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医院”一直是医药行业聚焦的热点话题,但政策上的不明朗让探路者们如履薄冰。勇于吃螃蟹的大多为互联网公司,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虽然也很关注,但基本持观望态度。如今他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可以松一口气了。
互联网医疗迎来暖春
4月2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下称《意见》),明确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支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与药品零售信息共享,探索放开院外处方和第三方配送,打通在线问诊、处方、药品配送到家全流程。这意味着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最大的障碍已经清除。
而5月4日平安好医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则展现了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巨大潜力。
这些对金蝶医疗来说,都是巨大的利好消息。金蝶医疗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李朝明认为,随着政策逐步开放,依托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将迎来快速发展。
从政策上来说,国家目前并不排斥第三方企业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但信任和责任问题——包括医生资质、因照片或者文字等信息不足以完全了解病情而出现的误诊,将对这些企业造成巨大困扰。因此很多第三方机构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正在寻求线下布局。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互联网医疗这场战役中,医疗机构仍然是主力军。
作为互联网医疗的早期探路者,金蝶医疗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医院,致力于为医院提供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的全流程第一阶段医疗与健康服务。
2016年8月,金蝶医疗又推出了基于云架构的第三代智慧医院系统——金蝶云医院,通过云+端技术实现医院与医疗生态圈协作,帮助医院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升级以适应未来医疗生态发展。
受政策掣肘,早期金蝶医疗做的更多是帮助医院将就医流程中的非核心业务——比如挂号、报告查询等互联网化。如今,随着《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医院在互联网上开展问诊等核心医疗业务已经是水到渠成。金蝶医疗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金蝶云医院双向赋能
李朝明介绍,帮助医院在互联网上开展核心业务非常复杂。金蝶医疗所做的不仅仅是为医院提供软件和线上的云服务平台,还有帮助医院提高互联网运营能力。
IT方面,金蝶医疗背靠金蝶集团和金蝶云庞大的生态系统。金蝶云目前在全国拥有300多万家企业用户,其核心架构面向B端客户,具有很强的定制和个性化开发能力。而金蝶云医院共享了金蝶云的底层技术和架构,医院不仅能使用平台上现成的服务,还可以针对新的业务需求在平台上做定制化开发。
“目前平台上还是以金蝶医疗开发的应用为主,但也有不少是我们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或者医院的合作伙伴开发的,和我们的SaaS应用整合到了一起。未来这种第三方开发的应用还会越来越多”。李朝明向雷锋网介绍道。
运营方面,金蝶医疗作为最早布局互联网医疗的企业之一,迄今已经服务了500多家医院,连接了超过2000万患者,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金蝶医疗的运营能力可以分成两个维度,一是业务流程的组织和梳理,二是品牌和影响力的打造。
业务流程方面,以线上问诊为例,如果任由患者和医生自由沟通,业务就彻底乱套了。必须要有一个医疗助手充当交换机的角色,居中协调。
品牌和影响力打造方面,很多人或许会感到诧异,因为在大众的印象里,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根本不缺病人,哪里还用得着做品牌运营。
过去的确如此,但今天医疗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运营对医院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背后的驱动力主要可以归结为四点:
一、由于新的医改政策出台,药品、耗材等从医院原有的收益体系中剥离出去了,医院需要寻找新的收益点。
二、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医院要留住医生就必须建立相应的配套平台能力。
三、有些医院学科能力非常强,但受制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定位,知名度不够高,院方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和形象。
四、有些医院的某个学科能力很强,但其他学科却不为人所知,医院需要发展这些学科,增强综合实力和营收能力。
金蝶医疗将提升医院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很早以前金蝶医疗内部就成立了运营推广部,专职负责帮助医院进行平台运营。“平台交付后,我们会派专门的团队入驻医院,和医院一起运营”,李朝明介绍道。
医院上云曲折前行
近两年来,随着医疗AI技术的兴起,不同医院以及医院内部的数据割裂问题愈发凸显。以往国内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基本是竖井式建设,先接入一个系统,再不断叠加,各个系统彼此割裂,形成数据烟囱。这种模式对医院来说投入成本高,运营效率却很低。基于云架构的金蝶云医院打破了这一局面,将医院内部各个子系统间的数据进行了横向打通。
单纯以技术而论,接入云医院后,不同医院间的数据可以突破院墙的束缚,实现互联互通。立足长远,医疗机构间的数据互通也是一大趋势,但在此之前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国内医疗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旧是分开的,数据的所有权归患者,但实际又只有医院可以使用。如何对这些医疗数据进行利用,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界定。
今天,企业上云已经成了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医院上云的脚步却走得异常迟缓。对医疗数据安全的顾虑仍然是阻挡医院上云脚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李朝明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介绍,纯粹从技术角度而言,由于规模化运维的优势,公有云无论在网络的安全性还是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方面都更有保障。但短时间内医院很难接受将所有数据都放在公有云的数据池中,因此金蝶云医院采用的是混合云的部署模式,从物理上将不同医院的数据进行了隔离。混合云部署的优势在于,保证数据隔离的同时支持云网融合,使得医院能够跟外部网络连接协同,是目前医院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
不过阻碍医院上云的根本原因还应该归结为驱动力不足。上云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节约IT投入,减少重复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和效益是生命线,任何可以节约成本提升效益的工具他们都乐见其成。而医院更看重诊疗质量和安全,成本优势并不能构成它上云的核心驱动力。尤其是依赖国家拨款的公立医院,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压缩IT和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相比之下,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民营医院对成本和效益要敏感的多,对上云的接受度也非常高。
公立医院上云的主要驱动力在于业务需求和业务模式的倒逼,医院对于发展互联网医疗的业务需求,以及药品零加成、处方外流等业态的变化逼迫医院不得不将一部分业务上云。
李朝明向雷锋网介绍,金蝶云医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非核心业务,包括公文审批、移动办公等;另一部分是核心业务,包括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等。目前金蝶医疗在公立医院推广的主要是非核心业务上云,整个过程可以在1-2个月内完成。核心业务上云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成。
迄今为止,金蝶云医院已经落地了100多家医院,其中核心业务上云的有5家,包含三家民营医院。
混合云仍是主流
综合种种情形来看,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的云服务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李朝明认为,未来几年甚至比较长的时间内,混合云仍将是主流模式。其原因有二:首先,医院对云服务的认知对欠缺,而且医院行事严谨,短时间内不会像企业一样进行完整的云迁移。其次,公立医院过去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资源建设数据中心,这些资产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医院内部也建立了相应的编制进行数据中心维护,一夜之间将这些人员全部淘汰并不现实。总而言之,云服务在医院的落地应用才刚刚起步,医院上云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不过有几点因素或许会加速这一进程。第一点是医药分离和处方外流。今年3月以来,天津、重庆、福州等地陆续试行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目前公开报道的地方试点已经扩大到了10余个。李朝明认为,从过去一年的政策和试点情况来看,三五年内医药分离和电子处方应该会有较大的突破。
第二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促使医院必须开展互联网医疗相关的服务,加速医院的上云进程。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