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底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车联网论坛,主题是“汽车智能化的方向,自动驾驶,大手机,还是?”,参加论坛的嘉宾分别是观致汽车车联网业务拓展总监白玲,中国电信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基地技术总监黄晓彬,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黄乐波,地平线汽车联合创始人杜宝南,支持人则是车音网副总裁陆凌涛。
4个人背景迥异,一个是来自整车厂的车联网代表;一个是想要重新开始的互联网造车者;一个是传统手机转车联网业务的负责人; 一位是站在运营商角度的车联网负责人,每一个问题抛出后,我们都有幸看到从各自利益和角度出发的回答,对于智能汽车的争议不能不说不精彩。
但是精明的看客们,反而从这几个截然不同背景人士的回答中,找到了汽车智能化的真正答案。
下面是第一场《汽车智能化的标志是什么?》
主持人:汽车的智能化的标志是什么?
观致白玲:看到这个问题首先就想到下一个问题,什么是智能化的定义?
现在整车厂的智能发展都以特斯拉为榜样,我认为智能意味着各种各样的,有新鲜的系统、新鲜的信息能够跟车机互联, 形成物联网中的一部分。进一步是智能汽车,可能它能联网,它能互联,可能就是它成功的标志,就像iPhone引领智能机那种状况一样。
主持人:作为运营商的代表,想请黄总解释下,上述所提的“联网”是不是汽车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另外按这个标志其实说到智能手机,早在诺基亚之前,智能机就诞生了!因为发短信就是“能联网”的一个标志,所以是不是能联网就是智能化的一个标志?
中国电信黄晓彬 :陆总把我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我是中国最早一批玩智能手机的玩家,当时最早的智能手机是Palm treo 180, 还有一个多普达的515,当时的手机和原来的手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能安装软件的,而且是可以联网的,但是,这个时候的手机它还叫不上智能手机,为什么?
第一,安装软件不方便,我记得当时有个网站叫做Palm.pad, 里面有很多不同的讨论组,你必须去这个论坛里申请账号把这个软件下载下来,而且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软件,所以下载起来很麻烦。归结起来把它不断智能的第一点就是它不够开放(开源)。
第二,用的人是不是够多,当时这个手机100个人中可能就有1个人用, 这不算多。
第三,它是不是对用户有帮助。
所以现阶段在我看来,所谓的车联网状态只是联网汽车,还没达到汽车联网的状态,
主持人:很明显按您这三个标准,就是说现阶段还没有一辆够得上车联网称谓的汽车?
“对,还称不上”。
主持人:来,请爱立信的黄总来说下自己的看法?
爱立信黄乐波: 其实爱立信最为大家所知的,除了现在已经不做的手机,做地最多的是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那么从2011年开始的时候,爱立信的总裁卫翰思先生就提出一个概念,当然他提的不是智能汽车或者智能手机,他讲的是“网络社会”,也就是认为在未来会进入一个全联的时代。
在过去不论是固话也好、无限通讯也好,其实解决的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连接;现在的话网络社会发展已经不是简单的人与人的连接,人与车的连接,而是人与社会,人与商业的连接,你区分一个功能机和智能机的区别,就是你在这上班,你能不能和社会进行沟通,你能不能处理你的商业,你能不能和社会进行沟通。
在过去智能手机之所以没解决安装软件,是因为当时主要是解决打电话发短信这新基本功能,而不是安装软件,另外当时技术的限制,比如耗电量也不支持它做那么多功能。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去年的时候,我们跟沃尔沃在瑞典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汽车变成一个大的电表,同时上面也有手机的功能。现在汽车要充电的话要先建好充电桩。不过北欧的情况比较特殊,它本来就建有充电桩,是为了汽车取暖用的。
当时我们就是要把它利用起来——通过汽车的智能化对旧有设备进行利用。 希望让汽车开到任何一个地方,插上一个插座,汽车的电费就会主动记录进汽车的电表里,举这个例子要说明的是,智能汽车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而是要要看它能不能实现对社会,对商业的联系。 简而言之,就是汽车和社会和信息的沟通和联系。
主持人:好,汽车和社会和信息的沟通和联系,接下来是杜先生,也许您是在座嘉宾中最接地气的一位,因为有很多人都喜欢造汽车,但不可能每一位都像观致那样有资金技术去造一辆汽车,但您有这样的勇气。
地平线杜宝南:听了前面嘉宾的观点,很高兴我们是一代人, 我之前在摩托罗拉的时候,一直是黄总(爱立信)他们的竞争对手,呵呵。我当时对智能机的理解,第一代智能手机应该是手写输入的摩托罗拉手机,6188,6288, 388到760, 当时我们定义是那是一个全新的开端,一个有代表意义的领先科技。
影射到智能汽车这个定义的话,在我看来,Google这样的汽车是智能汽车,包括刚刚视频上放的也算智能汽车。但暂时车联网只是智能汽车的一个表象,真正的智能还是科技的进步。
诺基亚黑莓时代的智能手机代表的是上一波的智能手机,但是苹果出现的时候,讲究的是人机交互。
汽车也是,而是怎么从根本上去设计一个用户需要的汽车载体,不是完全地说,我在现有基础上,加上电池就是电动汽车了,加上iPad大屏那样它就智能了。
这只是在一个传统的、旧的,甚至根本错误的平台上做的一个修补Bug的工作,不断地升级换代可以,但它带来不了革命。
这也是一个老摩托罗人的反思,过去摩托罗拉一直在做产品,而苹果在从根源上,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做解决方案,所以苹果成功了。这就是我的理解。
另外要纠正一下,地平线是一些有自己造车梦的人想做一个汽车平台,不再想依靠传统的、大的汽车品牌,因为我从传统手机业走过来,按照手机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中国的传统汽车行业已经照着手机走一步一步走向前面那个大坑,我们已经看到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掉沟里之前,找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