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AI金融了解到,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时代全面到来,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也正受到深远影响。金融机构表面上酷炫的人脸支付、智能客服、指纹识别等并不能掩盖其底层能力建设的薄弱和体系化、生态化建设的缺乏,往往容易将数字化转型简单聚焦在技术上,而忽视机构管理决策的数字化、业务与技术的融合、互联网运营能力,以及多场景支持的生态建设等问题。
9月20日,在2018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首席架构师刘刚,针对银行数字化转型背后架构建设的隐忧,为金融机构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地图。以下是演讲内容,雷锋网AI金融做了不改变愿意的编辑。
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技术堆积
从互联网金融、到科技金融、再到数字化金融,有哪些实质上的变化?
时代的变化推动了金融发展和IT转型,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数字化金融,这三个概念的背后都有其历史背景。
五年前我们讲互联网金融,为什么?因为金融从原来的线下转移到互联网上做了。
之后在2014年北京云栖大会,我们在会场上表达了团队要做金融云、金融科技、金融生态、金融标准。为什么?因为大量科技用在金融领域里改变了金融的形态,不是云计算,不是大数据,也不是人工智能。是什么?是用更好的技术去做线上贷款和线下支付。
再往后,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金融的概念出来了。数字是什么,大家会觉得提过人工智能,回去再看数字有点太low。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理解数字化转型是线上线下打通,是虚拟和现实结合,是业务和技术结合,是形成真正以数字化管理为依托的科学经营管理体系,而不简单是技术的转型。它和原来是不一样的,不是我们买了ABCD这些技术放在家里做个IT系统就OK了。
一个关键的要点是:IT人员特别容易把数字化金融转型聚焦在技术上,但实际上,更核心的是要反思,金融机构是否数字化了,业务和技术是否打通了,是否能像互联网一样在线运营了,是否是包含场景的生态化的,是否做成数字生态金融了。
事实上,ABCD技术的全面使用并不一定能使我们达到数字化转型的彼岸,因为当你做了各种各样的系统如智能化客服、人脸支付等之后,会发现之前所并购的那些建设模式,每个数据建一个竖井的模式仍旧没有改变。
所以,数金融的数字化转型的建设一定要体系化、系统化进行。那数字化建设的体系是什么,有没有路径,我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比较清晰的路径。
数字生态金融的转型模式
我们认为数字生态金融的转型模式应该是分多层的,是一个体系化的。
首先最基础的是IT建设,基础设施里IT建设最核心的是IT服务平台,是IT基础设施平台化。而不是建立一个云。IT平台化是IT模式的转变,原来数据中心都是来一个需求,提一个资源,而IT平台化,使所有资源随取随用,像水电煤一样。
再往上使应用系统,为什么要建立业务中台和超级APP?因为IT敏捷了,业务不敏捷也是白搭。业务怎么敏捷?在IT越来越复杂时就要建立中台,要建立平台,其实也是业务平台化。在上面建立丰富多彩各种各样小的应用,那就需要架构的支持。
再往上是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变革,业务体系支撑线上线下打通,覆盖网点,端到端做业务流程重组。不然互联网类型业务,线上线下整合业务,所谓新金融业务就做不了。
最后是外部生态,建立开放平台和API市场。C端,产品服务无处不在和触手可及。B端,数字化行业解决方案嵌入产业链上下游。
此外,整体的金融机构形态也会逐渐有一些转变,呈现哑铃化形态:前面后面大,中间没有。因为平台化之后,总部要集约化,网点要偏体验,不是没人,而是要体验更好。业务是平台化的,应用要个性化。当然我说的这个比较理想,能够全渠道整合,全生命周期和全用户历程,这个前提是数据基础要好。我们去做数字银行项目发现,大家虽然都建了大数据平台,但没有打通,没有统一口径标准,这样在上面搭建起来就非常难。
转型内功如何练?
那具体如何去搭建?后台的内功是什么样的?我们看一下阿里的做法。
(上图)左边是基础设施云IaaS。外面有各种各样商业概念,告诉你云应该是什么,最后建出来多个厂商整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割裂的垂直系统,大家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事实上,基础设施云应该是一个IT平台,技术团队来了可以开箱即用,而且这个平台要能支持所有应用场景,而不是全站技术,不是所有技术揉在一起,而是要用云管平台管在一起,使所有东西能支持你的业务。下面是IaaS的一个全场景支持和完整的技术演进路线。
IT平台建设好之后是各种各样分布式系统。对金融来讲,最重要的是事务处理交易。要怎么解决分布式技术?用分布式数据库来解决。
这就要讲一下PaaS。因为应用管理平台核心是能管理容器集群,最核心的是业务要什么,业务需要系统像互联网平台天猫、淘宝那样每天感觉不到系统在更新,虽然它更新了很多次,但在前台用户是感觉不到的。比如全链路压测,我们在生产线上压测,系统发布的时候前面跑的东西还可以接着跑,新上来的东西就是新的服务。大家体感是感觉不到服务被中断了,不会像现在很多机构更新系统要发个停机公告。
在基础能力搭建好之后,是中台的建设。为什么要建设中台,因为IT敏捷还达不到对业务支撑的要求,要聚合所有的东西,要建立业务敏捷度,所以要有平台,要沉淀能力,让它变成一个能生长的东西,而不是单独建设系统。
单独建设系统还是老的模式,所以先要建业务中台,之后是数据中台。数据中台和大数据还不一样,它是所有数据实时可取可用,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基于数据的业务经营体系,能在线跑。比如“双11”的时候,所有天猫淘宝业务都是在线运行的,我们做一个业务决策马上有反馈。在这之上构建应用时,它就是薄应用,也不是独立的烟囱,这种应用就会有各种各样丰富的东西。
最后,数字化银行最核心的是什么?我们在帮助一些相对较大的金融机构建数字银行时,发现他们原来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数字银行最本质的东西并不是放个人脸支付,搞个指纹识别。“看听说感”只是技术,堆在那里之后发现整体技术并没有提升,所以,数字银行最重要是打通数据闭环。
然后基于数据闭环、数据中台去建设用户体验闭环,建设业务运营管理的闭环。最重要的是底层平台化让你持续做系统改进,能够做低成本创新,这是最重要的。技术体系变化了,技术管理体系也会变。但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我们现在的工作模式还和五年前差别不是很大。
我们如果不迈过这个坎,就是当年诺基亚和苹果一样。大家看手机长得都差不多,根本区别在哪儿呢,那就是有一部分人还在做更好的通讯,更长的待机,但另外一部分人转到下一个模式去做更好的互联网体验了,这两者本质是不一样的,背后竞争体系也不一样,所以本质的东西不改变是不行的。
以上就是我们是构筑的一个完整的能力地图。(雷锋网)
。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