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高德胜(资深金融业者,经济学者。专注于中国宏观经济、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就业增长加快,劳动力市场朝着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的目标又靠近一步,这引发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可能提前的猜测。
一
随着美国疫苗接种和疫情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美国就业市场开始趋暖。7月份美国就业增长创下近一年来最大增幅,失业率下降至5.4%。非农就业人数增加94.3万人,6月份数据也向上修正为93.8万人。当月政府部门和民营部门就业人数都稳步增长。
不过,就业人数远未达到新冠大流行之前的水平,许多企业创纪录的职位空缺仍然难以填补。
美联储把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为实现“充分就业”,当然嘴上也说考虑通货膨胀。原本货币政策目标是保证通胀率不显著高于2%水平,但随着美国通胀率连月来高烧不退,叠创历史高位,6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高达5.4%,是30年未见的高位。
显然,美联储已经选择了无视通胀目标,他们坚称“现时的高通胀只是暂时的”,而把货币政策转向的标准指向了劳动力市场复苏取得“实质性进展”。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复苏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个标准很模糊,全在美联储的自主考量。
今年4月份以来,随着美国通胀水平开始显著飙升,投资者和市场对美联储何时收紧宽松货币政策充满疑虑,围绕美联储政策的转向,美联储内部、市场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也充满了争议。
二
眼下美国就业市场的好转,似乎向美联储收紧购债规模的目标接近了一步,市场对美联储即将减码资产购买的预期开始升温。
市场的这种预期,直接来自于美联储副主席Richard Clarida8月4日的表态,他说美联储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宣布放慢购债步伐,并预计央行将于2023年开始加息。另一名美联储理事Christopher Waller近日也表示,如果未来两个月的就业报告显示持续增长,他可能会支持减码。这使不少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内的某次会议上正式宣布缩减每月购债计划,并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开始正式实行。
美联储也收到来自政界的敦促改变宽松货币政策的呼吁。比如,美国民主党参议员Joe Manchin在8月初致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敦促美联储减少购债规模。这位议员表示担心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带来更高的通胀。他认为,额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将导致美国经济过热,并带来不可避免的通胀,“这是辛勤工作的美国人无法承受的。”
然而,这些观点似乎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态度显著不同。7月2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的声明表示,美联储继续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同时继续保持每月至少800亿美元和400亿美元增加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取得进一步实质性进展。
鲍威尔在会议后发表的讲话中依然维持偏“鸽派”的观点,他继续淡化通胀的影响,强调当前货币政策的适当性,并指出美国经济离取得实质性进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之,现在考虑缩债或加息为时尚早。
笔者认为,鲍威尔的表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联储真实的意图。
尽管7月份美国公布就业数据在好转,实际上就业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由于政府失业救济因素,大批民众选择不主动找工作,另有不少美国人不愿意重返工作岗位,失业救济金的存在让美国人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更加挑剔,他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职再就业,以寻求更高薪酬。
据商业内幕网站报导,4月份美国400万员工离职,创下史上最大“离职潮”。同时高达95%的员工考虑换工作,92%的员工甚至愿意转行以寻找更理性的岗位。
这导致美国劳动参与率下降,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出现脱节。截至6月份,美国非农职位空缺总数超过900万,职位空缺率高达6%,均为本世纪以来的峰值。如果考虑劳动参与率下降因素,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低估了真实的失业水平。
另外,德尔塔变异毒株正在美国迅速传播,近期美国新增新冠病例数量攀升至半年以来的高点,最高时突破10万例,最近一周新报告病例日均人数达到近9.5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增加了五倍。新一波的疫情卷土重来,为正在复苏的就业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三
在笔者看来,美联储将货币政策转向的参考目标设定为“就业”的全面复苏,不过是一个幌子,实质是为其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寻找托词。作为货币当局,控制通胀本应成为美联储首要政策目标。然而,美联储为了配合刺激经济的目标,一再坚持“通胀暂时论”,而置持续攀升的通胀率于不顾,这丧失了其一贯自诩的“独立性”原则。
实际上,美联储迟迟不肯转变宽松货币政策,非不为也,是不敢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已经深陷对宽松货币政策的依赖而不能自拔了。离开美联储这部得心应手的印钞机,美国的巨额债务将无法持续,美国股市泡沫也面临刺破的危险,不仅美国经济复苏将戛然而止,还将引发美国全面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首先,美国财政的连年赤字和巨额累积债务需要美联储购债得以持续。今年以来,拜登政府一系列疫情救助、家庭支持、基建投资等财政刺激法案,已经使拜登政府2021年度的财政赤字高达3.669万亿美元。美国目前累积的国债总额正在接近3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30%以上。而预计未来10年联邦财政赤字将累计增加14.53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债务还将不断膨胀。
相比于2008~2016年美国实施的四轮量化宽松,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的这一轮无限量化宽松有很大不同,不仅规模史无前例,而且美联储直接成为政府债务的主要承接者。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急速扩张中,新增购买国债比例超过50%,目前仍然维持每月增加800亿美元国债的购买规模。
如果美联储减少或停止购买美国国债资产,将使美国国债缺少最大的支撑,其它投资者对美债的接盘难以满足美国国债的庞大规模,美国新增债券发行就有面临流拍的风险,美国政府靠发新债偿还旧债的模式难以为继。
不仅如此,在“发债-量化宽松”模式的背后,美国政府还隐藏着一个不便言说的如意算盘:随着美国通胀率的高企,美债资产已经成为负收益资产。比如,按照目前30年期美债收益率1.9%,扣除通胀率5.4%,实际收益率差不多是-3.5%了;而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仅0.22%,实际收益率相当于-5.18%。这说明美国长期国债是负收益的。既要借债,还让债主倒贴着亏钱,这样的好生意,美国政府岂肯轻易就放弃呢!
其次,美国高涨的股市离不开美联储超宽松的流动性和低利率支撑。借助持续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股市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使其不仅免于去年疫情重创之下经济严重衰退可能导致的崩盘,还不断攀上历史高位。
美国股市一路高歌的表面繁荣,与实体经济表现日益脱节,无法掩饰其虚高和泡沫的本质。如今美国股市已是“高处不胜寒”,一旦美联储减少购债或停止低利率政策,股市立马“死给你看”。
股市承载着美国家庭和投资者的财富来源,某种程度上美国经济兴衰系于股市荣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去年3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终抵不住前总统特朗普喋喋不休地责骂和压力,看到股市暴跌的苗头,即刻开启了无限货币大放水的闸门。
第三,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通货膨胀对美国造成的痛苦和伤害,远没有其它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那么强烈。原因是,只要这个世界还认可和接受美元,美国就能够借助发钞给予民众补贴,他们能够从世界轻松换回他们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因此,美国人宁愿选择在宽松货币的加持下,继续享受经济增长和股市繁荣带来的财富效应。这就是美国借助货币霸权,不惜为祸世界以自保的真面目。
由以上分析,笔者判断,无论美国通胀和就业形势如何演变,美联储大概率都能够巧舌如簧,继续找出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理由。因此,美国政府在未来1~2年内大概率会继续无视通胀的威胁,而不会推动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而这将进一步推高美国自身的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美国经济的各种内在风险也将加速积聚。本已非常严重的全球通胀也将雪上加霜,并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冲击正常的经济活动,加剧产出不足的矛盾,给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的恢复进程带来严重危害。
未来一两年,全球将面临难以遏制的持续高通胀,最终也会反噬美国经济自身——1970年代美国高通胀与经济停滞的前景恐难以避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高德胜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79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