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1997年5月11日,IBM 深蓝计算机打败了当时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这成为了载入史册的历史性事件。事隔20年后,围棋领域的AlphaGo也即将与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选手柯洁对战,而此时,卡斯帕罗夫也将出版新书《深度思考:人工智能的终点,就是人类创造力的起点》(Deep Thinking: Whe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ds and Human Creativity Begins),回顾“人类VS机器”的20年历程。作为“被机器打败”的亲历者,卡斯帕罗夫对于“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这一议题发表了深刻而乐观的见解,他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这一趋势无法逆转,但是机器能帮助人类过上更富有创造性和愉悦的精神生活。
卡斯帕罗夫如今是“人权基金会”(Human Right Foundation)的主席,牛津马丁学院的访问学者。以下内容节选自他即将于5月2日发行的新书,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编译。
我输给IBM深蓝
当我成为国际象棋冠军的时候,计算机也终于达到这一类似水平,这既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诅咒。
1997年5月11日,与IBM 深蓝最后一场比赛,使我成为了第一个被机器打败的国际象棋冠军。
无须讳言,我痛恨失败,这一结果也令我失落。虽然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我输给IBM深蓝,是一个巨大的震撼,但是对于我自己而言并没有多沉重的打击。当时 Newsweek 的封面标题是“人类大脑的最后阵地 ”。1997年的六场比赛,给数字时代的“人类VS机器”故事蒙上一层阴影,就像是蒸汽钢铁工业时代,约翰·亨利的故事一样(约翰·亨利,美国19世纪黑人钢铁工人,奋力与机器竞赛,最后赢得胜利的同时,自己也累死了)。
人类要停止把机器当作“对手”看待
但是,我与深蓝的相遇,可以衍生出完全不一样的经验教训。20多年后,随着我对于机器智能了解地越来越多,我开始相信,把智能机器当做对手的想法必须要停止了。或许智能机器具有破坏性,它们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一个危险,反而是一种裨益,带来无穷的机遇,扩展人们的能力和改善生活品质。
计算机科学界有很多人物,梦想创造能够下国际象棋的机器。1953年,阿兰·图灵发表了第一个国际象棋程序。然而当时,能够运行这个程序的计算机还不存在,所以他就在草稿纸上运行算法,制成一个“纸上机器”来下象棋(当时每下一步就要半个小时)。
对于很多早期专家来说,机器达到与人类顶尖棋手匹敌所花费的时间,比他们想象的要长。但是到了1980年代早期,人们就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梦想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了,只要更快的硬件设备出现,机器象棋能力就会大幅提升。结果显示,机器并不需要模仿人类思维方式,就可以像国际象棋大师一样下棋。
人与机器下棋时运用的能力是很相似的,结合了记忆、评估和计算,虽然一个象棋大师运用经验找到最关键的因素,但机器则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横扫所有落子的可能性, 并逐渐深入。
1985到2005年,我都处于国际象棋界的顶端位置,机器从一开始令人捧腹的低智,发展到匹敌世界冠军的水平。亲身经历这一转变,会对机器的快速发展感到震惊和不安,甚至是强烈的威胁感。
这种感觉,也是今天很多人正在经历的,因为智能机器在一个又一个领域突飞猛进。当然,很少有人会跟我一样经历那种戏剧性的、与机器针锋相对的局面,但是那种被机器和隐形的算法挑战的感觉、被超越和取代的感觉,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部分。
从我痛苦的个人体验来说,我认为以上这种思考方式是错误的,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迫切需要更多乐观。“人类VS机器”的故事在工业革命时代广泛发生着,蒸汽引擎和机械自动化大规模出现在农业和制造业。1960至1970年间的机器人革命,更多高精度和智能机器开始蚕食制造业里人类的工作,这种“人类VS机器”的故事发生地更加广泛。接着,信息革命来了,剔除了服务业和支撑行业的数百万工作。
机器智能让我们更加贴近人类本质
如今,我们进入这个故事的一个新章节,机器开始“威胁”能够阅读和写文章的人类了。媒体头条每天都在讲述机器要如何替代律师、银行家、医生等白领从业人员,而且机器不犯错。这些,都是好消息。
每一个专业人才最终都会感受到这种压力,这意味着人类长久以来停止进步了。与其抱怨抗生素令许多掘墓人失去工作,不如将技术替代人类工作赋予一种怀旧色彩。劳动力从人类本身转移到人类的发明之物上,这不亚于一种文明史变迁。这与几百年来提升人类生活水平,改善人权息息相关。
坐在一间温控房间里,口袋里装的设备可以获得世界上所有的人类知识,同时哀悼我们不再能用双手工作,这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很多人都还在整天依靠双手劳作,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和现代医疗设施。这一群人,正因为缺乏技术而在死亡着。
我们无法往回走,只能前进。我们无法选择停止技术进步的时间和地点。有一些人的工作,躺在自动化的砧板上,他们恐惧如今的科技浪潮会让自己变得贫穷,但同时,他们也依赖着下一波科技浪潮带来经济增长,这是创造新的可持续就业机会的唯一道路。
我知道,自己告诉数百万的失业工人“为信息时代重新接受培训”或者“加入创业经济”,这比作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亲身经历整个巨变,要容易的多。然而,谁能肯定这些培训过多久又会变得毫无价值呢?又有什么职业一定是“无法被计算机取代的”?
如今有很多工作,在20年前是根本不存在的,这是一个持续和加速的趋势。移动app设计师、3D打印工程师、无人机飞手、社交媒体经理、遗传咨询师,这些职业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虽然社会总是需要专家人才,但智能机器正在不断创造新技术,持续降低专家的门槛。
一个小孩几分钟就能上手的iPad和十年前的PC,比一比它们能完成的任务和时间就知道了。这些数字工具的进步,意味着被机器夺走工作的人门,所要的培训和再培训会变得更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将人们从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们通过使用新技术,从事富于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工作。
机器取代体力劳动,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人类的本质:我们的心灵。智能机器将会继续取代认知能力中无关紧要的方面,将人们带入富于创造力、好奇心、美和愉悦的精神生活。这些精神财富才是真正使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关键,而不是任何特定的活动或技能,比如挥动锤子或下国际象棋。
更多雷锋网文章:
研究显示,2022 年之前,机器学习芯片市场将是行业巨头的关注重点(附报告) 本文作者:天诺 2017-04-1
专访阿里多智体协作网络BiCNet作者UCL汪军教授:多智体研究会不会缔造下一个AlphaGo奇迹?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