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水泥和海康威视,是如何作一首「数字化转型」好曲的?

 华新水泥和海康威视,是如何作一首「数字化转型」好曲的?

当古罗马人使用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时,世界上诞生了一种“水泥”的物种。

几百年间,水泥见证了世界的历史与变迁,自身也经历了数次变革。

而今,还是那个大众司空见惯的水泥,还是那些习以为常的应用场景,却在悄然经历又一次变革。

水泥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登记于时代之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先觉者已开始行动。

近日,华新水泥与海康威视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安防、智能巡检、智能矿山、智能生产和智能决策等相关领域和应用场景,联合创新,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水泥巨头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提出:“传统工业+数字化是公司四大战略之一。华新秉承自主研发的传统,制定了华新制造的战略目标,以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效能,探索出一条水泥工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华新的风格可以用两个词概括:lean和mean,lean是它不庞大,但精干,mean是它作风果决,动作迅速,竞争力强。”华新水泥CDO汤峻如此总结。

2008年,4万亿的基建投资,为中国锻造出世界一流的高铁、桥梁、超高压输电等工程能力。

2020年的新基建,则会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式推向全球科技的浪潮之巅,带来席卷各行各业的势能

华新水泥,正是站在新与旧交接点上的企业。

始于1907年,百年企业华新水泥的身影,填充在新中国的砖砖瓦瓦里。

无论是北京上世纪50年代的十大建筑、北京亚运村,还是葛洲坝、京珠高速公路,抑或是长江中下游数十座公路和铁路大桥,更或者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幕后英雄的名单里,都有华新水泥。

屹立百年不倒的要素之一,在于创新。

在华新水泥智能工厂,来来往往的巡检工人已鲜少见到,更多的是一个个智能摄像头以及各种传感在线监测设备。

传统水泥生产现场的跑冒滴漏、烟雾、窑头火焰、主机设备的巡检都已经可以运用机器视觉技术和大数据进行分析,智能识别异常情况,结果也能汇聚到数字化管控中心实时监控,供生产者和管理者决策参考。

在水泥包装发运现场,带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根据前端业务自动进行计数装车,传送带上的破包、残包产品通过视频识别自动进行分拣。

华新水泥以机器视觉应用场景为代表的智能化已经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水泥厂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印象。

这一切归功于华新水泥一以贯之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和明确的实施路径。

早在2008年,华新就开始全面推进SAP ERP,业务流程得到极大的统一和标准化。

2010年,华新开始运作电子商城,实现了营销的线上化,成为第一家做电子商城的水泥企业。

疫情期间,华新位于湖北的工厂未能开展业务,但湖北之外,华新的业务平稳推进,均得益于运行多年的线上化营销体系。

“在疫情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了华新前瞻性布局在竞争力上的优势。”

华新依靠科技投入得以在信息化时代立足,因此也更加重视科技、数字化的力量。

特别是近年来,华新水泥从一家单纯从事水泥生产的企业发展成为集水泥、混凝土、骨料、环保处置、装备制造及工程、高新建材等领域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全球化建材集团,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及海外拥有200余家生产基地,规模稳居国内同业前列。

为适应规模的壮大和业务分布的广布,华新水泥于2019年成立了由总裁直管的数字化发展委员会,以及为该委员会提供智能化生产支撑的数字化创新中心。

而作为数字化创新中心负责人兼公司CDO,汤峻有着丰富的海外信息化和数字化经验。

在李叶青总裁“自主研发、自主掌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路线指引下,他在华新水泥建立了完整的云生态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研发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研发体系,实现了商业应用、工业控制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自主掌控,形成了“业务+技术+团队”的数字化开发能力,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其他水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效途径,确保华新“智能+水泥”转型自主掌控、自我完善的持续性。

说到华新水泥以高科技企业平台为支撑的自主创新模式,汤峻有许多的经验之谈和切身体会。

他指出,数字化有三个阶段:服务业务、支撑业务和引领业务。

“这中间更多的讲的是对业务带来的影响以及和业务的关系。”

作为生产制造型企业,华新水泥实现引领业务的目标,有一大前提,三大核心。

一把手工程,一把手的鼎力支持是大前提。鼎力支持背后,与掌舵者的前瞻性息息相关。李叶青总裁坚定地把数字化创新工作摆在公司战略层面,亲自指导,亲自推动。

“以前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大多采用跟随政策,但那样只能保证不被甩掉,如果想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让别人跟随。”

三大核心即:

1、数字化要为企业的战略服务。

“搞清楚目标是什么,即真正能够助力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一点其实很难。”

2、自主开发和研发能力。

他指出,自主研发并非经济考量,而是更好地自主掌控整个数字化进程;也并非动辄组建千人团队。

“当三五年后,完成大部分数字化转型工作,团队何去何从,组织结构、人员管理方面,需要从一开始想清楚。”

3、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工作是一门艺术。

“你既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个很好的战略方向,同时在过程中间要能够抓机会,灵活的调整各项项目的工作。”

在汤峻看来,数字化不是项目,而是一种能力,嵌入各个环节的能力,数字化和业务的结合,可以通过产品经理的形式来实现。

与互联网的概念不同,华新水泥的产品经理非彼产品经理。

前者偏业务,为试错模式,快速推出,不断迭代。

后者,即生产制造企业,一是试错模式不可行,二是业务之外,产品原型、数据流通、数据结构、业务等都需要涉及。

要从服务到支撑到引领,需要产品经理团队了解业务、学习业务,将业务串联,形成合力。

“华新的产品经理不见得比人力资源的人更懂人力资源,但是他一定比营销的人更懂人力资源,比人力资源更懂营销,它能够合力。”

他举例,营销经理能力的强弱,应该是基于不同区域内的销售业绩做横向对比,但他在每个区域的信息属于人力资源部门,业绩属于销售体系,如果将两个体系打通,就能定量地回答人才评价和管理的问题。

这正是华新产品经理团队做的事情:打通数据,串联业务,定量决策。

许多传统制造型企业,由于缺乏定制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而全流程的自主开发成本过高,数字化部门要么走企业化运营路线,籍此输出方案降低成本,要么只能削足适履、凑合着用。

而华新水泥则注重于合理的数字化架构搭建和核心应用的研发,强调数字化组织和自主掌控技术必须服务于数字化流程的再造和整合,形成新的数字化业务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项目开发时间短,研发成本大幅下降,同时应用效果更好。

“这几年华新水泥的数字化进程比我想象的要快。”汤峻在采访中表示。

通过商业智能化,华新水泥打通了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壁垒,从财务、营销、采购、物流各个环节,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工厂数字化管理的闭环。

“比如混凝土最讲究的是物流,必须要在1~2个小时内把混凝土要送到工地,然后工人需要赶紧生产、浇筑等工作。”

华新的数字一体化体系的目的,就是让不懂混凝土生产的人,通过这个系统,也能够顺利开展混凝土业务。

目前,华新有50个工厂和站点使用此系统。

正如汤峻所言:“我觉得数字化的好坏很难评价,但是我知道良好跟优秀,优秀跟卓越之间的关系都在细节。”

2020年,华新水泥以李叶青总裁为第一完成人的“水泥企业运营数字化系统开发与创新”项目获得国家“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

通过工业智能化在生产环节提高自动化程度,运用智能化的技术降低成本、能耗,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满足环保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公司智能制造项目获得行业”2020年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并上榜“2020年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联袂海康,加足马力

一面是生产工厂对智能视频的需求与日俱增,一面是计算成本和光学传感器成本的下降,以机器视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这恰恰就是海康的强项。

此前,海康的智能设备和技术在华新水泥的智能制造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商业智能、工业智能系统,从一般的视频会议和电子白板,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和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AI摄像头,海康的技术和应用方案渗透进华新的商业智能和工业智能系统各个方面。

在生产现场,海康的AI摄像设备和AI程序24小时对重要的主机设备和窑况进行“巡视”,一旦有温度、压力、震动异常和堵料、窑内飞沙,系统会进行报警,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调整处置或给出处置建议。

比如飞沙过程中,各种原材料在窑中翻滚,同时,高温燃烧下会喷射长达20米的火焰,如果控制不到位会产生废沙,设备发现废沙后,可自动地让控制系统进行对应的调整。这样不仅能保证控制精度,也能把工人从相对严酷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

在华新船运码头和生产检修车间,如果操作员没有按照要求穿救生衣、安全帽、安全带等PPE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立刻会有广播警告提醒,并在中控室预警。以及通过AI视频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是否有非法入侵人员等。

智能安全生产系统向上打通与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关联,对员工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置,通过数字化的安全管控流程促进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也进一步强化了华新水泥安全第一的文化。

这仅仅只是华新现在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双方对未来有更高的期待。华新希望打造更加智能的数字工厂,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海康一直专注于技术创新,不只是在基于可见光的视频技术领先,融合了X光、红外、毫米波等全面感知和多维信号处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

在企业领域,海康一直强调,从拉近管理距离、提升业务效率、规范作业行为、防范安全隐患四个维度来为各行各业的用户数字化赋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在汤峻看来,华新选择合作伙伴的原则,一是不在于高大上,而是实实在在的价值;二是相信技术,且愿意在研发上投入。

“数字化并不一定就是高大上的,海康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踏实”。这样,华新与海康在当下不期而遇,对未来不谋而合。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能,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汤峻强调。接下来,华新水泥将推动“华新制造”数据共享,打造基于多维度数据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水泥矿山开采、原料采购、生产制造、渠道流通全过程可视化、网络化、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对我们而言是挑战,也将是最大的机遇。”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通过抓住这样的机会,华新水泥才能在建材业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保持优势,继续为行业实现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172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0日 21:16
下一篇 2021年8月10日 21: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