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摁下“蓄力键” ,新型智慧城市该将如何建设?| CCF-GAIR 2020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的城市治理进行了一场“突击考试”。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应用在收集信息、反馈处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健康码、疫情地图、AI智能测温等相应技术的应用,也保证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有序进行。

但不可置否的是,在面对这场“突击考试”,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暴露出了许多短板。如老生常谈的数据孤岛,底层信息化基础差,重硬件轻运营等问题严重凸显。而这些凸显的问题也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方向。

基础信息化落后

智慧城市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诸多城市在在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规划、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环保等聚焦城市日常生活管理场景的应用成果迭出。

但在新冠疫情发生早期,社区信息采集,仍旧需要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填报,网格员登记等方式进行采集,社区的出入,依靠传统的纸质凭证,社区门口需要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测温……

新基建摁下“蓄力键” ,新型智慧城市该将如何建设?| CCF-GAIR 2020

一系列不智慧的方式,不仅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也让人心生怀疑,智慧城市究竟智慧在哪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一些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高大上,但是并未真正发挥作用。 

其实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一定的耐心,不可能一步到位,不能贪大求洋,城市管理者应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规划思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城市发展,并真正为百姓实实在在做实事。

由于追求“高大上”的智慧城市,很多城市在设计之初就缺乏社区的有效反馈,在我国,大多城市和乡镇的管理都是以社区或者街道为单位,社区有着对城市和居民承上启下的作用。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社区的建设,智慧社区的建设则需要完善信息收集的能力,在技术层面,这已经都不是问题。其问题仍旧在于诸多城市对于智慧社区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从而导致疫情期间,社区进行一刀切式的封闭管理。从而为社区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老大难”的数据孤岛问题

智慧城市在疫情防控中反应慢了“半拍”,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为何会慢了半拍,不得不谈的一个原因“数据孤岛”这一“老大难”依旧没有完全解决。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对于不同的业务场景都有不同的“买单方”。如公共安全系统是由政府、公安、交通管理局来买单,智慧社区由街道、物业或是开发商进行买单,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的建设模式、不同的“买单方”,“数据孤岛”也就成为了智慧城市发展必然存在的一个难题。

此前,国家在数据共享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17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除了涉密数据其他都要拿出来共享。从疫情防控中我们却发现,数据共享还没有完全打通,由此还增加了疫情管理的复杂程度。 

一位地方通信管理局负责人对此表示:对于数据共享,政府各部门的顾虑都在于一旦信息泄露,这个责任将由谁来承担?目前国家并没有一个数据共享的标准,基于这样的顾虑,对于数据共享现在大多都采取一事一申请的方式。

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大部分的智慧城市还只是处于数据化阶段,只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于数据分析结果的执行能力还有待提升。

重硬件轻运营

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数据不仅仅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汇集、打通和开放。另一方面,端的触达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大数据管控需要有一个前提——可以触达到人。

对于人的触达,一边需要通过运营商,互联网公司,以及政府搭建的移动端触及到城镇居民。另一边需要触达到决策者。

事实上,国内很多城市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之时,考虑最多的便是硬件设施的搭建。搭建数据中心,购买服务器。硬件的量化指标完成了,但如何高效的运营硬件系统,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难以通过绩效进行量化考核,智慧城市便就出现了重硬件轻运营的情况。

 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指出: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最大的问题在于,系统和机制都已经建成,但不发挥作用。因为在政府的行为逻辑、思维方式和决策程序中,还缺乏大数据思维,不会优先想到利用智慧体系去指导决策。 

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除了技术的现代化,更关键的是人的现代化。在新型的数字化时代,防疫应该要充分利用数据排查、精准使用三维地图进行指挥,但一些领导的思维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中的“人海战术”。

对此,则需要政府各个部门机构共同培养一直有能力的智慧城市运营团队,高效运营硬件系统,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智能化。

新基建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抓手“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很多城市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重视了起来。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省市相继公布2020年的投资计划,毋庸置疑的是,其投资重点主要也都在于新基建领域。

要想富,先修路。新基建之所以称之为基建,其主要作用是作为基础建设去服务其他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则是新基建最大的服务对象。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其第一要素就是需要坚实的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推进带来指数级增长的数据量需要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承载,将城市中小到一直文件,大到楼宇设施进行互联则需要5G、物联网等高速率、低时延、海量连接的网络。

第二要素就是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慧城市的智能响应。将城市物理实体进行动态化数据转化之后,针对城市治理则需要的是智能化的响应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的发展则就在此阶段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服务。

第三要素则需要支撑其产业创新应用的支撑,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原因,面临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创新平台可以为其配备相应的通用软件等,帮助中小企业更快成长起来。

建设智慧城市所学的三个要素,则与国家发改革委给出的新基建三个方面的内容完全契合。

而与此同时,将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划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也避免了政府以及企业搭建重复的基础设施,重复研发通用性技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可以将政府投入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更高效率的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新基建摁下“蓄力键” ,新型智慧城市该将如何建设?| CCF-GAIR 2020

而随着诸多省市在新基建建设的大手笔投入,新基建也给此前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的小型城市提供了一个与大城市缩小差距的机会。

当小型城市具备了与大城市相互匹配的高速网络,以及先进的智能技术,人才、项目的也就有了更高的可能选择那些小的城市。从而对于智慧城市发展也有了更多的人才以及项目的助力。 

新基建助力智慧城市精细化运营

2020年3月,习近平在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表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城市“全周期管理”要求社会治理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管理,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反思的全周期闭环。 

“智慧城市的价值应该在通过防灾减灾、保障城市的安全健康运行来体现,而不是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来体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仁忠表示。

无论是“全周期管理”还是要将智慧城市价值体现在保障城市安全健康运行,智慧城市精细化运营都是其中的关键。

郭仁忠指出:"这次疫情给智慧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提了一个醒:虽然很多应用(突发事件)是事前未知的,但只要对城市进行多尺度、精细化、常态化感知,把城市数据,包括动态、静态、宏观、微观的都实时记载下来,即使发生突发事件,也能够利用这些大数据快速响应,正确应对。”

日前百度智能云发布的《百度城市大脑白皮书》中表示,我国此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城市中的物理实体转化为数据,虽将物理实体转化为数据,但仍旧没有改变其“静态”逻辑,形成的数据也同砖瓦一样变成了“固定资产”。而在新冠疫情过后,城市治理的及时认知,及时响应,及时处置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随着静态智慧城市暴露的种种问题,时空动态数字城市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保障,而时空动态的搭建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个重点。

时空动态数字城市以时间和空间作为线索,通过人工智能等算法,对城市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在执法者、城市管理者终端显示各领域关联信息,为城市治理每一个环节提供具备高度时效性的动态数据支撑,实现城市治理的及时感知、及时响应、及时处置。

刘松指出:精细化管理要求更加精细化的数据,数据要“微粒”到每个小区、每辆网约车和每个人身上。在他看来,数据既要横向打通,也要“下沉”到微观的物理世界。

浪潮集团副总裁、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姜振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当前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在早期阶段,还需要沉淀,把基础搭建好,将各项信息化应用和数据融合好,只有把问题找准,才能把智慧城市贯穿下来。” 

而要实现智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其核心也就在于要为智慧城市需要搭建坚实的基础设施,而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新基建。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数据显示,至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相关支出规模将达到124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支出仅次于美国。

在经历过疫情大考之后,在新基建一系列投资的激励下,可以预见的是,我国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正在到来。但罗马并不是一日建成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仍需一步一个脚印,防止落入其他陷阱之中。

我们要如何再度塑造城市? 

2020年8月7日-9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雷锋网联合承办的第五届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将开设智慧城市“新基建”专场。

本届智慧城市“新基建”专场主题定为——疫情见短板,城市“新基建”如何再开马力?

少些概念,多些落地,是疫情给智慧城市带来的最深刻启示。

今年我们将探讨如下话题:

  •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ICT技术,还需要建立新的城市科学认知。如何探索新的城市科学范式?

  • 在后疫情时代,踩上了新基建政策风口,智慧城市将何去何从?

  • 作为巨头大厂纷纷押注的重要赛道,其智慧城市布局将发生哪些逻辑聚变?

  • 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地产将有什么新需求新供给?

  • 杭州、深圳、北京、上海、雄安、济南…谁将成为中国的智慧第一城?

在2019年的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智慧城市】专场上,来自平安、华为、阿里、腾讯、科大讯飞、中规院、赛迪研究院、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等企业界、学术界的十多位嘉宾,就城市数据智能、数据治理、数字孪生、数字仿真等前沿技术做了深度探讨。

今年,我们将走进更现实、更迫切、更有价值的地带,邀请学术界、产业界更多的领军人物共聚一堂,在8月7日-9日,与大家共同见证「智慧城市」的新未来。

目前组委会已经邀请到国内最负盛名的地理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仁忠出席智慧城市“新基建”专场,并做重要的主旨报告,为与会观众带来最前沿、最具思想性的认知。

新基建摁下“蓄力键” ,新型智慧城市该将如何建设?| CCF-GAIR 2020

one more thing:本场峰会门票,原价3999元,现在早鸟价699,限量1000张,CCF会员可获得七折购票优惠。欲购从速啦。点击链接:官网购票通道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雷锋网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716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2日 05:05
下一篇 2021年8月12日 05: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