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2日-7月14日,2019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19)于深圳正式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导,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术界、工业界及投资界三大领域的顶级交流博览盛会,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实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7月14日,在AI医疗专场上, 飞利浦大中华区CTO、中国研究院和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姚智清发表了主题为《AI赋能医疗的价值与未来》的演讲。
姚智清在演讲中提到,在中国,AI应用改善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体验,同时也带来了更好的健康结果。
但是数据大不代表大数据,如何让数据真正有价值?姚智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代替医生一些简单劳动,比如说数据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匹配诊断等环节;
第二,消除医生盲点,找出哪些地方可能有癌症和病变的情形,给医生提供建议,提高医学影像分析与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帮助医生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第三,深度学习辅助。通过设备端的优势,为飞利浦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的数据。“有2.75亿人口使用飞利浦患者监护仪、970万台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到‘飞利浦数字健康平台’ ,为四百万患者提供睡眠解决方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积累的数据基础。”
2019年4月,姚智清加入飞利浦,成为飞利浦大中华区管理团队成员之一。
他坦言,加入飞利浦是一个让自己十分兴奋的事情。这三个月里,自己更多的是处在“学习”的过程。
作为飞利浦大中华区的CTO,上任伊始,姚智清就有意弱化“领导层”与“执行层”的界限,更多地关注基层员工的想法。“中国讲究先练内功,再练外功。我个人喜欢把内功的事情做好,包括企业文化、人际沟通的事情,我和所有基层的员工都见了一次面,每次差不多是8个人左右的小范围讨论。”
姚智清做这件事情的想法在于,让飞利浦内部的决策机制更有效率:“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在这种环境之下,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加快决策的产生和执行速度。”
近几年,作为GPS三巨头之一,飞利浦在AI上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那么,飞利浦如何看待AI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作为一个在研发和管理岗位工作多年的老兵,姚智清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坦言,不管是担任何种角色,最后一定是要用创新的方法和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来看,以医院为主体的设备与解决方案的需求方,对器械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早期的甲乙方关系到如今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从以前的单一设备需求到如今的全院流程管理。甚至说,医院希望和器械商一起来合作创新。”
所以,以GPS为代表的传统器械商,志在通过平台化的形式来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软性需求。例如,流程规划、临床培训、科研,“软硬结合”会成未来器械商们发展的重点方向。
但是姚智清也强调,医疗行业拥有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医学界、工业界、创新平台,必须打破界限、发挥所长,共同构建AI健康医疗的生态系统。
以下为姚智清的现场演讲内容,雷锋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及整理:
姚智清:谢谢Demetri教授精彩的演讲。感谢主办单位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报告一下,飞利浦在AI方面的进展。Demetri教授在学术方面有很资深的探索,而我代表飞利浦跟大家报告我们如何利用AI改善人类的健康。
我们想讲一讲讲机遇与挑战。技术本身确实能带来很好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光讲技术,不能说手上有锤子这个工具,所有的东西就都是钉子。
我们在飞利浦遇到的挑战是怎样的?我们的医疗仪器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医疗界做得越来越好,人的生存时间也越来越长。在这种情形下,人口老化、慢性病催生了更多的医疗需求。
EWHO的数据显示,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的医护人员缺口将超过1000万,1000万本身是很惊人的数字,但是这个数字背后还有隐忧。中国医生和病患的比例是1:580,差不多是美国的两倍多。医生资源存在非常大的缺口,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带来的影响就是,医生花在诊疗上的时间更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错,对病人的照顾也不够。
从技术方面来看,最近除了医疗界以外,云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的数据量在持续增加,本身是个问题,因为各方面技术提升,这本身也是很好的机会,可以改善人类的健康。
全世界都在看AI,我们现在立足于中国,这里有一个来自2019未来健康指数Future Health Index的有趣数据。在世界各地做了一项调研:AI是否可以提高医务人员诊断的准确性?在世界范围内的15个国家里,平均数字是21%,中国是领先于平均数字的两倍,达到45%,远远超过其他各国,也比美国更高。
所以,飞利浦想做的不仅是技术,而是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用技术带给人们更大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60%的人觉得可以用AI来安排时间,45%的人觉得对诊断流程有帮助,43%的人觉得是远程的康复监护,还有40%的人认为是标记异常。
围绕这些需求,作为全球三大器械商之一,我们在这里面做了什么?
我们每年投入18亿欧元研发资金。飞利浦全球有四大研究中心,中国的上海就是其中之一。虽然飞利浦是好的公司,但我们绝对不是唯一一家好的公司。这个事情要做的好,要跟产业界合作、跟学校合作、跟医院合作,跟政府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理念基础上,飞利浦现在做到的情形是怎么样?
飞利浦曾经自嘲,要把自己的名字从healthcare换成sicknesscare。因此,几十年来,我们都是说healthcare,但实际上我们做的事情是sicknesscare,我们要的是全程管理的过程,而不仅是在诊断环节。
虽然诊断环节非常重要,但是AI可以帮医疗界做得更多。
再举个例子,在美国我们有一个产品叫做LifeLine,我们到目前帮助了700万个老人。
飞利浦也在做睡眠机,帮助400万人解决睡眠问题。打鼾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甚至会产生其他的病变。此外,有超过两亿人用飞利浦的监护仪。
数据大不代表大数据,如何让数据真正有价值?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们可以代替一些简单劳动,比如说图像分割,传统的放射学必须要进行训练的。这种工作,我们现在有办法做。除了拿现有的数据以外,我们也连到EMR,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把资料找出来。
第二个,可以提高价值的点在于消除医生盲点,找出哪些地方可能有癌症和病变的情形,给医生提供一个建议,让医生看了以后去做下一步的判断。
最后是,深度学习。我们通过和病人合作获取了超过2亿的数据量,我们并不是在病人发病以后才开始治疗。我们做到的一点是,预测病人在医院里是否会摔倒。跌倒是很大的问题,跌倒前两个小时,我们有一个pattern可以检测出来,病人一个小时前生命体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病人跌倒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们就会通知医护人员,尽量让跌倒的事情不要发生。
在传统的医学流程中,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诊断和治疗里面,这两件事肯定非常重要。但我们应该看全程的康复,飞利浦在这方面也投入很多。
除此之外还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说睡眠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人工智能有各式各样的方法。我们觉得有三个方面最为成熟,最能够帮助医生、病人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释放医疗系统庞大数据价值。
1、自然语言处理,可以了解医生写的病例,从中间学到很多东西。
2、深度学习,比如说刚才的情形,我们有超过2亿的数据,在病人跌倒前就能做到提前感知;
3、大数据挖掘和分析
我觉得,数据并不代表大数据,重点是用这三种方法,学会从大数据到大洞察,提供给病人、医生更好的支持。
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在医院诊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影像、用药史、既往病史等信息,包括其他的临床信息集成在一起,进行综合判断。实践证明,在和我们合作的医院里,可以节省医生85%的时间,搜索患者完整信息时间也节省了一半。
我们是一家好公司,但我们不是唯一一家好公司。要做好这方面,需要跟各位专家持续合作,我们的战略是打造一个好的平台。
飞利浦的星云探索平台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ISD 是一个用于科研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前瞻性人工智能框架的医学影像平台科技,具备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到人工智能产品临床试用的医用平台框架。
ISD不仅可以帮助科研机构快速开发出所需要的算法和产品,更可以调动第三方医疗科技公司开展平台共建,共同创新,实现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
这个平台可以给医生用,医生使用ISD探索平台也发了论文,可以检测到前列腺炎,做得非常好。
而且,医生的数据不会离开医院,我们给专家们这样的工具,他们就可以在里面自己做研发。
除此之外,他们做好以后也可以把算法展示出来,在平台里和其他的专家互相研究。这种滚雪球式的方式,会大大加快科研的交流和进展。所以,我强调的是,企业必须要和专家一起合作,专家和专家也可以互相合作。
临床大数据分析刚才也讲过,例如病情恶化前的预警,病人跌倒前我们有办法能够让医护人员知道。
讲到AI、数据,很多人都会听到“数字双胞胎”。这个概念来自于工业界,是一种拟人化的说法,分别指的是现实世界以及利用数字化技术营造的与现实世界对称的数字化镜像。
我们现在有这么多数据,是不是也可以做成“数字双胞胎”。这有点像电影《阿凡达》的概念,有没有可能把一个人拷贝过去变成“数字双胞胎”,这个对我们来说还很遥远。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专注在某个器官,实际上已经不太远了。
举个例子,在手术室里,医生需要用到B超扫描病人的心脏。但除了B超外,医生在手术前还需要计算和统筹许多信息,而飞利浦的 Heart Model则将AI运用到解剖学,利用3D建模和散斑技术帮助医护人员分析病人心脏的全方位数据,比如左心房的血液流速,右心室的边界和波形等。这些数据将被智能的整合为解决方案,并赋能医生提供更快的临床决策、更精确的诊断、以及更有效的诊疗方法,打造出心脏的“数字双胞胎”。
整个世界一直在变,不只是在医院里会有大量的医疗数据,随着可穿戴设备无处不在,消费者对于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的加强,现在我们的数据是7×24不间断产生的。在家里、医院随时都会产生数据,飞利浦希望利用数据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关护。
飞利浦全球研究院不久前刚得到2019亨德里克洛伦茨奖(Hendrik Lorentez Award),这个奖是由荷兰皇家科学协会和大数据联盟联合发起,这是对飞利浦近年来积极践行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在医疗健康的开发和落地,做出的认可,我们很荣幸得到该奖项。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的使命是什么。
我们不是所有的技术都要解决这个问题,大数据、AI不是灵丹妙药,只有医工结合,将人工智能嵌入临床情景,给医护工作人员和消费者提供洞察,才能实现技术的价值。我们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和在座各位一样,我相信飞利浦是好的公司,但我们没办法仅仅凭借一己之力来推动产业革新,必须要产、政、学、研、医合作,我们正在持续和专家、政府机构、研究单位合作创造双赢。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