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全布局

所有银行,都在数字化时代大潮中,亲历着转型。

或主动为之,躬身入局,其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在技术支撑下不断重塑。

或被裹挟前行,从众登场,在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面前寻求妥协,平衡前进。

从结果上看,有的银行颇见成效,喜讯连连;有的银行历经艰辛,曲折向前。

那么,早在10年前就开始发力数字化的“建设银行”,数字化之路是如何的?

(一)6年磨一剑,打造新一代核心系统

“新一代”不是局限于原来的修修补补,而是站在企业级的视角,推动业务与技术的全面转型。

建设银行对数字化嗅觉灵敏,早在2010年,建设银行就适时提出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创新型、智慧型”的业务转型战略。

“新一代系统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新一代”)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

“新一代"是建设银行应对挑战、突破瓶颈、开启深刻变革、自觉主动推动整体转型的一次积极探索,是一次企业级的业务流程再造。

正所谓“善建者,不破不立”。

转型前,各业务部门共有几十台系统在运转,流程漫长,数据孤立。

转型后,建设银行打通了系统级、部门级、分形级的壁垒,实现了航母式的企业级能力。

这并不是简单的能力相加,而是能力的整合、衍生,企业级价值的最大化。

基于此,这一阶段的转型理念有三:以客户为中心、以企业级架构为核心、以企业级业务模型为驱动。

在以客户为中心方面,建设银行部全面了解、经营、维护客户。建设银行打通了产品部门、客户部门、业务中台部门在客户层面的流程断点、数据断点,构建完整、及时、一致的客户统一视图,提供统一、准确、唯一、创新的客户识别方式,实现灵活的客户细分及专业化的营销。

在以企业级架构为核心方面,建设银行打破系统级、部门级、分行级等画地为牢的观念限制,从全行、全集团的角度去统筹资源,组织布局。

在以企业级业务模型为驱动方面,从顶层设计入手,将建设银行战略能力需求和日常操作需求有效转换成以结构化、标准化方式描述,以银行价值链为主线的业务模型,并针对转型举措制定了提升业务能力的解决方案,这是保证业务先进性的关键举措。

建设银行先后投入9500余人,经过六年半的搭建,版本变更超2万次,新一代系统在2017年6月24日终于顺利上线。

“新一代”堪称“中国金融业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系统建设工程”,“新一代”在业务架构和IT家架构重建的基础上,依托企业级、组件化、参数化所带来的整体优势,逐步提升建设银行特色业务能力。

该工程荣获“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特等奖,建设银行也因此于2019年被ISAC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评为“银行业IT治理最佳实践”。

(二)“五板斧”构建宏观金融生态

建设银行以“数字化”为方向,依托“新一代”打造的坚实基础,继续布局“金融生态建设”,推进平台化、场景化建设,将金融能力和数据以服务方式向社会开放。

建设银行秉承新金融理念,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积极推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和建行大学、智慧政务两大新金融实践。

在住房租赁上,建设银行搭建开放共享的住房租赁服务平台,覆盖了94%的地级以上城市,累计上线房源超过2300万套,与广州、杭州、济南等11个试点城市签署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向试点城市提供包括金融产品支持、房源筹集运营、信息系统支撑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

同时,建设银行创新推出“存房业务”,激活存量空置房源,累计签约超过90万套;打造住房租赁产业联盟,合作签约商户1.3万家,培育住房租赁新生态;在抗疫期间,累计为医护人员等无偿提供住房近2,000套。

在普惠金融上,建设银行以大数据为基础,对客户进行画像,解决了“资信不完整、评价手段差”两大痛点,构建了“小微快贷”信用产品体系,已经累计切入了60余类、300余个场景。

建设银行通过“惠懂你”移动客户端,将“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交易快贷”等应用,提供一键评估、一键贷款、一键支用、一键还款等功能,大幅度提升服务效率和扩大覆盖范围。

同时,建设银行创新智能化风控体系,助力惠普金融高质量发展,“小微快贷”线上贷款不良率低于1%。

此外,建设银行不断优化“惠懂你”移动客户端融资新平台功能,“惠懂你”APP客户访问量突破一亿,认证企业超400万户,授信金额超3200亿元,并成为建设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服务品牌。

在金融科技上,建设银行聚焦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和其他前沿技术,封装技术基础能力,实现技术平台化、组件化和云服务化,降低技术应用门槛,赋能业务创新。同时,建行持续推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建设,减少对外部的技术依赖,降低不确定性。

平台化方面,人工智能平台已上线图像识别、视频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6大类18个人工智能组件,覆盖300多个业务场景。

组件化方面,建设银行部署了即时通信、视频直播等公共功能组件,共享公共能力。实现了用户认证、客户认证、密码服务、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安全策略管理等功能组件,提供安全即服务的能力,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安全需求。

云服务化方面,建设银行将应用平台和公共功能组件按照云服务产品的标准改进,建立具备云安全、云服务、云运维、云运营能力的“建行云”。目前建行云的云算力达到90%,拥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提供金融级防护。

建设银行的云服务实力在国有大行中领先,上云业务应用项目已超过270个,其中包括住房租赁、智慧政务、智慧社区、善行宗教和中银协区块链等。

在建行大学上,建设银行2018在北京宣布成立“建行大学”。

建行大学既是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教育平台,更成为向社会赋能、推进产教融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运动的开放平台。

建行大学借助科技的力量整合行内外资源,形成互联互通、互用共享的终身学习生态圈。

在疫情大考的2020年,“建行大学”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建行大学”在网络平台建立“小微企业精选课程”专栏,为中小企业定制系列课程提供在线教育辅导,助力恢复“造血”能力,已累计专项培训15.5万人。

建行大学启动“金智惠民”工程,掀起金融普及运动,赋能社会,已建起了1075家“裕农学堂”,引导“新农人”在线学习,带老乡们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未来,“建行大学”还将打造企业家、创业者商学院,成立“普惠金融商学院”,帮助小微企业主、民营企业家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成长,真正让中小微企业者在这个大学里得到发展的机会。

在智慧政务上,建设银行发挥“金融+科技+资本”融合优势,建设智慧政务平台,让网点、银行手机、裕农通为人民群众所用,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

截止2020年9月,建设银行与27个省级政府在智慧政务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多省事项目落地,实现了近40万政务事项的可查询、可预约、可办。

“政融支付”实现与240个省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上线7100余个公共服务便民缴费事项,协助政府梳理政务事项近200万件,平台用户数超过6500万。

(三) 搭多元化场景、扩多领域用户

建设银行从“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出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初步实现场景化获客、平台化运营、智能化风控,使数字化打法常态化。

围绕“生态、场景、用户”开展探索。打造彼此相连、同步迭代、实时互动、共创共享的生态圈,跨界连接多个客群、多类产业和多种生产要素,为生态圈内各方提供共同演进的机会和能力。

针对个人用户,围绕公共服务、公交出行、生活缴费、商户消费、社区居家等生态场景,全面洞察、精准画像,实现生态数字化连接、产品综合化交付、服务多渠道触达。

针对企业用户,搭建“惠懂你”普惠信贷服务平台、企业智能撮合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等,致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开放共享生态。

针对政府用户,围绕“优政、利民、兴企”目标,打造“一网通办”智慧政务云南模式、山西模式、重庆模式和山东模式,用金融力量助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合作数十位技术方,加码数字化

建设银行深知数字化建设要联合多方的力量,所以建设银行积极与外界合作。

在数字化基础建设层,建设银行持续迭代数字基建。

建设银行十分重视数据中台建设。建行在数据中台的落地上概括为5U(U是统一的意思),包括统一的模型管理、统一的数据服务、统一的数据视图,统一的数据规范以及统一的数据管理。

建设银行还自建行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2018年4月上线以来,参与方包括建行37家国内分行、17家海外机构和近40家同业,累计交易量已突破3600亿元。

同时,建设银行引入PRA技术,建立国内首个企业级RPA管理运营平台,敏捷研发业务应用场景 100 个,实现人工环节自动化、风险环节机控化。

此外,建设银行2018年,开始建立了大数据云平台。

目前,建设银行和大数据公司Kyligence进行了合作,通过技术来改变原来数据的组织形式,使数据的服务更加高效。

2019年,建设银行与RPA厂商金智维展开RPA技术应用的深入合作。

在渠道建设层,建设银行积极打造网上银行、开放银行。

建设银行打造个人网上银行,以数字化营销、分客群经营为发展策略,丰富投资理财产品种类,提供资产规划、资产配置等服务。

2020年6月,建设银行个人网银用户3.54亿户,较上年末增加 1,340 万户,增幅 3.93%。2020年6月,企业网银用户97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70万户,增幅7.67%;活跃用户 330万户,同比增速15.91%。

2010年,建设银行与微软达成合作,双方基于微软的技术平台共同打造新一代网上银行,全面提升客户终端应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为网银客户提供安全、简单、快捷的网上银行体验。

2016年,中国建设银行宣布与华为公司合作,推出“华为 Pay”产品,建行客户可轻松将个人借记卡/信用卡添加到华为手机上,享受移动支付体验。

同时,建设银行与神州信息合作打造开放银行。建设银行借助神州信息丰富的开放银行建设实践经验,仅用2个月就实现了投产上线,取得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在信贷数字化层,建设银行构建智能风控系统,加速从“人控”向“机控+智控”转变。

2020年上半年财报中,建设银行也提及推进全面、主动的智能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监测数据信息挖掘及分析应用。

其中建行推进的“云审批”试点,推动了智能合规审查系统与授信审批文件库建设,实现授信审批全流程移动办公。

(五)开辟另一条赛道:对外赋能

建设银行于2018年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

建信金科主要服务于建行集团、各子公司和合作伙伴,并提供科技输出等外延性服务。

在定位上,建设银行将建信金融科技称为“赋能传统金融的实践者、整合集团资源的链接者及推动银行转型的变革者”。

建信金科在实践中的一个很重要应用是:提升企业级管控能力。

以业务流程改造为例,建行原来有一万多个业务流程,各业务品种有自己的凭证及风控要求等。

在完成企业级整合后,一万多个业务流程形成了800个标准活动,各类业务基于自身的要求,可以通过标准模块进行集中的调用和配置,大大优化了内部工作效率。

建新金科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就是人脸识别的应用。

建行的脸库如今已经建立了8000多万张人脸的数据资料,每天新增40万张,目标则是要建立6亿人的数据库。

目前建行有14810多个网点和2900家自助银行,从识别客户到身份审核全流程应用人脸识别技术。500元以下取款刷脸输入手机号即可,500元以上要验密。在方便快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防范身份冒领。

基于该技术,建行第一家无人银行2018年4月10日在上海开业。

此外,建信金科还着力于风控产品输出。

2018年,建信金科就已经向重庆富民银行输出了零售风险管理产品。

这一风控产品以建行的零售评分为核心,基于建行大数据基础,所运行的也是建行风控、定价、额度测算和贷后预警模型。

建信金科输出的风控产品包括三种系列:向富民银行输出的就是针对零售个人客户的“慧”系列,另外还有分别针对小微企业和大中型公司客户的“微系列”“建系列”。

(六)高层有变,数字化方向不变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曾公开表示:

在科技赋能方面,建行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提升业务交易撮合和综合解决方案的输出能力,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案,以及服务的集成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批量化、精准化的顾问服务,也实现了相关收入的增长,这都是一些比较创新的领域。

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也曾提到:

未来建设银行将在金融科技战略指导下,继续以技术和数据为驱动,以知识共享为基础,以平台生态为逻辑,构建数字化银行生态体系,为客户和各类合作伙伴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将建设银行建设成为具有“管理智能化(Intelligent)、产品定制化(Customized)、经营协同化(Collaborated)、渠道无界化(Boundless)”四大特征的现代商业银行。

目前建行董事长为田国立。

前任行长刘桂平于2020年11月27日辞任建行副董事长、行长,担任央行副行长一职。

2020年以来,建设银行多位高层变动,在4位副行长的基础上迎来两位新副行长:吕家进、王浩。

而央行,因为刘桂平到任,则是“一正六副”。

在新的领导班子下,建行的数字能否描绘更宏伟的蓝图?未来可期。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695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3日 08:17
下一篇 2021年8月13日 08: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