPA其实是近年来业务增长最快的企业软件细分领域——今年随着产品的演进,这块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他语气笃定,和我们谈起弘玑的来历与前程,和RPA的天高海阔。

扬帆入海

“要进入RPA赛道创业这件事,其实是在北京一家烤串店里做出的决定。”高煜光笑着告诉记者。这个拍板看似随意,其实背后是他对RPA的多年观察和他勇于挑战、不甘囿于现状的性格。

创业之前,高煜光其实是惠普企业数据服务及创新业务发展的大中华区总经理。

高煜光热爱帆船和航海,骨子里那些 “不安分”细胞,不光体现在他对海上运动的热情,更体现在职业道路的选择。

他逐渐意识到,无论是继续留在惠普,还是选择加盟RPA巨头,自己离职业生涯的隐形天花板似乎越来越近。于是他选择辞职创业,杀入中国RPA这片蓝海。

在惠普的日子,高煜光早早就接触到RPA并带入中国大陆市场,也观察到RPA相较于其他企业软件,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它对客户而言更加灵活,可大可小,可选择性更强。无论是做单点提效,还是复杂庞大的企业级平台,都能够给到客户不少选择,起步并不特别困难。而且,这是一个能够参与到人与系统协作关系中去的全新产品形态。”

玑是古代的天文仪器,精巧无比;弘则有恢弘广大之意——弘玑的名字,或许某种程度上也暗合了RPA的这份特性。

弘玑真正开始运转,其实时间并不久。起步阶段,高煜光与联合创始人程文渊都有不少企业客户的沉淀,开发客户、达成合作似乎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但弘玑没有进行天使轮融资,早期全靠高煜光和程文渊支撑;创业也不同于在公司带团队,需要亲力亲为、亲自过问的细节太多,高煜光也感慨自己身为CEO“被迫”成为“全能型选手”,压力不言自明。

专访丨弘玑Cyclone完成近4000万美元B轮融资,RPA天高海阔

所幸一切顺利,弘玑在2018年就推出了首个商用版本产品,于2019年6月完成千万美金A轮融资,公司发展也真正驶上快车道。

弘玑也从最初不到20人的团队,成长到如今近300人的规模。

高煜光向雷锋网透露,从去年到今年,弘玑的业务大约增长了近7倍;今年的营收目标接近两亿,服务客户数计划超过500家(以总部级别为准,分支机构不计入)。

成长至今,弘玑已经进入到银行、证券、保险、政府、能源、电力、制造业、高科技等多个行业,打磨了诸多针对复杂业务场景的RPA解决方案。

去年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说是弘玑的经典之作。这一项目涉及OA、市政以及13个垂管系统的84个事项、387种细分情形的流程优化实施,超过3000个页面的信息处理和交互,成功打通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

今年年初疫情爆发之时,弘玑也迅速开发了“疫情监控流程机器人”,并应用于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和中电福富“疫访通”访客管理云平台等系统中,将自身技术能力及时输出到抗疫数字化的第一线。

为此,弘玑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共同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短短3天时间,使用弘玑Cyclone “疫情监控流程机器人”建立的公安“返筑流动人员信息监控系统”成功上线。

战线全面铺开

高煜光在采访中透露,本轮融资完成后,弘玑将基于现在的技术和产品路线持续加大投入。

而弘玑的当前路线,不光有对垂直领域的开发和更具纵深的探索,更包括产品线的横向拓宽。

雷锋网了解到,弘玑其实从去年开始,就确定了要走“端+平台”联动创新的产品发展战略。

一方面是应用环境的局限被打破。传统的机器人和设计器更多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弘玑则让它们可以实现跨平台(Windows、Linux等)部署和运行。

RPA的移动端应用和移动端机器人也由弘玑率先推出,既可在移动端独立运行,也可以让RPA平台和桌面端机器人协同工作。

移动端和物联网机器人推出后,机器人就能从办公室搬到户外和工厂,不受使用场景的限制。

另一方面则是平台级产品的打磨和创新,这也更凸显了RPA厂商在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上的技术功底。

除了丰富中控调度功能,弘玑还将RPA运维数据和业务数据汇总到数据分析平台,能让企业全方位实时感知和分析RPA机器人的业务效能,这样一目了然的数据引擎在业内尚属少见。

针对复杂应用场景,和企业级AI落地需求,弘玑专门研发了面向RPA的AI平台,能以组件化无代码风格,完成对各种细分场景进行AI能力的快速设计、定制、调试和自动部署。

如果说RPA是企业的专属“乐高”,那弘玑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给出积木,而是要将其打磨得更容易组合,与积木有关的过程都纳入到便携“玩具箱”,尽可能灵活可用地提供给玩家。

对于RPA+AI的讨论,行业内一直观点各异,有不少厂商选择携AI成果投身于RPA浪潮,也有较为传统的RPA厂商认为现阶段的AI青涩脆弱,未见得是RPA的必选项。

但在高煜光看来,RPA和AI某种程度上是“一体多面”的关系,RPA发展下去,和AI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目的地仍然是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自动化。

而弘玑在AI上也早有布局。雷锋网了解到,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领域文本理解(DU)技术方面,弘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然语言Deep Parsing技术,有效地融合了基于符号语言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不同流派NLP技术精华。

这一技术能够定点纠错,不依赖大量已标注数据就可以快速冷启动,使得弘玑RPA+AI可以从容应对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向机构化数据的自动转换,将RPA应用场景战线拉得更长。

今年以来,弘玑也频频引入技术大牛,例如前UiPath全球研发中心高级研发总监、前微软Azure云计算主任架构师贾岿博士,前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前硅谷大数据舆情挖掘公司Netbase首席科学家、自然语言处理(NLP)资深架构师李维博士等。

高煜光表示,目前弘玑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团队已超过公司总人数50%,大牛的加盟也有望为他们的产品、技术和市场开拓上,带来更多先进性和更广阔的视野,促使公司尽快跑上新台阶。

在市场布局上,弘玑接下来会保持对金融、能源、物流、制造和零售等行业的深耕,不仅继续为大型客户服务,也正在着力发展SMB(中小企业)市场。他指出,随着市场的成熟,SMB潜力无限。

百亿美金的蛋糕

回到行业本身,外界仍然对RPA寄予厚望。

根据Gartner报告,一直到2022年,RPA市场还会保持50%的增长,即以产品为主的市场容量的增长。如果是围绕着服务型市场,RPA可能还会带来1到5倍的增长。业内人士解读称,这意味着当RPA市场达到20亿美金,服务型市场可能是100亿美金。

高煜光指出,如果仅仅依靠传统RPA形态去融资,窗口期很快就会过去。目前赛道上能够获得资本青睐的企业,都会在产品上有非常大的提升;资本也自然会向那些能够持续在产品和技术上迭代、业务成绩优良的企业集中。

这个在资本光环笼罩之下的行业,行业格局其实正在悄然生变。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注意到,赛道内不仅有相对传统的RPA厂商,和AI起家的有力竞争者,还有头部企业的RPA部门也参与其中,更有不少中小型RPA公司涌入。

对此,高煜光表示,RPA这个市场的蛋糕,会随着产品和技术的演进而越来越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RPA是近年来业务增长最快的一个企业软件领域。”

但他也认为,确实会有中小型B端客户考虑选择不同形态的产品,不过在这样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市场里,仍然会是更头部的RPA公司才能满足客户需求,提供high value的产品。

“只做工具软件的话,最终大家都会走到同质化那一天,价格战无可避免。”

而RPA也被指出,存在一些技术和交付上的“硬伤”。IT分析师Jason Bloomberg在《福布斯》中写道,RPA的主要弱点,就是鲁棒性差。德勤也曾调查发现,在使用RPA的400家公司中,63%的RPA项目没有按时交付。

对RPA的能力边界问题,高煜光给出了冷静中立的看法,他表示每家公司都应有自己的清晰判断,不应妄自菲薄也不可盲目乐观;这应该是RPA在核心场景的拓宽和技术突破的问题,在碰壁时更该考虑如何进步,采用小步快跑、不停迭代的做法。

为此,弘玑也在今年升级了新版的RPA核心组件,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提升。

在高煜光带领下的弘玑,其实也一直在维持着小步快跑的发展和更新,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产品的演进,每隔半年都能有不小的变化。他透露,弘玑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全新产品,更具前瞻性的成果也有望在明年年初面世。(雷锋网)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130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0日 20:30
下一篇 2021年8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