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你有一份来自国务院的消息

叮,你有一份来自国务院的消息

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这项通知是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等共同参与制定。

到2025年底,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

国务院在《通知》中提出此目标。

在实现方式中,《通知》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实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并与相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实现互通共享。

在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要求中,通知提出:

依托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完善国家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和全过程在线监控。开展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和第三方支付试点。

危废行业的两次大考

危险废物处置行业此前并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在其发展历程中,有两次明显的节点:2003年的SARS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

与消防等行业类似,中国危废处置市场此前一直由政府推动,且危废处置产业的形成,要晚于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

国家层面的序幕始于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出台,这是首次从法律层面涉及危险废物管理相关内容。

此后近10年,中国初步建立起危废处置鉴别—处理—排放的标准体系。

2003年是中国危废处理意识的觉醒年。SARS的暴发,大量医疗废物对环保系统发起了严峻考验,让国家意识到危废需求的紧迫。

2004年1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中国危废处置设施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危废处置产业也逐渐形成。

危废行业市场化小高峰在2016之后,十三五期间,相关许可证发放权限下放,大量中小企业进入行业。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危险废物处理相关公司目前在业存续9956家,其中2020年新增相关企业2595家,2019年1500家,2018年1108家,2017年689家,2021年截至5月26日已新增1603家。

其中,2019年是对中国危废行业意义重大的一年。

这一年,相继出台了进口固废清零、“无废城市”建设、清废行动2.0、“三个能力”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一年,是环境部门首次成立固体废物与化学管理司机构正式履职的第一年。

SARS让中国医废处理进入建设期,2020年的新冠疫情,暴露出中国医废处置行业仍存在诸多漏洞,处理设施短缺、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也让国家从各个层面加快了危废处置前进的步伐。

“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

2020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提出。

国家和行业总结医疗废物处置的经验教训,为更有效地应对类似情况,国家加大推动力度。

2020年疫情初期,国家针对医废处置行业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及方案;

同年12月,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规定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运行、监测和废物接收、贮存及处理处置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今年两会,医废处置任务更是写入十四五规划。

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更是从下列9大层面提出了更全面的建设要求:

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危险废物源头管控、危险废物收集转运等过程监管、废弃危险化学品监管、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基础保障能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保障措施。

与政策同频的技术支持

在相关政策密集发布的同时,危废处置、管控的技术也在同步跟进。

从填埋了事、付之一炬到如今的水泥窑协同处理,危废物品的处理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前进过程。

环保技术在不断更新,为环保提供技术支持的视频监控系统也在不断融入环保行业。

正如国务院此次将视频监控等写入《通知》,其作用再次得到官方认证。

危废管理中,有“从摇篮到坟墓”的处置过程监管之说,视频监控其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说不可或缺,这一点可从近年来各大地方下发的各种文件中可见一斑。

不少文件要求,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在厂区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运输车辆上安装视频GPS定位系统,并与辖区、市级环保部门实现联网,实现企业对危险废物的进厂、加工、转移、出厂、运输等一系列操作均可进行可视化监控和管理。 

另外,上文提到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中,也有视频监控的身影。

这项技术是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固体废物投入水泥窑,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过程。

其优势是可销纳的废物种类多,适用范围广,同时处置温度高、焚烧空间大、停留时间长、处置规模大。

也因此,对温度的把控以及消防要求高,视频监控系统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实时传输现场温度图像中发挥作用。

在AI、大数据等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下,危废处理也从逐渐“信息化”迈向“智慧化”。

某危废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告诉AI掘金志,其环保危废固废全过程监控系统,涉及危废产生源、转移过程、经营处置的全过程监管。

比如产生源,对基础信息、产废量、仓库、管理计划、转移计划等进行填报、分析和统计。

转移过程中,结合GIS地图功能与空间分析技术,对车辆轨迹实时跟踪管理及可视化监控,将运输信息与业务管理相关联;

经营处理中,通过企业视频监控、工况集成、三维仿真模型展示等技术手段,全方位、可视化监管处置单位情况。另外,还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固废监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实现不同危废数据共享互通,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除了解决方案提供商,不少城市也加大危废处置智能监管的投入力度。

以一直走在危废处置前列的江苏为例,其淮安工业园区投建了“危险废物智能监控平台”。

据悉,此平台全面记录危废各环节,涉废企业的废物产生到处置,实时申报、全程记录、自动管理,监管方一目了然,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

在这之中,智能称重终端及视频监控是硬件层面的核心。

“智能称重终端区别于现有人工记录,实现称重、拍照、标签打印和数据上传等全程电子化,从源头实现每个危废包装的全程可溯。”

淮安工业园区介绍,视频监控对危险废物产生节点、仓库、物流通道、危险废物预处理区、危险废物处置车间等区域监控,可以有效杜绝个别企业不按照规定流程处置危废的情况发生。

千亿市场里的千万吨级缺口

锐观咨询数据显示,根据危废处理行业处置均价(4000元/吨)测算,2018年中国危废处理市场规模在1176亿元左右,预测2020年,中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突破亿吨,市场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

但危废市场的需求侧与供给侧发展并不对称,中国危废处置能力远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市场规模步伐。

监管趋严、环保要求更加细致,加之危废历史存量与当期增量的双线,危废处理需求将被释放,危废处理量将持续攀升。

锐观咨询数据,2012-2017年,危废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5%,2018年中国危废产量在8400万吨左右。申报危废中,超过60%的危废没有得到妥善处置,存在千万吨级处置缺口。

为什么缺口如此大?

危废处理产业是强技术、强资金、强资质的产业。

技术上,中国危废分类,有46大类479种,不同危废品处理技术复杂,是各种工艺的整体组合,需要多年管理经验、技术积累,焚烧设施、填埋场等设施建设过程复杂;

资金上,前期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公开数据显示,总容量为30万吨的填埋处置设施通常需要约1亿元的初步投资,且从立项到投产运营一般需3-5年时间;

市场分布上,市场集中度低,处理能力水平普遍偏低,“小散弱”特征明显,行业中没有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企业。

根据E20环境平台的统计,目前全国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平均处理规模仅为2万t,大部分为年处理能力1万t以下的小企业。我国危险废物经营企业营收前10名的企业市场份额总量占有率仅为6.8%。

全国仅有不到1%的企业能够处理25种以上的危废,而接近90%的企业处理危废类型少于5种。

另外,企业需向环保部门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且需严格按照许可的经营昂视、危废类别、规模和有效期限进行经营。

这次都使得拥有危废处置资质企业数量并不多,在监管政策日渐严格背景下,一份资质成为抢手货。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逐渐增加,同时管理粗放,处置产能错配、实际处置能力不足问题凸显。

2020年9月1日起,号称“史上最严”“新固废法”正式施行。新固废法对法律责任专章进行了扩充完善,加大对固废管理不合法的处罚力度,增加了企业的违法成本。

纵有诸多问题,千亿市场之下,千万吨级的缺口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环境监管趋严,倒逼危废企业更新危废处置、监管方式,提高效率,而智能视频监控、数字化管控、精细化管理将是危废行业的绝对方向。

我们也希望,中国的危废处置、管理企业能找到各自填补缺口的方式,带领整个行业走向更规范、更完善的道路。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321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2日 17:13
下一篇 2021年8月12日 17: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