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4月18日下午,刚刚获得大众汽车1.8亿美元D轮融资的出门问问连开两场发布会,正式推出覆盖全场景的虚拟个人助理“问问”,以及基于虚拟个人助理的免费级AI开放平台,即将推出的智能音箱Tichome也在发布会上首次对外公开亮相。(详见雷锋网文章《那个作为虚拟个人助理的出门问问又回来了,这次它想要无处不在》)
会后,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接受了媒体的采访,除了对自家的产品矩阵做了详细解答之外,李志飞还给出以了自己对人工智能行业的一些思考,以下是雷锋网整理的采访内容。
2C:虚拟个人助理、智能音箱、智能手表
虚拟个人助手
问:虚拟个人助理在市场上一直有点不温不火,这次问问又进入这个市场,是时机成熟了,还是看好市场的接受度比之前高了?
李志飞:跟四年前相比,出门问问的虚拟个人助理在以前语音助手的基础上加入了个性化、多场景这些新的内容。以前我们谈虚拟个人助理,那真的是“虚拟”的,因为不知道用在哪里,手机用户也没有使用虚拟个人助理习惯。现在有了比较清晰的使用场景,比如在家里或者车里,语音交互也好,个性化服务也好,都会真正产生一些用户黏性。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过去一直做这个产品,只不过以前叫语音搜索、语音助手,现在叫虚拟个人助理。除了语音交互之外,我们还希望做个性化的推荐,跨场景的使用推荐,这跟以前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只是今天我们对产业、用户需求的了解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了,所以我们现在推广这么一个产品,使得大家更容易接受一些,否则一个创业公司要去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难的事情。
问:语音助理并不是特别新鲜的事物,但是推出以后用户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使用,这是什么原因?
李志飞:一个是技术成熟度,一个是用户的接受度。
技术问题主要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音理解和搜索推荐,但是今天语音识别已经到了比较实用的阶段了。在技术层面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个难题就是自然语言理解,这是今天语音交互领域特别大的一个瓶颈。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今年会花大精力去做自然语言理解和对话系统。因为我自己之前就是做自然语言理解的,因此我们在这一块做的非常专业,而且也做了很多的场景探索,今年我们还会跟一些科研院所合作,做深入的探索。
第二个是用户的接受度。以前在手机上,虚拟个人助理或者语音助理还没有发展起来,用户就已经习惯了已有的方式,那就是触摸屏。过去四年,智能手机飞速发展,我们的技术又达到了用户的预期,为什么苹果Siri的活跃度不是很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找到语音交互或者虚拟个人助理真正有用的场景。我们做过语音APP,根据我们之前的统计,用户在把车里把设备打开后,语音交互的活跃度非常高,可以达到60%到70%,但是在单独使用手机的时候1%都不到。因此,当触摸点击不方便时,语音交互就变得非常重要。车和家的场景,我认为是这些技术能够真正的满足用户需求、产生黏性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现在大力推广的场景。
问:怎样提高老年人对虚拟个人助手等新技术的接受度?让他们感觉用是在跟人交流,而不是跟机器交流。
李志飞:我们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我可以分享我们做产品时候的一些困惑,这个事情本身就很难做,人去跟一个老人或者一个小孩沟通,是不是比跟一个同龄人沟通难呢?如果人去沟通都很困难,那么你让一个机器去沟通,本身就是一个难题,需要不停的跟他们交流。至于要怎么做,我也不知道。
问:个性化的虚拟个人助手会涉及到很多的个人数据,在保护消费者的数据隐私方面你们会采取哪些措施?
李志飞: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我们的角度来说,首先要保护好用户的数据,不需要用的时候就不去用,有的人是倒过来,我今天不用,但是先拿过来,这个不太好。如果通过一些用户的数据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你要让用户知道,给他一个选项,不能一个选项都没有。
智能音箱Tichome
问:之前发布会上展示的音箱Tichome大概什么时候上市?
李志飞:今天确实只是提前的一个展示,大家知道做好一款硬件产品,同时在市场上产生反响,肯定是需要非常大的系统去做的。给我们两三个月的时间,无论是硬件还是服务,我相信一定可以做出非常好的产品。我们应该会在八九月份正式发布Tichome。
问:Tichome未来有可能接入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吗?
李志飞:如果他们开放,我们肯定没有问题。我们希望用户买了我们的音箱后可以控制更多的设备,你说你买一个音箱,连小米的产品都控制不了,有什么意义?因此如果他们开放,我会很高兴。
问:如何让Tichome接入更多的智能家居产品?
李志飞:今天的智能家居市场碎片化特别严重,每个家电厂商都有自己的接口协议,原因就是所有人都不愿意丧失制定标准的机会。坦白的讲,如果智能家居最终真的发展起来,单一的电商或者单一的家电厂商的标准要怎样推广到全部的设备上,今天没有领导者能够打开这一局面。
最近我特别关注Google物联网系统Android Things,去年12月份发布的,目前我们也在谈一些潜在的合作,而且我们已经有基于这个系统的演示。他们算是比较大的平台,跟OEM的关系又非常不错,如果我们要做一个选择,可能会选择他们。
可能在物联的协议没有达成一个标准之前,这条路还是比较艰辛的。用户买十个东西,有两个可以控制,有八个不能控制,就毫无疑义。
可穿戴设备
问:请问像Ticwatch这样的可穿戴设备还存在问题?
李志飞:在技术发展和产品迭代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些早期的尝鲜者,虽然不是那么好用,或者说电池半天就用光了,但是这个会促使我们不停的开发、迭代。关键是有那么一批用户先开始迭代,电池续航也好,应用场景也好,我们都会不停地改善,我们的第三代产品可能就会在如何提升电池续航这件事情上做很多事情。
从技术的角度考虑,到底怎样让续航从一天变成两天或者三天。如果是两年半以前,出门问问完全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但是今天我们在硬件以及算法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完全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深度技术的开发,操作系统需要修改,硬件的结构需要很大的修改。这时我们对新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抱有耐心,不能走向一个极端,说这个东西不行。我认为可穿戴设备,真的是可以贴身24小时佩戴的,这个时候人工智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应用,能够对身体的状态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知,因为只有感知了才可以了解用户,了解周边的环境,才可以做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问:刚才提到了一个功耗问题,出门问问会不会为Ticwatch推出专门的语音识别芯片来降低功耗?
李志飞:我们一直做的是互联网服务,如果把语音识别放在芯片上,第一,这就不是一个互联网的服务了,你不能随时更新,不能快速的迭代,也不能快速的根据数据做一些变化;第二,因为客户端的计算能力、内存的大小等都会限制整个模型的大小跟能力,所以我觉得嵌入式的芯片可能会适合一些只需要实现简单操作的场景,比如开灯、关灯、调整温度。
当你要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时,你为什么要在设备端做?为什么我们要走回头路?计算机的发展,首先是计算,再到互联,然后再到信息共享,互联就把世界往前走了一步。如果没有互联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明明可以放在服务端,而且可以快速迭代,为何要放在设备端。
2B:AI开放平台
问:虚拟个人助理、Ticwatch、Tichome等都是针对C端的,那么B端的产品呢?
李志飞:出门问问AI开放平台就是2B的,主要是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和使用频率,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使得我们把后面的算法和虚拟助理做的更好,这个过程我们是开放的。
最后的开放成功不成功,有没有人用,还是取决于市场上有没有那么一批人愿意围绕这个东西做出好产品。如果没有好产品,你可以说我有十万个开发者,但都是僵尸用户,有什么用呢?
问:您之前提到出门问问的AI开放平台未来会提供定制化服务,请问主要是提供怎样的定制服务?
李志飞:定制是多方面的,比如说现在我们的平台里没有关于中医药问题的回答,但是如果有一家厂商想做一个回答中医药问题的设备,这时就可以基于我们的平台,先做一个不错的演示,可能还不够,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查询大量的数据,并标注相关数据,这个时候才可以做的更好,这个就是定制化的,在软件层面的定制化。
硬件本身也可以做一些定制。还是以刚才那个为例,如果有一家厂商想做一个针对中医药方面的问答音箱,这个时候由于我们有自己的硬件工程师、声学工程师,因此也可以提供一些定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开发者都同时具备软件和硬件能力,因此更多的是这方面的定制。
困难和竞争
问:在这四年(2013年推出第一款语音助手产品)的研发当中,你们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是人才的价格太贵,还是找合作伙伴比较困难,又或者是让用户接受比较难?
李志飞: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敌人就是用户或者说手机。如果你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那么不管你的技术做的多炫酷,他都不会关心,因为他不需要这个东西,所以我们要跟用户去对抗或者要去满足他们的诉求,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而且用户已经习惯把手机当做第二只手,如果我们做车载的设备或者家里的设备,其实都是在跟手机竞争。
至于说AI技术本身,人才的贵问题都是可以慢慢的解决的。如果你有充足的人员,充足的数据,六个月就搞定了,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你可能需要十个月才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
问:出门问问现阶段最需要的是什么?
李志飞:我觉得现在最需要的还是要有真正的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是如今的瓶颈。要真正有用户愿意买这个产品,而且持续的使用,而不是说一个产品用了七天就再也不用了。
问:打破这个瓶颈的核心是什么?
李志飞:今天我们谈的是怎么去开发一些改变用户的习惯产品,今天缺少有大规模粘性用户的产品,很大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包括技术、产品、甚至渠道。比如车载产品,如果这个用户知道我们,而且他愿意花两千块钱购买,然后自己安装上去,那么说明这个产品本身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很大的问题是你需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这非常难,而且知道你之后,还愿意花钱购买,然后自己安装,这是非常难的。所以这里面的产品技术是可以用的,而且一定是可以给用户带来价值,但是现在很大的问题是怎么抵达用户。
问:之前提到跟巨头的竞争,您也说大数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方面出门问问有什么计划?大的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就是大数据,请问您怎样看待未来的竞争?
李志飞:数据永远会更多、更大,关键是这些数据是通用的数据还是具体场景的数据,这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是可穿戴、智能家居、还是智能车载,大公司和小公司的起点差别没有那么大,这个场景今天也是刚刚起步,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做一个深度集成软件和硬件的产品,快速进入消费者市场,而且让用户每天使用,由此积累的数据可能比你在通用场景下积累的数据要有用的多,一个顶一百个,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关于竞争,不光是虚拟个人助理,整个AI界都是这样,我们不会因为百度多了两个用户我们就少两个用户,天花板不在竞争的压力上,而是在技术的成熟度、用户对产品的接受度上,这是今天所有的AI新技术或者虚拟个人助理遇到最大的问题,这个时候过分纠结竞争者,或者天天琢磨他们怎么做,没有任何的价值。所以我们过去规划产品的发展路径时,很少把竞争作为一个因素考虑。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你可以设定更具象的使用场景,集中资源做一件事,说不定比他们做的更好。
创业和泡沫
问:对于想要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公司,您有什么建议?
李志飞:四年前的时候,出门问问跟一个APP合作,那时候我们在上海连续一个月加班,给他们把语义分析做到APP里面,虽然最后连我们的名字都没露出来,但是那个时候我们非常开心,因为那时候积累的是最原始的技术、数据。
每个阶段的创业者都有不一样的选择,如果今天有一家公司跑来跟我们说,你们能不能花一个月的时间,几十号人周末给我加班,结果最后什么都不会给你,而且连是不是上线都不知道,对不起,我们不会有兴趣。
但是对于早期的创业者来说,你要知道你需要什么,数据、PR、还是用户量?肯定要先有技术和数据才可以做出一定的知名度,做出产品。第一,认识自己,第二,不要依赖于第三方的合作,如果说我们把营收都赌在合作伙伴上面,但是他突然不上线怎么办?我们永远可以跟别人合作,但是永远不能只有单一的合作伙伴。
问:您觉得人工智能是否存在泡沫?
李志飞:照我以前的性格,我一定会告诉你有泡沫,或者我会告诉你,我们提供的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而且还会依此类推说,这个机器怎么样,那个怎么样,这是泡沫的一部分,是虚火。
但是在中国创业四年多以后,我的看法有所改变。首先我不认为这把虚火有什么问题,或者说对整个行业、产业有什么特别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中国可以花几十亿美金给你提供上门服务,那么为什么不能花很多钱解决最核心的技术问题?把这些技术问题解决之后,可以促进人类往前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天的人工智能泡沫也好,虚火也好,投入还远远不够。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钱。
从出门问问的角度来讲,我们肯定是既得利益者,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火热,我们开发布会都不一定有人来听,或者去找投资者,人家也不知道你讲什么。四年前我们讲人工智能,人家根本不知道你讲的是 什么东西,但是今天不用教育他人工智能是什么,所以我们作为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肯定是既得利益者。
但是这个泡沫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就跟我不看竞争形势一样,我也不看行业的泡沫,这个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回看我们的整个战略,或者过去的发展目,实际上都是自我驱动的。我们有使命感,围绕这个使命感,我们会思考这些路径到底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发现没有用户用,于是我们就开始做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设备。我们发现,过去的积累使得我们今天做虚拟个人助理比四年前做的更好。
出门问问资金很充足,哪怕现在是寒冬,就算明天泡沫破了也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招聘】雷锋网坚持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VR/AR、Fintech、未来医疗等领域第一时间提供海外科技动态与资讯。我们需要若干关注国际新闻、具有一定的科技新闻选题能力,翻译及写作能力优良的外翻编辑加入。
简历投递至 wudexin@leiphone.com,工作地 北京。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