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消息,6月8日,齐碳科技宣布完成超4亿人民币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联合领投,博远资本、华盖资本及阳光融汇资本跟投,老股东高榕资本、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银杏谷资本及雅惠投资持续加码。
本轮融资完成后,齐碳科技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速产业化进程,计划于今年内完成定型产品量产并推向市场。
齐碳科技成立于2016年,采用纳米孔链测序法原理作为基因测序仪研发的技术路线。
据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白净卫介绍,纳米孔链测序法,是指将单个核酸分子在电场力驱动和马达蛋白控速的双重作用下,以连续的单链核酸形式穿过纳米尺寸的蛋白孔道,当不同碱基通过时,会对孔道内的离子电流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断,因此可以通过捕捉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信号来实时的识别其碱基排列信息,从而实现对单链核酸分子的测序。
这是目前基因测序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其研发团队仅用4年时间完成国外近10年的研发过程,于2020年成功推出产品样机,已打通从科研到商业应用的全环节,且在蛋白工程、流体芯片、信号处理电器、软件算法等几个核心技术领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应用以二代NGS技术为主。对各大基因测序仪生产企业公开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全球测序仪装机量预计超过2万台,其中Illumina公司的市场份额预估占比达80%。2020年前三季度,Illumina测序仪销售额为2.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6亿元。
随着技术进步,基因测序仪市场整体呈现出与消费类电子类似的从PC机向移动平台发展的趋势,测序成本大幅降低,检测速度加快,仪器也愈加便携小巧。第一代测序仪设备成本极高,因其通量极低,要获得大量序列数据的花费十分惊人。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通过一代测序完成的,历时13年,耗资30亿美金。
二代测序仪设备为百万元级,对于小型实验室及科研院所来说采购门槛过高,其高通量芯片单次运行成本较高,在临床应用端常常需要凑样本来降低单位运行成本,且测序时间较长,因此其在临床机构的推广相对困难,也难以满足急性疾病诊断的需求。而
齐碳科技所研发的首款测序仪预计定价为十万元级别,单次测序成本不到千元,可以解决低样本量情况下的运行成本和时效性问题。
此外,基因测序仪研发生产系行业上游环节,将为下游检测和各细分领域应用提供基础,这也意味着,它们将主导行业生态建设的过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报告中预估,2021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将达176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将达205亿元人民币。
2019年和2020年,齐碳科技分别获得4000万元Pre-A轮和超1亿元A轮投资。
而根据齐碳科技的规划,公司正朝着平台企业方向发展,通过提供核心仪器和耗材,帮助下游建立起基于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市场生态。
据悉,齐碳科技B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投入研发及生产环节,其设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生产基地计划于今年年内建成,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也将于年内实现量产。
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胡庚博士表示,齐碳科技成立至今不到五年,高效的完成了首款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定型,并将于今年实现产品量产,本轮融资完成后,齐碳科技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到团队扩充、产品升级、产能提升及商业拓展中,努力将更快更好的基因测序技术推广到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中。
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高瓴创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负责人易诺青表示:“齐碳科技研发了国内首台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成功打破了基因测序设备、配套芯片及试剂研发领域的高壁垒和海外垄断,攻克了国内基因测序‘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在市场应用空间中,微生物病原检测、癌症检测等细分领域适合成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首选应用方向。”
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王霖表示:“基因测序行业增长迅速,传统二代测序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作为下一代长读长测序技术中壁垒最高的产业链上游,齐碳科技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产品迭代升级、性能提升速度快,公司目前在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方面的技术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表示:纳米孔测序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准确度、通量、成本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科研和临床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宽,照亮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基因组的黑暗角落。
华盖资本医疗基金执行总经理孟楠认为,基因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齐碳科技创始团队具有全球视野及高效的研发能力,其拥有纳米孔基因测序方面的技术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阳光融汇资本合伙人石晟昊表示: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在读长,测序时间等方面有天然优势,齐碳科技团队的技术扎实、完整。作为这一技术路线国内产品化和商业化最快的公司,齐碳科技具有显著的投资价值。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