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在会上谈及有关数字人民币等热点话题,部分发言亮点梳理如下:
1.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的目的,不是要取代美元的主导地位
尽管中国已经进入了DC/EP的研发和试点阶段,但对这个问题可能理解上还有很多需要讨论的地方,目前有些媒体特别是外媒对这个问题有些讨论会引起某些误解。
DC/EP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不是要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2.数字人民币不是想取代第三方支付
“人民银行推动的DECP和e-CNY是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这也是一种妄议。
央行明确说DECP的计划是一种双层系统,而且整个研发队伍是由央行组织,由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等,还有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都是在他们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瞄向升级换代的新台阶。
大家都是在一条船上,当然在一条船上的人有时候也会有不同意见,有时候也可能在有些问题上会有争议,但毕竟是一条船上。并不是有些人说的好像是一种内斗,谁会取代谁的说法。
3.人民币国际化不是取决于技术因素
有一种说法也是外媒说的比较多,就是把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试点与人民币国际化密切挂起钩来,认为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大,或者说也实现不了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对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也不是太大的帮助。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
4.要在保护隐私、反洗钱等方面取得平衡点
支付系统必然要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恐、反毒品和反跨境赌博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一方面保证隐私,同时还要对某些活动实行必要的监控。因此对这件事如果从两个角度来看会有人站在左边说你保护隐私不够,另外有人站在右边说你纵容了洗钱毒品交易。
所以必然是在中间的某一个平衡点,但是这个平衡点也可以选择稍微偏左一点或者稍微偏右一点。
中国DECP明确提出的概念叫可控匿名,从可控匿名本身来讲它也并不是一个数学上能够精确定位的点,但是它表达的意思就是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毒品交易,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可以再深入的研究这个平衡点究竟在哪,但也不要拿这个事有意或者刻意地贬低或者攻击DECP的进程。
5.交易结算不是越快越好,支付系统未来可能实现实时全额交易
交易结算不是越快越好,这么多年大家都在讨论是不是交易所技术系统有这个能力可以提供T+0,可以当日回转交易,可以更多的提供高频交易。但实际上市场人士的讨论,对此也提出一定的怀疑和挑战,并非越快越好。
整个支付系统也包括交易所系统,未来都有可能实现实时全额交易系统,但是实时全额交易系统并不是在各个环节都适用的一个好的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ISDA衍生品交易协会反复主张说你要搞差额结算,它对市场参与方的风险控制更有好处,同时降低了由于每笔实时全额交易所要求的经济资本,要求的所谓风险的衡量。
从交易所系统来讲,不是说速度越快越全额实时交易就越好。因此也涉及到这个台阶究竟迈的有多大的余地的问题。
6.减少印花税比降低技术成本可能更受关注
现在交易所系统整体运行比较好。虽然整个交易所系统运行中价格优先、时间优先、证券登记交割等方面也有不小成本,但公众对这方面降低交易成本的呼声并不高。如果说大家希望降低交易成本的话,可能更多地是减少印花税,印花税比技术成本可能更受关注。
7.有一些银行跨境汇款中收费确实太高
脸书抓到了跨境汇款的热点,所以提出用Libra做跨境汇款,而且为了让更多的国家接受,他知道很多国家会担心美元化,所以用一篮子的货币。结果他没想到一篮子货币国际上讨论过很多年,大家都想方设法从各个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怎么弄,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尝试了一年以后发现一篮子货币很难做到,所以就从Libra改为Diem了,只针对美元。
8.中国货币地位应该提高 也确实有提高的潜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货币的地位应该提高,而且也确实有提高的潜力,但刚才所说的技术系统会对此有影响。
所以这些年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多开发,很多支持,譬如跨境人民币的支付系统(CIPS)等等,是否可以利用数字货币CBDC这类东西,上一个很大的台阶呢?我觉得不要太高估技术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体制和政策上的因素,还是一个改革开放的选择,下一步走多大选择的问题。
首先一个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可能取决于你的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不是说你能够强求国际上的用户做出什么选择,(客户)都是有自主选择权的。所以这种运筹的广泛性,不仅是一个技术特性。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货币可自由使用程度,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人民币纳入了SDR,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的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它是一个连续过程,还有继续提高的很大余地。但是不管怎么可自由使用程度还是注意有反洗钱的功能,还要防止避税天堂,防止逃税,防止毒品交易等等,这是一方面。
再有一个货币抗冲击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全球各个国家,各种不同阶段,隔一段时间都会有金融危机,现在大家都知道是2008年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但实际上你真正看起来各个国家,都是十多年、几十年之间都会发生金融危机,因此抗冲击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想它还是一个制度因素,中国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力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还会做出更鲜明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也是取决于发展的路径,改革开放的路径,取决于观点的平衡。其实这个观点也是一种分布,就像我刚才说货币的隐私和反洗钱之间的平衡一样,有的人会认为人民币可自由自用、可兑换是非常好的事,可以尽快去推进。也有的人认为这个是非常糟糕的事,风险很大,尽量不要去做。可能最后是个正态分布,中间的观点比较多,而且它是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平移,所以我们说开放进程中的变化可能和人民币国际化有更多的联系,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基础,是相对比较好做的。包括金融系统在做CIPS的时候,像中国银行这些过去就在跨国支付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的银行,对他们而言,政策制度明确,利用现有的技术开发一套系统,并不是什么太难推进的事,当然我们也不能低估这种努力。
9.有些莫须有的概念或提法是缺乏对研发计划和试点的理解
有些莫须有的概念或者提法其实是缺乏对研发计划和试点的理解,同时也容易造成“这山望着那山高”。明摆着计划已经提出来了,已经在系统建设和试点过程中了,不要打着排球的同时又想在别的运动项目上得冠军,这可能是有问题的。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也在会上表示,面对疫情和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形势,金融业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但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
他表示,金融业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稳定锚”的作用,而金融科技则成为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提及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霍学文认为,其未来将呈现七个发展趋势:
一是金融技术发展总是边缘突破,随后在金融服务薄弱环节、人力和制度难以解决的问题难点、节约人力成本方向由边缘向中心点侵蚀。
二是金融科技首先替代高人力成本业务。替代不愿意干、成本高、简单重复的工作,由量变到质变。
三是金融科技让普惠金融从理想变成现实。
四是金融科技让金融监管不断面临平衡选择。不监管有风险,不创新难服务。
五是金融监管越来越需要强化监管科技。
六是智能监管是未来趋势。
七是智能监管需要强大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参考来源:凤凰网,中国证券报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雷锋网雷锋网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