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互联网金融从诞生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就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包括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资产交易等各子行业,都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集中整治”,从“趋之若鹜”到“门庭冷落”的骤起骤落变化。变革的时代里,还孕育起了金融科技这样的新业态,被互联网金融视为新的出路。
那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遭受了巨大挫折,行业的春天和远方在哪里?据雷锋网现场了解,在8月19日举行的“聚焦金融风险防范与财富管理—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百度集团副总裁张旭阳、蚂蚁金融副总裁徐浩、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腾讯支付金融业务副总裁洪丹毅等就互联网金融寒冬后的诗与远方展开了讨论,谈及金融科技的监管、创新和风险管理等。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为主持人。雷锋网对谈话实录编辑如下:
李建军:先请百度集团副总裁张旭阳博士来发表演讲。
张旭阳:今天的话题是寒冬过后的诗和远方,但我个人觉得我并没有看到互联网金融的寒冬。从2012年开始,互联网是有些泡沫或者说有些不是正规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但比方在台上的两位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过去这几年的发展,获得90%以上市场份额。在资产端,可以看到现在很多贷款,并不是传统金融机构在做,而是很多互联网的很多场景在做。我们最近也可以看到资产证券化的繁荣,比如上周百度金融的小贷资产证券化,获得了3.6倍的认购。可以看到在资产方,互联网金融资产也在不断形成,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化,种种数据表明,互联网金融从2012年正在以一个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发展,这就是数字化的存在。
8月4号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一个数据,到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网民人数达到7.5亿,手机网民人数达到7.2亿,网购人数5.12亿,网上支付人群5.1亿,即时通讯软件使用者6.9亿,搜索用户6.09亿,商业银行的互联网网上银行的客户数达到3.8亿,在互联网上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数达到1.42亿。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每个人变成数字化存在,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场景革命背后的背景。
不仅是场景发生变化,随着随着下一步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相信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还会以更好的脚步发展。移动互联网阶段是场景革命,是商业模式的革命,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世界变平了,在人工智能阶段,把平的世界变成垂直、变成立体。在机构端To B端我们会发现,以往的互联网阶段是通用的平台,大家借助互联网、手机、移动设备、PC,但在人工智能阶段,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不同的进入方式,前端是以传感器加上与行业逻辑、智能软件和智能芯片相适合的。在互联网阶段可以是通用平台通吃,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垂直的。同时在C端,用户画像能力提升,我们把每个人从数字化人变成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人,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新的技术对金融本质会发生影响。
金融的本质就是跨期的资源配置,使得我们解放人、释放人,一个有思想的创业者,通过吸收风投资金能提前实现一些愿景。一个年轻人通过借贷,提前去买房,金融的本质就是因为资源的跨期配置来释放人的潜能。但因为资源的跨期配置有风险,金融机构最关键是怎么解决风险问题。我们解决风险有两类,一类是直接融资,一类是间接融资。资管是直接融资,是通过分散的原则去解决风险,银行是间接融资,是通过管理解决风险。随着我们对人的理解更客观的情况下,我们能更有效率地做风险定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通过新的技术,比如大数据风控等等的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在借贷领域对风险的定价和风险识别能力。
随着我们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升,这种能力会从对个人的定价进入到小微企业,从消费金融到融资,比如农村金融,从解决个人贷款难到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技术可以做帮助。第二,金融产品也会从标准化向差异化做转变。随着风险处理能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能力提升,下一步到智能投顾的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解决了信息的一次不对称形成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信息太多了,从中怎么去取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信息二次不对称的问题。通过自然语义理解,OCR技术,我们可以做智能文本筛选;通过更多算法,可以把一些线性的描述变成非线性的描述。……诗与远方还在前面,我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科技的力量,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它没有经历寒冬,它是以自己坚定不移的脚步继续为金融行业赋能加持,这是我的基本观点,谢谢!
李建军:这意思是说,互联网金融没有寒冬,随着科学技术,比如大数据挖掘处理能力的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在不断拓宽加深,应用也越来越广,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程度也越来越高。接下来有请蚂蚁金服副总裁徐浩演讲。
徐浩:今天分论坛的主题是寒冬后的诗与远方,作为互联网机构的一个成员,既感到一份沉重,也更充满了一种希望。在我个人来说,我更愿意把这个行业目前的状态理解为是一种处在一种整理和规范的阶段,还有待与后续的蓄势再发。
从市场的情况看,前期确实有一些不法的机构,假借互联网金融的名义,将线下的一些骗局搬到了线上,损害了用户的利益。另外一个,还有部分不具有必要的资质或者技术能力经验等等方面的机构,仓促地赶热潮参与互联网金融行业。正是因为这种技术能力或者经验的不足、风控能力的不足,商业上不可持续,最后匆匆倒闭之后会给用户带来实际的损失。种种这些是导致互联网金融中央和国务院下决心整治的重要原因。可是我们知道这一类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它是一种欺诈。欺诈本来就有,只是搬到了线上,是一种劣的互联网金融,是能力不够的所谓的互联网金融。
前期中央布置的互联网金融整治,到目前看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一个是非法机构得到了打击,另外是规范了伪劣的互联网金融金融,P2P等等监管规则也在不断健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在进一步明确。应该说经过前期的有效整治,使得行业发展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市场秩序好转。对于规范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有利的局面。
近期的金融工作会议给我们整个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具体业务上来源讲,比如我们运用大数据的风控为小微企业进行授信,在线提供贷款服务,运用技术的手段来探索信用服务,促进共享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发展,或者是通过开放图像识别的技术,来支持保险公司提升车险理赔的能力,再比如互联网公益+保险这种模式来推进精准扶贫。还有蚂蚁的绿色森林,实际上是对绿色金融的一种探索。种种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从后台能力来讲,我们通过开放平台的渠道,通过技术风险这方面能力与金融机构的共建共享,我们已经与200多家银行类金融机构100家金融公司和9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来共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互联网金融业务刚刚起步,总量占比很小,其实并不是我们目前整个金融风险的主要矛盾,但是互联网行业具有其独特的影响,它的影响面广,传递快,各业务之间的联系也相对复杂,所以从整体行业来说依然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李建军:这是介绍了蚂蚁金服的金融创新。下面演讲的嘉宾是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先生。
许凌:今天这个论坛的话题挺有挑战的,最热的最难回答的词都在这,互联网金融、寒冬、诗与远方。围绕今天的主题讲讲京东金融在当前、过去以及未来我们的一些想法。
刚刚这几个词里,首先“诗”这个字可能在京东或者京东金融内部就不存在,我们没有一天是过得有诗意的,从京东做电商开始我们就老老实实的每一个包裹、每一个快递,每一个工作都是扎扎实实做起来,天马行空的事可能在京东金融从来不会去做。
今天最有挑战的是寒冬这个话题,刚刚开完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如果大家觉得监管或者合规就是寒冬的话,那我们认为就应该欢迎这样的寒冬,至少京东金融认为监管合规不等于寒冬,我们认为无序的市场、恶劣的竞争、大量的风险意味着寒冬。当这种监管的意识、合规的意识在整个行业变成更大的共识的时候,这是春天而不是寒冬。
从京东金融开始做金融相关的技术业务、服务业务的时候,我们就认为风险和合规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是原则性的底线,这是做所有一切的底线。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合规和风控在我们每一项产品每一个服务的背后是第一时间讨论的。而且我们都认为风控这种意识,首先是战略上的风控,其次是战术上的风控。所谓战略上的风控是当企业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定知道自己是有所不为的,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服务是坚决不碰的,比如像过去四年,京东金融从一开始坚定我们不去做P2P的业务,我们觉得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法律的指导。第二,我们不去做任何涉及到高利贷,高过了社会道德容忍底线的高利贷的业务。战术上怎么做好风控,刚才张总和徐总都提到了,怎么让我们更有能力的团队在风险环节设计好更好的风控,运用更好的数据建立更多用户的识别、产品风控流程的设计。对于寒冬这个话题,我们认为监管和合规不意味着寒冬,我们希望这样更有效的市场能更快的建立起来。
“远方”,我们觉得远方是一定存在的,这个远方一是说在座的所有人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期待和定义,认为金融或者大的数字金融、科技金融,这是不是有未来,这个未来无论是放在当前的社会还是这个国家还是这个世界上来看,我们始终认为数字化的便捷化的高科技化的金融一定是远方和未来。
其次是怎么样到达这个远方和未来,过去四年谈了很多的互联网金融,也有很多人在谈金融科技,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在京东金融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一个场景的拓展,很多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销售的渠道。如果是这样,你是没有价值的。而真正连接远方的我们认为是技术的变革。京东金融定义的金融科技更多是技术的变革,只有通过技术的变革,才能让我们所谓的金融的远方有更多的暖意或更多创新的点。
互联网企业,我们认为我们在数字、技术、用户感知、用户体验这些领域有更强的经验和优势,怎么样把这个连接起来,通过这样的连接起到三个目的,其实核心的一个目的是应该充分消除信息的不对称。第一个是对用户客户端的信息不对称,第二是跟我们的合作机构、金融伙伴的信息不对称,第三是跟监管机构、行业法规的信息不对称,下一步通过技术革新、开放合作来消除这样的信息不对称,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认为远方是始终存在的。
对京东金融来说,我们认为在未来整个数字金融科技市场上不断建立自己的三种能力,都是在数据驱动下的能力,第一个是用户匹配能力,第二个是需求的匹配能力,第三个是定价的匹配能力。
李建军: 接下来有请腾讯支付金融业务副总裁洪丹毅发表演讲。
洪丹毅:实际上整个互联网在谈寒冬,更多是监管趋势,监管也不是在今天突然而来的降温或者监管,从2015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一些政策上的调整,大家也看到趋势越来越清楚。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更进一步明确基调,对于什么叫监管的失责,什么叫监管的渎职,什么叫终身的问责,都有很明确的说法。
互联网金融的板块非常多,单一说就是寒冬可能不是特别准确。如果大家展开来看,在座的各位看到BATJ的业务发展,在支付上不能算寒冬,每天无数的交易笔数在移动平台上发生,很多商家都接入了支付平台,甚至一些小的商户最喜闻乐见的是路边商户也挂出了二维码,这是支付在慢慢普及的大的趋势。
其他一些金融领域,比如P2P网贷或者互联网保险可能是大家看到寒冬的方面。我分享几个数字,比如P2P网贷,在2017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底的时候,已经关停的网贷平台大概有3900多家,现在还存在的网贷平台大概2000多家,对这样一个领域来说可以算是寒冬。对于互联网保险也是类似的情况,相比今年上半年的整个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互联网产险下降了20%的保费,从去年的297亿下降到今年的237亿,互联网的人身险的收入也出现了第一次的下跌,从去年的1100多亿,今年估计会下跌10%,这个趋势随着政策往下推会进一步下滑。对个别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来说,的确是寒冬已经到来。这些寒冬跟监管的关系紧密相关的,也体现整个监管在加强管控同时在脱虚入实的整个监管理念。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怎么看待这样一个寒冬?我们是这么想的,实际上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年轻的产业,回推五年前,很多资本的注入,也包括中国互联网人口红利注入到了互联网金融。如果反思整个互联网金融现在的情况,有些互联网的特征被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机构利用了,假冒伪劣的互联网金融,以前用旁氏骗局来骗,用互联网技术更广的触达,这些机构使得真心实意在做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一些公司背锅躺枪,这点是非常遗憾的。
除此以外,互联网推崇的所谓的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确带来一些潜在的隐患,因为我们很多的中小投资者实际上对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理财上的风险是不完全被告知和揭示的,这些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要谨慎管理好,要投资者真正知道他买入什么产品,他买入什么资产,附带什么风险。
互联网金融还有另外一个风险,一点体量非常大,可能会产生系统性风险。第一类风险是要严打的,第二类风险是要引导的,第三类风险是要防范的,确实有一个寒冬的迹象存在,但是这个寒冬更像是一场瑞雪,瑞雪之后有一个丰收的年,我们期待寒冬过后很快会有瑞雪的年份可以出现。
什么是诗,讲诗更多是腾讯在做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坚守,腾讯这几年做互联网金融无非三大坚守,第一个是踏踏实实用好我们的社交体系,我们在微信平台上最新财报有6.3亿的月活用户,不管做什么金融,支付、理财、证券投资或者信贷,我们希望用好这个平台。第二个坚守叫合作共赢,我们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互联网+金融,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跟金融机构携手做互联网金融。
讲到远方,未来作为互联网公司,只能继续布局我们金融科技这块的领域,现在最核心的两个领域,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人工智能相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未来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简单来说,它将来能真正做好对用户来说的信息的个性化推荐。其次我们也希望用AI的技术做好很多风控,同时用AI的技术把以前在线下银行给人提供到的人对人的客户服务搬到线上来,我们根据客户大数据去识别真正适合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总的来说,几位嘉宾讨论出了一个共识,就是目前处在寒冬的是一些不规范的一些网贷平台,这些其实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并提出了各自走向春天的路径。对此,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认为,监管就时互联网金融的“春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可能会遵循私募的发展路径——先监管而后强大。预计监管将强化,传统金融力量和新生金融力量将良性共生合作共赢。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6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