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腾讯成立CSIG技术委员会?

快速形成强有力的技术决策、减少代码的重复开发、推进TO B项目的质量效率,没有比自上而下地设立新的机构来得更快了。 

5月28日,腾讯在技术赛道上再踩了一脚油门:宣布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正式成立技术委员会。 

怎么看腾讯成立CSIG技术委员会?

图源:视觉中国

据悉,作为自2018年9·30架构调整以来的6大事业群之一,CSIG多次进行战略升级,在公司内外逐渐形成了足够大的影响力,此次目标统一、方向明确,意味着CSIG在云的团队和智慧产业的团队打造上有了新的想法落地。 

雷锋网认为,CSIG作为一个汇聚了数千人的TO B团队,曾经一度是腾讯内部员工流入最多的事业群,本身规模在那里,加上承担了腾讯技术TO B的重要角色,是腾讯转型的抓手,如何适应产业互联网,除了架构上调整,还需要有很多内部文化和管理机制的培养。 

此次CSIG技术委员会,是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担任会长,但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官方没有做更多消息披露。值得注意的是,汤道生还是集团技术委员会的2名总办牵头人之一,另一位则是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技术工程事业群总裁卢山。 

8大工作组,组建横向交流合作的“技术俱乐部” 

在架构上,新成立的CSIG技术委员会下设了云原生、标准制定实施、研发效能提升、质量和运营稳定性、技术前沿探索、技术协同共建等8大工作组,通过构建一个促进横向交流合作的“技术俱乐部”, 让有价值的技术高效复用,让内部技术上的势能转化成外部的生产力,助推业务的高速发展。 

以云原生工作组来说,将负责推动云原生技术体系在CSIG的应用和落地,结合“自研上云”战略,提升业务云原生成熟度,将开发、计算、架构、数据和安全等云原生以PaaS等形式对外输出。真正让应用一次接入、处处运行,加速提升产研效率,加速云技术与智慧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而质量和运营稳定性工作组将建立“安全稳定第一”的产业互联网技术文化,并通过控制技术发布频率、加强容灾演练和监控、加强工具平台建设等方式,优化研发流程,提高运营与运维能力,提升研发效能。 

此外,工作组将与集团技术委员会紧密协同与配合,为技术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支撑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注意到,与2018年腾讯集团设立技术委员会不同,当时几大事业群的技术负责人悉数进入技术委员会决策圈,技术委员会同时下设「开源协同」和「自研上云」项目组,计划在未来发力内部代码的开源和协同,并推动业务在云上全面整合。 

从集团的2大项目组到CSIG的8大工作组,可以看到,CSIG技术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制定更加细化、且包含了更加TO B的思维元素,如“标准制定实施”、“研发效能提升”、“质量和运营稳定性”,这些是产业客户十分看重的能力。

5大关键词,“硬核技术”的优先思维 

此次新机构的设立,腾讯官方还提及了背后的考量:通过自上而下方式,构建更加适应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文化,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为客户创造持久价值,为未来布局前沿技术。 

这句话已经很明白了:“技术”永远是核心中的核心,而与之相匹配的则是“自上而下”地推动、“技术文化”地塑造、“人才成长”的平台、“协同”地发展。而这5个关键词的背后则是汤道生所提及的“以客户为中心,安全稳定第一”。 

在技术层面,腾讯的持续性投入已经取得市场成效,并在自研硬件、云基础能力、分布式数据库与大数据系统、低延时的音视频技术、安全攻防与产品体系、不同行业的CV与NLP应用,都在长期的探索与积累中实现突破。 

目前,腾讯在全网运行的服务器已超100万台,是中国首家、全球第五家运营服务器超过100万台的公司,同时,腾讯云峰值带宽也已突破100T,服务和流量已经迈入全球第一梯队。 

随着客户需求的进一步激增,腾讯云正加速在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部署星星海自研服务器产品。 

腾讯云的日实时计算量也非常庞大。其大数据平台的每日实时计算次数超过40万亿,能支持超过10000亿维度的数据训练。 

截至去年9月份,腾讯人工智能中国专利申请超过 5600 件,授权超过 1200 件,AI领域中国专利申请总量位于国内互联网公司第一。腾讯云AI公有云日处理图像超 30 亿张,日处理语音超 250 万小时,日处理自然语言超千亿句。服务全球用户数超过 12 亿,客户数超过 200 万。 

总体而言,加码技术投入,为架构调整后的腾讯人才和技术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支撑机制,CSIG正在顺势求变,并将不断把协同作战的实力值拉到最大。(雷锋网)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459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1日 02:51
下一篇 2021年8月11日 02: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