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7天后,Google的秋季发布会就要开始了,在此之前,我们就曾发过《管中窥豹——Google Pixel Phone初探》,提到了Google Pixel Phone代号“Sailfish”的配置,以及谈了谈Google转用Pixel背后的故事:《Google放弃Nexus转用Pixel,背后究竟有哪些故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先看看。本文系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比起Apple隆重而逼格满载的发布会,Google每年秋季的Nexus产品发布会就显得非常随意甚至可以说漫不经心:没有人像Jobs或Cook那般在台上侃侃而谈,没有Apple那些能让人High起来的标志性形容词,也没有一大群狂热的Fans在发布会结束后奔向展示台。
只有一群Nerd气息很重的工程师们操着让人有些费解的印度英语(比如Sundar Pichai),磕磕巴巴地对着提词机介绍他们的产品(Dave Burke别走,说的就是你),发布的产品从来没有“改变世界”这样的介绍词,场下除了媒体记者还是媒体记者。
2012年桑迪飓风袭击美国东海岸的时候,被搅局的Google并没有延期,竟然“堂而皇之”地发了个Blog就算完事了(试想如果Apple就用一篇Blog文章发布新款iPhone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这种可以说是“吊儿郎当”的态度,总让笔者这个资深的Nexus用户感到非常无奈。正如Android Police编辑David Ruddock在2015年秋季发布会所感受到的:Nexus只能说是他们的一个“兴趣产物”,而不是一项严肃的投资,发布会不过是一次例行公事。
又是一年秋天,一如往常地大家都早早地知道了发布会的日期(10月4日),当所有人以为这不过又是一场漫不经心的山景城发布会时,负责Android、 Chrome OS和Google Play的高级副总裁Hiroshi Lockheimer如是说:
“8年前的今天我们发布了第一版Android,我觉得接下来的八年人们都会讨论2016年10月4日(的发布会)。”
是的,因为关于这场发布会的消息,越来越不寻常了。
Pixel+Nexus=Pixel
首先是已经被广泛传播的Nexus系列寿终正寝,Pixel系列取而代之的消息。
不论Google到底是因为自己起名作死还是处于更长远的目的,这一次品牌换血的结果是:长期以来因为Android和Chrome OS而分裂的Google主要硬件品牌终于基本实现统一(为什么说基本,下文会提到),而Google今年新成立的硬件分支团队、Pixel产品上不再出现的合作厂商的名字也证明,硬件不再是Google漫不经心的业余作品,而将是其产品线中重要组成。
目前已经广泛流传的配置是:
两者除了屏幕尺寸(4.99寸和5.46寸)之外设计基本相同,均为金属机身,已知有黑白两种颜色而且不是“熊猫机”;
正面屏幕材质未知,2.5D玻璃;背面1/3由玻璃覆盖,后置指纹识别,后置单摄像头,使用IMX377(或378?)传感器,激光对焦;
IP53级防水,USB Type-C接口+3.5mm耳机孔;
Snapdragon 821处理器+4GB内存,搭载Android 7.1系统并包含新设计的“Pixel Launcher”;32GB售价649美元等等。
一直以来Android Fans都在期待一款“搭载纯正Android系统的iPhone”的出现,可是本当挑起此大任的Nexus系列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因为Google的各种漫不经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体验都无法在实质上和iPhone相提并论。
Pixel Phone是否能真正地成为“iPhone的官方对手”目前还不得而知,目前看起来除了价格,无论是外观还是配置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Google的官方宣传显然已经不同:It’s made by Google,这意味着HTC的名字不会出现在手机的背面。已经实施了6年的“合作设计代工制造”模式,在Pixel时代也将不复存在。
除了Pixel之外,Google还将在发布会上发布Google Wifi无线路由器,Google Home智能音箱,Daydream View VR显示器,ChromeCast Ultra(最新消息是这款产品上的Chrome Logo已经变成了G,名字可能有变)等。然而这些名字显然没有对齐的产品该如何解释,这就得问Google改名部了(大雾)。
Andromeda=Andr(oid)+(Chr)ome+da
另一则重要的消息是:流传了许久的Android和Chrome OS合并,将在2017年初步实现,而新系统的代号,叫做Andromeda(仙女座)。至于为什么起这个代号相信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Andromeda=Andr(oid)+(Chr)ome+da。
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旗下竟然有两个独立开发名称无关互相不兼容的操作系统,这么任(nao)性(can)的事情也就Google做得出来。
即使Android是收购来的,Chrome OS是自己研发的产物,这样繁冗的产品线也足够让所有人摇头。
事实上,2009年Sergey Brin就已有所表示,2013年Pichai同时掌管Chrome和Android、出身于摩根士丹利的Alphabet CFO Ruth Porat推行的产品线清理计划这两件事更加快了进度。然而合并操作系统谈何容易,直到最近,Google才让Android程序能够稳定地运行在Chrome OS上,但完全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论路有多难走,目前已知的情况是,Google已经在Nexus 9和Pixel C上进行了Andromeda的Demo测试,而第一款搭载Andromeda的设备,或许有可能是2017年推出的Pixel 3可变形平板电脑(咦,Google怎么又在命名这种事情上作死了?!)Andromeda不是单纯的可运行Android软件的Chrome OS,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Android,两者兼容但互相独立(见下图)。或许可以说,Android和Chrome OS有很大的可能会在接下来几年内逐渐消亡。
Andromeda+Fuchsia=?
由于Android和Linux之间的差异,Linus Torvalds在2009年年末将Android的特有代码剔除出了Linux内核,2012年Linux Kernel 3.3发布的时候曾宣布两者重现实现部分整合,并将在4-5年之内完成。4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似乎并没有公开的下文。Android系统的版本号一直在上升,但是Android系统的Linux内核版本号,却始终停留在3.10等较早发布的长期维护版本号上。
我们不得而知这期间Android团队和Linux团队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只知道在现在这个微妙的时候,Fuchsia出现了。
Fuchsia是今年夏天曝光的Google秘密研发中的操作系统,从github上的介绍来看,已知有如下特性:
1、微内核Magenta,而Magenta源于Littlekernel,Littlekernel源于BeOS,而BeOS则是当年和NeXTSTEP同台竞技的操作系统,当然最后Jobs赢了。
2、原生的实时操作系统,把低延迟放在首位。
3、原生的全平台的通用性,可兼容嵌入式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设备、桌面设备等等
4、基于Google掌握的编程语言、系统组件和UI标准,如Dart、Flutter、Material Design等等
几乎所有的特性,都指向了现有Linux内核的不足之处:宏内核(此处涉及某著名口水仗,在此不表)、非实时,硬件兼容性。
之前还有不少人在讨论Fuchsia会不会取代Android和Chrome OS,现在Andromeda的出现已经能说明不少问题了:Google推进操作系统整合的进度比公众预想的要快。而Google去Linux的脚步,可能也比公众预想的要快。
顺带一提:对比一下历史,Fuchsia在很多方面让人非常眼熟,不是么?
-
Magenta类似于Mach
-
Fuchsia大致对应Darwin
-
Dart大致对应Swift和Objective-C
-
Android+Chrome OS=Andromeda类似于Classic Mac OS
所以,Andromeda+Fuchsia=?
总结:Google三位一体时代的来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次发布会后Google可能将要发生的产品线变动:
之前:
-
硬件产品线:Nexus+Pixel+Chromecast等,Nexus合作设计。
-
操作系统产品线:Android(包括Android Wear+Android Auto等)+Chrome OS。
之后:
-
硬件:Pixel(Phone+Tablet+Book)+Google Home等,硬件为自主设计。
-
操作系统:Andromeda(远期+Fuchsia?)。
-
消亡的产品:Nexus,Chrome OS,可能还有Android。
-
虽然还不够整齐,但对比一下Apple的产品线:
-
硬件:iPhone+iPad+Macbook+Apple Watch等。
-
操作系统:macOS+iOS+watchOS+TVOS等。
Google的思路,昭然若揭。
Steve Jobs用iPhone+iOS向全世界展示苹果非凡的技术的同时,也向所有IT巨头们证明:
当一家科技公司实现硬件、软件和应用服务一体化的时候,能给予广大用户极佳的用户体验、能建立起优秀的开发生态圈、并且为公司和开发者带来丰厚的盈利。
Google当然不是Apple,事实上它们根本不像,即便Google大幅调整产品线向Apple靠拢,短时间内在各方面追上他们并不容易。但目前这场发布会所泄露出的信息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10月4日,我们会看到一个全新的Google。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