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之父、火狐浏览器的开发商Mozilla前任CEO Brendan Eich今年1月份推出了一款新的浏览器Brave,主打更快更安全。按照Brendan的说法,网页加载时60%的速度用来加载各种“令人反感”的广告,20%用来追踪用户行为和数据,只有20%的速度用于加载“真正的内容”。
Brave屏蔽了网页上的原生广告和用户追踪行为,因此网页加载的速度比常规的浏览器都更快。
用Brave浏览网页并不是真的没有广告,它本身也在经营广告业务,屏蔽了网页上原生的广告之后,Brave会用新的质量更好的、不以获取用户信息为代价的广告替代,并和网页内容供应商进行收益分成(出版商们获得55%,Brave拿15%,还有15%给设计广告的合作伙伴,最后10%-15%会返还给看广告的用户)。
Brendan的出发点是做一个体验更好同时又顾及各方利益的产品,但是大部分版权拥有者并不买账。对于内容提供方来说,损失了一部分收益不说,连收益分发的权限都不在自己手上。今年4月,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17家媒体联合发函给Brendan,要求停止侵权。
不过这些并没有阻挡Brendan的脚步。今天,Brave宣布上线Brave Payments,让用户可以通过比特币去赞赏自己喜欢的网站和内容生产者。用比特币的考虑是安全,因为匿名,用户信息不受追踪。
Brendan在网页的官方博客里写道:直接为自己喜欢的内容付费,这样就免于受广告的打扰,也不用以交换个人隐私信息为代价,甚至更极端的,可以避免一些推荐算法来为自己的喜好评分(连今日头条都不知道你喜欢看什么)。如果用户不愿意付费,还是可以选择Brave的清洁广告模式。
相比拿个人信息去交换“免费”的内容,Brendan更愿意直接为内容付费。
不知道和Brendan抱相同想法的人在海外基数有多大,在国内,情况完全相反,为内容付费似乎是伴随着微信、微博的用户体系起来的,借助的就是“实名”的红利。在分答如日中天的时候,小编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微信赞赏、分答付费问答,看起来人们好像有越来越强烈的为内容付费的意愿。但是,如果付费都变成不记名的,人们“赞赏”的意愿还有那么强烈吗?
社交才是真理,为内容付费的繁荣场景或许只是一个假象。
当然海外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极客出身的Brendan和他打造的Brave,能获得多少用户的拥戴呢?一个社会学问题。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