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编辑自孙立宁教授在2016年世界医疗机器人大会的会前会的演讲,报告题目为:医用机器人及其产业发展。孙立宁为ROBO医疗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工大)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雷锋网对报告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机器人的应用少不了医疗,甚至很多人认为,相比家用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的普及会更加迅速,因为其使用环境更加可控,所得效益也更加明显。那么医用机器人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了,又会有怎样的趋势,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目前,医用机器人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政策上的支持。国内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中,就指出会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和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将手术机器人列为机器人中的十大标志性产品。
在国际市场,根据波士顿咨询的预计,现在每年医疗机器人的营收是4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14亿美元;而医用机器人公司直觉外科在2014年的营收就达到了21亿美元。
如下图所示,目前医用机器人主要涉及机器人、微纳、3D及信息等,覆盖了诊断与监测、远程医疗、康复等9信领域。
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和发展速度和市场,孙立宁指出,是因为相对于工业机器人,医用机器人拥有高性能与高附加值。目前最著名的达芬奇系统价值2000万左右,而工业机器人一般仅20万元。
何谓医用机器人?
那么如何定义医用机器人的内涵呢?
孙立宁认为,它应该是医疗器械,但又不同于医疗器械。它能够辅助医生,扩展医生的能力,智能水平也会不断增长,同时也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医用性、临床适应性以及良好的交互性。这样,医用机器人就与传统器械完全不一样了。
在提供这样的功能中,医用机器人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外科手术机器人
放疗机器人
康复与助老助残机器人
医院用非治疗类机器人
以及,机器人化医疗装备
国外主要医用机器人
国内主要医用机器人
就目前来说,手术机器人占比最高,在六成以上;其次是放射性手机机器人,占比约两成。
而得益于医用机器人的快速增长,未来商业机器人会取代军用机器人成为第二大机器人市场(思考题:第一是谁?),市值达到170亿美元。
一个案例:达芬奇机器人
要说最成功的医用机器人,当属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家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基本可以说是一直走在医用机器人的前列。所以孙立宁也将其作为这一领域百年发展的案例。
总体来看,医用机器人的百年历史自1901年起步,在1987年后逐渐往自动化方向发展。2000年达芬奇的微创腹腔镜手术系统通过FDA认证,从此开始强势发展。最初的达芬奇机器人售价3100万,现在已然降价不少,但仍旧昂贵,全球共3700多台,美国占了2344台。
演讲途中,孙立宁还展示了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的过程,其中机器人在人体内灵活穿梭,穿针引线,就像人手一样。但由于图片较为血腥,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就不再放图了。
目前医用机器人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认可。对达芬奇机器人的追捧从资本市场上也可以看出来,其所属公司直觉外科在上市时股份仅8美元,但2016年一度达到623美元。
医用机器人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从达芬奇机器人上可以看出,医用机器人是高技术带来高产值,具有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风险大,跨越多学科等特点。所以,孙立宁认为,需要有“政产学研医资”的长效机制,国内医用机器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具体而言,其趋势与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
医-工结合
互联网公司喜欢谈“用户体验”,医用机器人也适用于此,不过这里的用户指的是医生,是他们在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角色十分重要。
孙立宁认为的医-工结合主要流程如下(见上图):由医生提出功能需求,安全性要求及手术方式与过程等;然后由技术人员明确需求后,确定设计输入,规划实现方式,形成工程语言;再然后是双方结合方案论证,不断修改与迭代。做出方案后,还要进行技术测试,医生测试与评价修改。
孙立宁提到,医用机器人的开发往往要经过数年,整个过程“很累”。但正是从这里,他体会到需要医生的重要性。
发展趋势:技术创新
孙立宁认为,未来的医用机器人肯定是创伤越小越好,要做到简单、安全、集成,并且适合医生操作的习惯。
达芬奇机器人的发展也经历了波折与困难,早期是使用主控制台(主操作手),配备臂系统,但未来会是直接控制,做到主从一体化,更小更方便。
具体而言,做到主从一体化会面临下图中的问题。它会需要器械更微小更灵活,需要先进的设计与制造。而且做到医生直接控制时,人手会颤动,这又怎么来解决呢?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他提到的第二个发展方向是从微创到更微创,以及从微创多孔到微创单孔机器人等。这方面有直觉外科,加拿大的Titan公司,以及国内的上海交通大学等在研究。这里面临的问题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机器人尺寸过大,因为离散关节制约着系统尺寸;二是集成化不足,制约多自由度末端器械集成。
另外还有柔性机器人也值得关注。人体结构复杂,受限于体内的狭小空间,柔性机器人的操作会更便利。
标准制定与监管
最后,孙立宁谈到了医用机器人的标准制定与监管等问题。医用机器人由于其严肃性,应用的过程必然十分复杂。2014年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公布后,先产品注册、后生产许可的监管模式,也为医用机器人的普及辅平了道路。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