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移动支付报告:用户规模约为8.9亿,由「双寡头」向「三足鼎立」演进

最新移动支付报告:用户规模约为8.9亿,由「双寡头」向「三足鼎立」演进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按:近年来,全球移动支付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虽然国内用户规模增长逐渐放缓,但以腾讯、阿里为领头的移动支付市场开始发力海外,以求新的增长动力点。

近日,具有四十余年历史的研究机构益普索旗下北京益普索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普索)发布一项《2018上半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经调查推算,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约为8.9亿。其中,财付通用户8.2亿,支付宝用户6.5亿,财付通和支付宝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为85.4%和68.7%。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年交易规模达到106.78万亿元

据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截至今年3月,微信在全球范围内的月活跃用户量已超10亿。另一项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1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2.5亿户。

经益普索调查显示,最近三个月里,四大类支付场景的使用率分别为:个人类95%、线下消费类86%、线上消费类82%、金融类20%;前三类场景的使用率维持在高位。从城市级别来看,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为90.4%、93.5%和92.4%。

从交易规模来看,数据显示,近三个月来平均每月生活开销为3716元,而由第三方支付完成的比例已达48%。基于调查数据推算,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年交易规模达到106.78万亿元。以人均计,用户每人每年手机支付约14.83万元,再次验证了移动支付不断融入居民生活、成为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的事实。同时,人均每天支付约3笔,对大部分居民来说,移动支付已是习以为常。

场景支付发展状况:金融类交易使用率仍不理想

另一方面,虽然移动支付已经全方位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但经本次调查发现,个人类、线下消费类、线上消费类的使用率均维持在高位,金融类交易的使用率仍然较低,且没有取得增长,仍然只是小部分人的需求,同时也是强监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使用积极性。

在此其中,个人类交易涉及多个高频支付场景,如话费充值、转账和发红包是移动支付使用率最高的三个具体场景,分别达到69%、63%和60%。

而就线下消费类而言,移动支付在这类场景中增长更快,尤其笔数贡献大。相较而言,线上消费的移动支付占比受挤压,流量红利开始消失。

从金融类交易来看,仅有约20%的使用率,其中包括基金申购和保险购买。其中,以基金申购为主,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交易金额和笔数。与2017年11月的调查相比,金融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交易金额占比等均未有明显提升。然而,金融支付领域对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未被场内玩家们所忽视,始终被视为是移动支付的未来赢利所在。

“双寡头”到“三足鼎立”?

随着去年第三方支付迎来“断直连”,国内整体支付格局正在发生裂变。此前,由支付宝、财付通主宰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开始迎来“国家队”银联的冲击。

这一冲击最先从公共交通出行发酵。一项数据显示,过去时间里,支付宝电子公交卡已在70多个城市开通,主要分布于华东(山东、浙江)、华北等地;腾讯乘车码也已斩获70多个城市,主要布局在华南、西南和东北地区。银联携闪付NFC和二维码双管齐下,依托政府和传统商业银行的力量,已拿下13个城市的地铁线网和370多个市县的公交系统,在区域覆盖上暂具优势。

此外,几大巨头也开始施行移动支付出海战略。据悉,目前支付宝已在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入20多万家线下商户,并在其中9个国家和地区与本土品牌合作完成了本地钱包的布局;财付通的微信支付接入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40个、支持13种外币直接结算,并已取得了马来西亚的支付牌照;而银联在境外的合作网络更加广泛,银联卡受理网络已延伸到168个国家和地区,手机闪付、二维码支付的布局也在加快推广中,目前已得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户的支持。

结语

一直以来,移动支付用于金融类交易被寄予厚望,虽然从近期的调查数据来看,这一点还未有明显增进。但未来随着新零售,以及移动支付的底层技术,如生物识别、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等的发展,线下场景将迎来新一轮重构,支付入口日趋规模化,移动支付还将迎来新的盈利爆发期。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注:报告数据、结论参考于北京益普索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18上半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393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2日 19:08
下一篇 2021年8月12日 19: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