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爆发,OMO模式忽如一夜春风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普遍共识。
中小学全部停课,全国数百万传统教师变身“主播”,钉钉、腾讯课堂等直播工具轮番上场;巨头们推出免费线上课,开放直播平台;线下机构被迫停摆,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暂时将课程转移到线上……
疫情期间,教学在线化势不可挡,教育行业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开年大戏,不论是头部机构,还是中小企业,不论是在线教育机构,还是线下培训机构,此时都突破界限,寻求自救。而这场生与死的考验中,似乎所有的目标都指向了一个终点——OMO模式。
精锐教育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熙在近期的一次发布会上表示,未来5-10年,OMO模式将是教育行业的终极模式。
OMO来势汹汹,究竟什么是OMO?为何它将是教育行业的终极模式?OMO模式要怎么打?如何在疫情当前快速切入线上,在疫情之后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都对教培行业每一位从业者发出了拷问。
什么是OMO模式?
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是指线上和线下相融合,是继O2O之后,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线上线下快速融合,市场效率大幅提升的商业模式。
此概念2017年由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提出,他指出“未来世界即将迎来OMO,且将对经济与消费生活带来深刻影响”。这个针对新零售提出的概念,近年来却在教育行业燃起了星星之火。
图片来源:unsplash
在教育行业的存量市场接近饱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纯线上或者纯线下都有各自的天花板,做纯在线用户黏性低,线下门店扩张成本高,获客难。如何做好增量运营,是线上线下教培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显然,单纯的线上或者单纯的线下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生态的需求。近年来,在AI、5G、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加持下,线上线下联动的OMO模式已成为教育机构寻找新获客方式和开拓增量市场的新渠道。
OMO模式由O2O演变而来,但又脱胎于O2O。教育行业的OMO既不是单纯地把线下的东西搬到线上,也不是单纯地将线上线下两套业务线进行平行并列,而是将线上和线下的产品和数据进行深度融合,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分配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起到1+1>2的效果。
爱学习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川认为,OMO就是线上线下完整的融合,所有线上线下的数据和一切都融为一个生态体系。在教培领域,OMO模式体现在,结合线下教学效果落实的优势,进行OMO多场景融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提供高品质、全场景、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供给平台发布后,OMO更需要技术、科技的力量的引入。
教育OMO模式大幕早已拉开
疫情期间,新东方、好未来两位头部选手暂停线下班课,承诺按照“原班型、原老师、原课程”的原则,将线下业务同步平移至线上,降低了学员退费风险。事实上,早在疫情之前,两大巨头就悄然开始了OMO模式的战略布局。
-
1月20日,新东方2020财年Q2财报会上,CFO杨志辉表示,三四年前新东方开始对OMO进行投资并已于去年开始取得成果。本季度新东方在OMO生态系统上投资了4400万美元,未来将继续升级OMO标准教室教学系统。
-
1月21日,好未来2020财年Q3财报电话会上,CFO罗戎表示,好未来正在进行线上线下融合OMO模式,整合旗下学而思在线和地面的学而思培优,将线上技术应用在线下教学,实现优质师资的远程教学。
除了两大巨头外,从2019年开始,包括爱学习教育集团、精锐教育、朴新教育、学大教育、京翰教育在内的多家教育公司也已经开始探索OMO模式转型了。
-
2019年4月,在获得D轮融资后,爱学习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须佶成宣布未来5年的战略路线,坚持S2b2c战略路线,聚焦OMO新教育场景,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提供高品质、全场景、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
4月26日,精锐教育召开战略发布会,精锐教育CEO张熙说,“我们会投入30亿元,做好线上线下技术深度融合。这30亿元中有20亿元用于技术升级,大力推动精锐大生态链OMO的形成”。
-
5月,朴新教育发布最新一季财报时,朴新教育创始人沙云龙表示,“期待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OMO模式的发展前景”。
-
5月末,学大教育在京召开发布会,推出了“双螺旋”教学模式,将线上与线下产品深度融合,虽叫法上有所不同,但本质还是OMO模式。
-
11月,京翰教育宣布创新未来校区,通过一个全新的学校组织,首次落地OMO模式。利用京翰AI一体机,将线下教育、线上课程、双师课堂、APP等在内的所有数据全打通,实现OMO线上线下教学全场景的融合。
喊声最大的精锐教育
在经历了2019年的铺垫后,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到来,无疑是一剂催化剂,加速了教育企业OMO、品牌化的趋势,倒逼整个教育行业OMO模式按下了快进键。
在这些“先行者”中,精锐教育是喊得最响亮、最大刀阔斧的那一个。在2019年便宣布猛砸30亿大举推进OMO布局的精锐,在疫情的影响下,全面转型OMO的时针被迫向前快拨。
2020年2月20日,精锐紧急召开精锐在线发布会,精锐教育CEO张熙提出了“All-in”OMO的决定。
“OMO并不是机会,而是涉及企业生死的选择”,精锐教育CEO张熙说。
精锐教育在2020年一季度财报中提到,公司在疫情中推出在线平台“精锐在线”,主要形式为线上录播和在线直播,创造了短短7天时间把线下的数十万在读生平移至线上的奇迹。精锐教育首席财务官兼首席策略官左鸿刚表示,在疫情期间,精锐的高端在线业务学生数为12万人,预计2月将实现整体收入2.5亿元~3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精锐在线。
就在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际,精锐教育同时也宣布了多项高管任命,全力推进OMO战略。来自百度、在线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史团委担任首席技术官,全面主管OMO平台建设;拥有25年政府关系管理和教育行业经验的柯金书出任首席教育官;曾任职于网易教育的洪菊担任精锐教育首席增长官。
此外,3月6日,精锐教育宣布正式收购此前已有过合作的溢米辅导。接下来,精锐在线与精锐线下门店将统一师资、教研和教学质量,共同配合打好一二级市场;溢米将作为精锐教育的子公司,转型为线上线下融合的OMO平台,通过AI赋能在线一对一教学,下沉三四五级市场,至此,精锐教育的OMO脉络逐渐清晰。
精锐教育首席增长官洪菊认为,教育OMO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第一是AI等技术的进步必然会让用户体验感越来越好;第二是现在的用户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主,而OMO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第三是OMO可以促使教育机构的服务更加专业化。”
精锐教育CEO张熙表示,“凭借备受认可的品牌、优质的师资力量、高校的运营效率、持续不断的技术投入,精锐完全有能力把线下的高端个性化教育服务成功复制到线上,打造中国最大的高端OMO教育平台。”
疫情期间,喊声最大的精锐,似乎已初尝到了OMO模式的甜头,不过这场全面转型OMO的硬仗才刚刚开始,“在线教育”不等于直接把线下复制到线上,如何树立在线教育的逻辑,同时解决1对1模式的盈利问题,做好线上线下的配合,精锐教育接下来还需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OMO模式怎么打?
除了精锐教育,疫情也让许多传统的线下教培机构认识到,在线教育奔跑了近十年,马上就要迎来一个新的节点,无论如何,线上化已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一些原本对线上教育不屑一顾的人,在这次的被迫“线上体验”之后,或许会重新思考在线与线下的关系。
一家传统线下K12教培巨头昂立教育的董事长兼总裁周传有对媒体表示,本次疫情加速了昂立教育产品线上化进程。未来,公司会继续加快向“线下+线上”的OMO教育模式转型。
另一家国际化素质教育机构瑞思教育CEO王励弘也认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是教育企业在行业保持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大家都一定会非常积极地去突破原来的界限,去把更好的模式打造出来。
图片来源:pexels
那么,疫情当前和疫情之后,所谓的OMO模式究竟该怎么打?
精锐教育首席增长官洪菊认为,OMO模式有三个支点,第一是增长策略,即教育机构要明确自己在线上和线下、一线城市和下沉市场等不同交付场景的打法,是延续性的完善还是垂直的突破;第二是信息工程,要用AI、大数据等技术帮助自己更懂用户,从而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第三是组织再生,即OMO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平台的切换,而是整个组织架构和组织流程的配合与打造。
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邱彦峰则认为,对线下教培机构来说,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针对现有用户把能做的业务先做好,转型线上是目前唯一的路径,依托线下课程和服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线上产品,而不是独立于线下,重新创造一个新产品。同时,要以「为用户服务」的心态,进行客户价值创造的思考和探索,先满足客户需求,再考虑利润模型。
据统计,目前各家对OMO模式的定位和转型方式不尽相同。一方面,大部分线下机构表示,疫情结束后,核心的教学场景还是会回归到线下,但是可能会保留一部分在线业务,推出在线班课和线下班课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还有部分教培机构在运营层面探索OMO模式,比如通过社群运营、社交媒体裂变等方式来做前端获客,或者做一些在线导流课来提高品牌转化率。另一方面,部分在线教育公司也正经历从纯线上到OMO模式的探索,通过AI课、双师课等多种技术手段,吸引线下用户,或增加线下服务的频率和场景,打开下沉市场。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认为,疫情结束以后,OMO就会变成很多以地面为主的教育培训机构的一个常用的教学模式。他认为OMO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学场景还是在线下的教室,通过在线布置和批改课程作业的方式来实现OMO;未来的OMO 2.0则是将地面课程的一部分搬到线上,把在线授课、地面授课以及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环节全部连接到一起,实现线上线下无障碍打通。
无论是线下往线上转移,还是线上往线下转移,都是OMO模式的不同表现形态,至于哪种方式更优,更顺应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现在尚无定论。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利用线下面对面沟通优势引流至线上,还是利用线上多种技术手段将用户拓展到线下,都不能一概而论,反而是齐头并进的多种学习选择,更能满足学生、家长及市场的广大需求。
疫情的到来,助推教育行业OMO加速驶入快车道,OMO模式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但OMO不是一个口号,教育的核心拼的是优质的内容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教育机构OMO转型的关键点在于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在适合自己的教学场景中,打通数据和技术能力,将线上和线下真正融合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在发挥各自效能的前提下,实现内容和服务的双赢,才是OMO模式的“内核”所在。(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