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机场的智慧出行方案,我们有三个第一。
国内机场中,这是第一个实现刷脸值机,能在大厅、贵宾室、机舱口等场所系统的实现刷脸的方案。
是首个直接用AR眼镜应用在航空环节,识别旅客和行李信息的方案。
也是最先应用RFID射频电子墨水牌技术,来追踪行李的方案。”
在评价大兴机场的“5G+AI”智慧出行项目,为何是“从零到一”的智慧解决方案时,东航北京新机场地服筹备组副组长黄琳如是说道。
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兴机场是一个“智慧”到不需要“机票”的机场。
在这一解决方案背后,则有四个不可忽视的隐形巨人:承担整体基建和总体方案实施的东方航空、5G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网络运营商联通,以及人脸技术提供方云从。
作为其中的技术方案提供商,成立短短几年,AI新秀云从拿下80+机场人脸识别解决方案,与东航、华为、联通并肩打造项目,同时在金融、公安领域也硕果累累。
作为AI初创公司,云从落地能力可谓十分强大。
云从“黑科技”OneID,三个“一”走遍机场
早在大兴机场还在建设时,《卫报》就称它为“新世界七大奇迹”。而其中最特别的,还要算其是一个不需要“机票”的机场。
为何不需要“机票”?其实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其精髓。
第一是,“一张脸走遍机场”。虽然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厂家,在打造人脸识别的机场方案。但相比之下,这套方案的特点是“集成”。从购票开始,到值机、贵宾室、登机口,还有远机位的摆渡车上,都能实现刷脸,这样就实现了全流程的刷脸登机。
第二是,“一张网智能体验”。这张网就是联通运营、华为支撑的5G网。同时,还包括东航的智能服务信息推送的服务网。
第三是,“一颗芯行李管控”。这颗芯,是指行李中带有RFID芯片的电子墨水行李牌,能对行李进行全程管控。
而作为“一张脸走遍机场”的AI技术提供商云从,为了将智能充分渗透到机场,将其AI 能力中的核心技术算法,封装到其“刷脸”登机一体机、AR眼镜旅客识别,以及智慧航显等中,并部署到了机场的各个关键环节。
AI掘金志也在现场第一时间体验了这套方案。
首先在一进入机场大厅,就能看到一排排已经配备了人脸识别双目摄像头的一体机。来到一体机前,只需在电子屏上点击触摸屏,进行刷脸,便可顺利完成打印登机牌、托运行李,不需要出示身份证件及“机票”。
另外,在旅客必经的贵宾室门口,还放置了“智慧航显”。旅客途径时只需在航显屏前“刷脸”,就能自动识别并提示关键信息,一是旅客从当下的位置走到航班的登机口需要多少时间,二是乘坐航班的登机口关闭的时间。屏幕能指引旅客迅速找到最近登机口位置,大大提高机场服务效率和体验。
不仅如此,云从还在每台机场摆渡车上都安装了6个摄像头,在最后一道关口防止旅客坐错摆渡车,搭乘错误班机。
另外,本次方案中的一大亮点,还在于云从为机场工作人员配备了AR眼镜,在移动端快速识别乘客信息。
通过这款AR眼镜,工作人员可直接用眼镜刷脸自动识别旅客的登机信息,并进行提醒。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捕捉和识别人脸信息,与和当日航班出港的信息进行比对。
这款AR眼镜的主要使用场景有三:一是当航班临近登机时,贵宾室客人还未登机时,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接收到推送的消息,及时巡视和识别未登机客人;二是在旅客登机时,乘务员能同步识别出旅客的座位号,并进行提示;三是可以用AR眼镜对行李进行分拣,实现可视化监控。
AI掘金志也现场体验了这款AR眼镜,作为一款单目AR眼镜。它能清晰识别视野内任意两名旅客的航班座次信息,同时在手机上同步显示出旅客信息。为减轻AR眼镜的重量,云从还选择在手机上进行大量计算,在眼镜上只进行传送和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低时延、高带宽的5G,“一脸走遍”也难以实现。
AI掘金志也在现场注意到,现场演示区出现不少“Real.5G”的logo,而工作人员现场测速中,采用联通的5G信号,实时速度能达到1.2G/s。
在具体应用中,云从也采用了5G监控摄像头对行李进行监控和追踪,同时通过5G的网络上传到云端系统进行监测,将5G这一优势与视频传输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据了解,明年上半年,大兴机场会在贵宾区率先采用CPE ,将5G转为Wifi信号,旅客的4G手机也能够体验。
而所谓“一颗芯行李管控”,则是打造了永久电子墨水行李牌。
应用RFID射频技术,将电子墨水行李牌与手机贴合几秒钟,就能将行程、行李信息直接植入墨水牌。通过无线射频行李条,旅客就可随时在手机上关注自己的行李到了哪里。
闭环的人脸识别方案,封闭式的头脑风暴
而这一整套既独立,又互相勾连的完整智慧机场方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
“这些人脸设备,从研发到成品和应用,要经历从工业级到商用级的过程。”云从机场行业总监石文彬说道。
具体来说,远机位怎么识别?半户外识别下,光照的影响如何处理?还有旅客的侧脸等能否很好捕捉和识别?这些机场中人脸的应用,依然离不开人脸识别的普遍问题。
另外,如何处理外部的一些问题也是难点。如人脸一体机需要电池,但在靠机作业的情况下,又要保证航空安全,采用锂电池的方案并不可行,那怎么解决?还有机场中的人脸设备该长什么样子,在应用当中要考虑多少个环节,多少适用人群?
光就设备该装在客机车的第几级楼梯上,云从和东航就讨论了无数次。
而更大的难点不仅在单点上,还在于AI的部署是能否形成业务闭环。
随着AI在机场场景的不断渗透,及出行上对于智慧机场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有不少AI厂家纷纷入局,实现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在机场的应用。
但在诸多机场的建设方案中,人脸识别的部署大都较为分散,并且集中在人脸安检等较为单一的场景。
人脸采集系统在航站楼出入口、登机口等区域,尚未大规模部署,这就导致没办法形成针对性场景的全局部署和规模化,各个场景间无法打通和联动。
正如之前所说的,这套方案其实最大的难点,其实就是如何打通智慧化场景中“从零到一”的过程。
“之前没有可以学习的案例,让我们在最初方案的打磨中也很痛苦,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很过瘾的尝试。”
“因为之前的工业设计,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可参照建设的样本。所以,整个技术和落地方案,就完全是云从的技术人员和我们坐在一起,进行封闭式的头脑风暴,每天要讨论10-12个小时。最后把所有的应用变成了上面说的三大类、11个场景,有了一个完整的方案。为此,我们也是死了无数脑细胞。”黄琳笑着说道。
而为了将单点的技术融合起来,并将智能渗透到机场的每一个环节,云从也不断打磨AI 技术。
以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机协同平台为基础,云从关键核心算法识别的速率从20秒减少为1秒,加快安检速率。
云从关键核心算法,能确认乘客本人即是身份证本人,读取保存在身份证中芯片的肖像数据,与使用者的脸进行对照。在提升速率的同时,机器人脸识别率达到99.9%,远高于人眼75%左右的识别率。在实际应用中,各地机场都曾抓获冒用身份证闯关者。
由此,云从也逐渐实现了机场安防动态布控、安检口人证核验、VIP 室贵宾精准服务、智慧航显、刷脸登机、精准寻人、人群密度热力图等一系列应用场景的产品化落地。
拿下80+机场人脸方案,云从做AI生态的四大步
不过,大兴机场的这一方案,其实还仅仅是云从众多机场人脸解决方案之一。
除在大兴机场的场景应用外,这项黑科技,已经在全国80+枢纽机场部署,也就是说全国大部分机场的“空中飞人”都曾体验过云从的刷脸方案。
云从联合创始人温浩此前在演讲时提出过,要实现云从的AI智能生态,需要经过四步。
人脸识别最先落地,成为智能感知的一个入口,这是第一步。
选择赋能银行、公安和机场三个行业,这是云从的第二、三步。
银行方面,目前云从有400多个银行合作伙伴,每天超过2亿次的调用;公安方面,与公安部有五个合作平台,并在29个省市上线了人脸平台,战果超3万起;机场方面,云从为近80+省会枢纽机场提供了安检、登机等服务。
而第四步,就是建立行业平台,如机场大脑,这样可以定义很多以前机场没有的应用场景。
在机场业务平台的打造中,第一是数据对接,建立数据仓库;
第二是做大数据模型的优化,如将现有的安检数、航班数据、登机口数据做模型优化,提供优化策略;
第三是连接新的数据,产生新的业务,如航险、候机楼、停机坪的规划,这就是从平台开始,延伸到新的场景。
而在更广的未来,云从的愿景还在“从理论到芯片到模型,再到软件、硬件、系统”,串联起整条产业链。
带动更多企业,共同解决人工智能企业落地难、产业链长、离终端客户远等问题,云从功在AI,志在构建一个智能新生态。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