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拦下Fintech发展的“灰犀牛”?各国央行前行长们这样说 | 博鳌2018

怎样拦下Fintech发展的“灰犀牛”?各国央行前行长们这样说 | 博鳌2018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4月10日,2018博鳌亚洲论坛进行到第二天,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巴克莱银行副董事长Gerry Grimstone、日本央行前副行长岩田一政和哈萨克中央银行原行长Kairat Kelimbetov在分会场“金融的风险:‘黑天鹅’与‘灰犀牛’”上,对全球金融风险和各国金融监管措施展开了讨论。

其中,日本央行前副行长岩田一政认为,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当前金融市场风险三大因素之一。他表示,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蓬勃发展,大量资金流入这一行业,像加密货币这样的新技术想要取代现有的全球支付系统,但其技术体系与网络攻击相比还是比较脆弱,会造成系统性的风险。

另外,岩田一政还指出,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还没有覆盖这些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在框架之外也需要有相应的监管。监管的不完善同样是一个潜在的风险,会影响到现有金融系统的韧性。

哈萨克中央银行原行长Kairat Kelimbetov则认为,除了传统资本领域,同时也应该关注金融科技、区块链这些新技术对全球金融监管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认为需要去理解,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应该做什么样的监管,以及如何设计相关的框架、机制。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正是带来新机遇的领域。就像有人讲到的那样,如果你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又如何对它进行监管呢?所以应该关注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像谷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他们已经替代了传统银行业中很大一部分业务。

在具体监管措施方面,Kelimbetov首先以新加坡等国的监管沙盒为例,认为沙盒机制是一个既能拥抱技术创新又能解决监管风险的方式:“用半年到两年的时间来测试这些初创公司的技术,同时和监管者磨合,确认技术风险和后续缓解手段。”同时他也介绍,哈萨克斯坦已经针对这一领域设计特殊管辖区,也对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试点监管。

他表示,像微信支付这种富有金融包容性的创新出现时,监管层也应该考虑化解相关风险,这些由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服务,应予以更多的主动引导。

怎样拦下Fintech发展的“灰犀牛”?各国央行前行长们这样说 | 博鳌2018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253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2日 14:48
下一篇 2021年8月12日 14: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