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当雷军在所有人面前讲“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时,唐沐就坐在台下。据他描述,当时的他深受启发,一方面感叹着兄弟团队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在脑海中也冒出一个巨大的问号:“为什么路由器不能这么做呢?”当然,这是反问。是时,唐沐主导第一代小米路由器已经发布了大半年。
不久前,唐沐应雷锋网之邀,以嘉宾身份参加了硬创公开课。在分享中他提到,从研发第一代小米路由器到现在,他在做产品定义时学会了克制,因此也放下了很多最初做产品的执念。时至今日,当雷锋网编辑来到他的办公室与他交流产品时,他会看着桌上的第二代小米路由器由衷地感叹道:“我真的很自豪做了这个东西。”
以下是唐沐与雷锋网编辑之间的对话(有删减):
雷锋网:与第一代小米路由器相比,第二代的ID变化很大,为什么?
唐沐:第一代小米路由器的外观非常漂亮,在ID上的想法非常多。但是如果将它拆开,你会发现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并不高。另外,当我现在回过头去看第一代的风道设计,它也并不完善。然后为了将第一代小米路由器做小,我们选择了2.5寸的硬盘。而在监控级硬盘里,2.5寸出现的相对较短,可供选择的余地也不多。所以说为了将第一代产品做漂亮做小,我们在性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取舍。
到了第二代产品,我特别想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在ID设计这一块变得更加务实。这一代小米路由器在硬件堆叠上做得非常紧凑,内部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被浪费的。如果我想兼顾一代的外观和二代的配置的话,那它的体积会变得很大,其实我们把这个方案做出来过。
雷锋网:方形比跑道形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很好理解,但为什么风道也是?
唐沐: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问题。市面上跑道形的产品相对较少,所以风道设计方案远没有方形产品那么成熟。
雷锋网:除了形状以外,天线外置也是很大的一个变化。
唐沐:如果天线内置的话,那路由器的基础造型必须是高的,因为天线本身需要一定的高度才能发挥更好的性能。二代之所以选择天线外置,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虑到它的灵活性。另外,我们也不想因为天线内置而牺牲结构的紧凑性。
最初在做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给散热、硬盘和屏蔽留了一定的空间冗余。而后来为了将结构做得更紧凑,我们的结构工程师整个春节都在加班,重新绘制了它的内部结构,最终将整机厚度减小了3mm。普通用户可能无法察觉,但我们在对比的情况下,感觉会好很多。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天线外置有没有用户心理上的考虑?普通用户可能会怀疑内置天线的性能。
唐沐:我们从来不会在产品上做一些误导用户的事情,或者说纯粹是让他感受很好的东西。
雷锋网:根据一些测试结果,信号强度和下载速度好像并不存在线性关系?
唐沐:它们之间的确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影响路由器信号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天线、WiFi芯片以及PA。首先天线上振子的数量,天线的面积和高度都是衡量天线的硬性指标。在材质上,我们用的PCB也一定会比传统的铜丝天线,铁丝天线要好一些。
另外,我们的PA是独立的小芯片,因此它们放大信号的强度要比内置在WiFi芯片上的那种更高。当我们在发布会上讲我们用了独立PA,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主板上多花了不少钱。为了支持独立PA,我们在电路上要做不同的设计,然后在电源适配器上提供更高的功率。至于WiFi芯片,则无非是采用更好元器件。
雷锋网:那下载速度呢?
唐沐:下载速度主要与CPU和内存有关。第二代小米路由器采用的是双核1.4Ghz的CPU和256M的内存,用户可能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但当他们用PC和小米路由器去比较下载速度时,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为PC和路由器无论是价位还是产品定义,都完全不在同一个维度。
传统路由器的芯片都是用来实现路由功能的,它不用做诸如迅雷下载和数据运算。如果我们选择了能力较低的CPU,那它的运算速度肯定就跟不上,能跑的线程也有限,从而对下载速度造成影响。
雷锋网:在厂商宣传的各种概念中,穿墙应该是相对科学的,小米在这一块是怎么做的?
唐沐:元器件对穿墙的影响是最主要的,这一点我已经强调过了。另一个因素则是芯片厂商提供的驱动,我们的“青春版”虽然看上去很小巧,但它的信号强度很高。这是因为在MTK提供的最新的驱动里,有一个“一键穿墙”的东西被我们默认开启了。它通过调整WiFi芯片发射功率的方式和算法,提高了它的穿墙性能。
雷锋网:这是来自供应商的支持,那你们自己具体要做些什么?
唐沐:当然是快速地在工程方面去调整,将其内置在我们的路由器里。元器件之间的配合,驱动与上层应用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调整,这些事情的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让小米路由器具备更新的特性,我们会选择比较新的芯片,这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成本消耗。
因为芯片是新的,驱动是新的,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磨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踩了很多坑。但比这更痛苦的是,当这些BUG被修正完之后,其他厂商就直接拿去用了,这是无法避免的。
雷锋网:最近你经常讲做产品需要克制,具体指的是什么?
唐沐:我天天在微博上与用户打交道,我发现他们非常在意我们曾经做过的承诺。当我们将承诺的功能做出来时,他们又会针对这些功能模块,提出很多新的想法。
雷锋网:你认为这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
唐沐:它是良性的,所以说如果我们不克制的话,就会一心想着开发更多的功能,这样会欠下很多“账”。当功能模块多到我们顾不过来时,用户也会对我们越来越失望。
雷锋网:但你有没有想过,保持克制的小米路由器对普通用户来说也是性能过剩的?
唐沐:这其实也是我要做“青春版”的原因,“青春版”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克制,性能合适的产品。在我们出了小米路由器mini之后,可能还有人想要一个更普通的,那么USB插口对他来说可能就是性能过剩的。
所以面对这些用户,我们会把某些功能去掉,配置稍微降一点。这样的话,价格也就更优惠了。但同时,对那些“玩”路由器的用户来说,我看到的不是性能过剩,而是他们对路由器有更高的要求。
雷锋网:你提到当用户与小米路由器产生交互的时候,是你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为什么?
唐沐:从数据上来看,路由器是激活率和在线率最高的家用电子设备。一旦激活之后,路由器的日活(日均活跃率)几乎是100%(笑)。另一个指标则是APP的日活,因为这意味着用户在与路由器产生交互。我们现在的日活已经做到了比一些普通的应用还要高。
手机上那些功能性的应用,在你不需要它们的时候是不会打开的,除非它们主动推送。但我们的路由器是一个硬件,APP则是用户与路由器之间的一条纽带。如果用户把小米路由器放在家里,APP在一定程度上就变成了用户与家里的一条纽带。
我现在最希望花时间去做的事情,就是一些特别基础但又能拉动日活的功能。比如说设备上线,这个功能只要我一讲,很多人就会心领神会,所以我很想把这个功能做到极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在交互方面的专利,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是做得最快的。
后记
谈到工艺和配置时,唐沐提到了“会不惜代价”。也许是不想让这个词显得太过空洞,他随即表示:“虽然我们的产品依然是BOM成本,但我也知道699元对一款路由器来说是很贵的,所以在这些方面对它有任何要求都应该满足。”至于打好了基础之后,产品应该如何往下走,唐沐的观点是:“APP才是这个产品的全部。”
在交流的过程中,唐沐不止一次地提到他想带着产品去海外走走。因为在他眼里,小米路由器在琳琅满目的“兄弟产品”中已经做到足够优秀。而面对复杂的外部竞争,虽然他不太相信还有人能做出同样的产品,但他依旧想从更大市场的声音中得到更多关于产品的反馈。
(注:本文原标题《为什么同一拨人造出了两款完全不同的小米路由器?》)
对话产品家,发现隐藏在产品背后的匠心
「唯物」是雷锋网打造的产品报道品牌,微信公众号:okweiwu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