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隆重IPO,均受到了一定的批判。原因何在?
雷锋网AI金融评论今年7月报道指出,直到去年,中国市场里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这两个概念还是有所区隔的,但是今年开始这个概念越来越模糊。比如,201年7月上海朗迪金融科技峰会上,参会企业大部分还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但大家都会因此自称“金融科技”或者“科技金融”了。
本编当时预测,此会一开,这两个概念的模糊度将更加强烈。如今随着国内市值巨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成功IPO,新闻报道的字眼都是清一色的“金融科技企业登陆美股”。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些概念之间的优劣,更不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或者“P2P”污名化后而提出这样的总结。重要的是,从模式到业务效果,这些概念代表的行业存在差异,而“互联网金融”身上确实存在不得不面对的短板。趣店,以及众安保险等企业近期的隆重IPO,均受到了一定的批判。原因何在?
获客还是粗使流量,技术发挥效果不明显
从目前大部分头部互联网金融公司来看,商业模式是再简单不过了:依靠互联网巨头平台带来流量,粗放迎接客户,包括乐信与京东、趣店与支付宝等消费信贷;或者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做着传统金融中单一的揽储、放贷的生意,比如拍拍贷、信而富等;再辅以一定的线上大数据风控手段控制坏账和反欺诈,或者大部分公司其实是将最后这一部分工作外包出去,所以一大批大数据征信、风控公司应运而生。
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些号称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的生意,之所以还被视作互联网金融,是因为他们只是将传统金融业务通过线上形式完成,并未能够因为利用他们所宣扬的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而搭建新的模式,或是创造新的场景。
进一步说,在巨大流量红利下,这些互金企业产品仍显得相对单一。比如某报道指出,精准开发流量的51信用卡,旗下信贷产品仅为针对两大类借款群体推出的“51人品贷”和“给你花”两类贷款产品,其中“51人品贷”面向优质信用卡人群,提供最高10万的纯线上贷款;“给你花”面向的则是有资金需求的22-40岁的年轻无卡人群。 趣店旗下产品与服务包括0首付分期购物,与大额、小额的现金贷款。
总的来说,可见上述企业和产品,对不同投资人群的需求分析也是有限的。也体现出,所谓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用户画像刻画、精准营销等获客与经营的技术手段,运用也是有限的。目前为止,最终大家还是满足与巨大流量带来的市场份额,缺乏对流量精细利用与开发的动力与能力。
这些企业同样也希望降低获客成本,但是,例如拍拍贷、信而富等平台复贷率较高,即通过增加借贷次数摊薄获客成本,这无异于掩耳盗铃。利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从海量用户中发现合适的用户群并将其转化,才是利用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理念。而通过提高复贷率来摊薄成本,还会增加后期坏账风险。
在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美国金融黑帮Capital One。据报道,在Capital One,“数据驱动”贯穿了所有的毛细血管,不论是人员招聘,还是组织架构。而所有产品的推出,更是将“数据说话”,推到了极致。
“我们几乎每个月就将全美国人的数据,刷一遍,去找潜在客户,开发新产品,或迭代原有产品,”据介绍,上一个新的产品之前,Capital One会将同一个客群,分为数百组,针对不同组的客户,营销不同价的产品,来测试接受度、坏账率以及利润,从而选出最优方案。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此前报道,全球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缔造者,全球领先的预测分析和决策管理公司FICO的早期创始成员,前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陆金所等国际级金融机构首席风控官William Yao(姚志平)博士指出,大数据不是“多”,分析结果也要有群体效用——大数据要找的是一群人。
良性风控缺失,从开始就走入恶性循环怪圈的现金贷
如今的现金贷市场,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其已经走入了一个高利率与高风险恶性循环的怪圈。由于网贷公司资金成本高,所以利息率从开始就相应抬高,而需要且愿意接受这些高于银行利息率贷款的客户,就意味着代表其本身存在着信用风险。而随着坏账率走高,利息率继续提高,而留下的则是风险更高的用户。如此循环往复,以致于面对哪一个客群,都是暗藏着高风险的对赌。
并且,如此下去,留给现金贷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少?再往上,则将触碰,或者已经触碰法律对于民间借贷监管的红线。
而如业内人士向雷锋网AI金融评论表示,风控是一个分子与分母的问题。分子就算变大,分母如果变得更大,那么最后的值也会变少。所以,到了今天坏账看似风平浪静,事实上也许是因为网贷业务规模的急速扩张稀释了比率,从而掩饰了现实风控存在的问题。
所以,相比较之下,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做法是,一开始企业就被要求有明确的定位,如果定位到某一个人群,则要求客户的FICO分数相应达到一定水平,以保证获取到的客户是一个风险可控的人群,维持客户群的质量。而不是无止境地下沉。这一点,根据招股书显示,拍拍贷内部就建立起自己的包含8个等级的风控模型。
互联网金融2.0:技术领跑,抵御未来的新的挑战
在7月朗迪金融科技峰会的演讲上,上海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王喆说:“金融科技不是互联网金融的简单升级版,也不是马甲版,而是一种能够即通过技术的完善来提升业务的效率和效果。”
也就是说,这是需要技术门槛才能踏入的2.0时代,不只是一个规模、概念的改变就能转型进入互金下半场的故事。这也是以技术为基因的金融科技公司的角色意义,以及门槛所在。
据雷锋网AI金融评论今年7月的报道,Lending Club 前CEO ,Upgrade 创始人Renaud Laplanche 曾指出,在网贷行业1.0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台在过去十年当中发展非常迅速,现在收获了非常大的消费成就,也获得了他们的信用,包括个体包括机构投资者都在资产种类当中进行投资。“在资产发行方面之前可能只有10亿,现在可能到了550亿到600亿,规模是快速增长的。这些都归因于创新,包括我们降低了成本。”
不过,Renaud Laplanche同时指出,“1.0时代很不错,但是现在世界变化了,现在看到很多新技术、新应用,2.0时代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公司,是一系列的技术、工具、原则、程序,这些我觉得在全球网贷行业都可以实施这样的准则。”
很显然,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开展新金融变革的企业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了一个怎样的市场这并不是关键,而是如何在前期完成积累之后能够进入一个相对低风险、高成长的发展阶段,用合理的规划和前瞻性的布局来抵御当前爆发的红利期衰退时带来的影响,继续抵御未来的新的挑战。
趣店、拍拍贷、信而富,以及后续的各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上市,都证明了这些行业的价值,蹭流量本身也无可非议,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技术的短板上,仍需严肃对待。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