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布会?」
这是无距科技在召开发布会之前,很多沈阳本地的与会嘉宾接到邀请时的第一反应。从苏文博的描述中,雷锋网似乎看到了这些嘉宾稍锁眉头疑问的表情。这也不难理解,沈阳虽是东北首屈一指的大城,但是对于科技行业来说,确实很少有在本地召开大规模产品发布会的传统。
跟初创企业创立之初就开始大张旗鼓开始宣扬的风格不同,在这次发布会之前,无距科技都很少在公开场合面对媒体,甚至在网上搜罗的信息里,也只有少量的报道。发布会开始前一天下午,苏文博在酒店的VIP室里接受了雷锋网的专访。
一,聊创业
无距科技创立于2015年底,彼时的无人机行业的风口已经吹起,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个时间节点已经占不到太多的“先发优势”了,不过这并没有给这个公司带来太多的影响,在技术储备上无距科技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
无距科技目前有员工90多人,根据官方给出的资料显示:
其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35%,有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人具有副高级职称。核心技术人员均来自中国科学院,骨干技术人员均毕业于国内985院校及其他海外名校。
其创始人苏文博在创业之前也曾在中科院就职,对于后来的创业,苏文博说,在中科院的时候,做研发是项目驱动的,一个项目有什么需求,他们就研究什么需求,而他本身更想做出产品,并且拿产品出去跟市场竞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2015年,苏文博毅然决然地从中科院辞职,下海创业。
无距科技坐落于沈阳市浑南区双创示范基地,这里也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相对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来说,在东北的城市进行科技行业的创业是一件需要莫大勇气的事情,是否能招到优质的技术人员、是否能找到合适的投资方等等因素都需要考量。
「公司员工大多都是东北人,核心团队的很多人家也在沈阳,所以当时我们就想在这开展事业。当时考虑到了沈阳的发展环境和速度,可能没有北上广深更好、更快,人才数量可能也低一些。但当我们做了一段时间公司之后发现,有很多东西我们都想错了。」
苏文博说,创业一段时间过后,他们发现,东北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理工人才的储备基地,东北的知名大学中,理科文科比例有7比1之多,这些理工科人才毕业之后可能会在短期内会去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工作,但是其中很多人都有一些乡情,如果有机会回到家乡奋斗,他们也会慎重考虑。沈阳作为东北最大的城市之一,到时也会有机会吸引大部分回流的东北人才,甚至包括三分之一内蒙在内的关外技术人员。在回流的过程中,这些人才都需要有一个好平台,能够让他们安心工作,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良性循环。
「搞噱头的公司是没有办法吸引人才的。」
在吸引人才这件事上,苏文博表示,很多人跟公司的技术人员谈过之后,在技术方面都有互相认可,才愿意留在沈阳,所以良好的技术背景、工作环境才是留住人才的主要因素。
创业只有人才还不够,还得有资本才行,如果一个科技企业选址在东北,找风险投资可能相对一线城市会稍微困难一些。
「我们天使轮拿得还挺顺利的,不过A轮的时候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
苏文博说,无距科技A轮融资在去年6月份开启,那个时候的无人机市场已经一篇血海,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资本在无人机行业已经不太放钱了。与投资人洽谈的时候,主要碰到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每个投资人在聊天的时候都会拿他们跟现有的厂家去对比,苏文博笑言「大疆有千亿估值,而我们融资是几个亿的估值,这样比确实有点为难」;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上面说到的,项目在东北,资金方不太愿意过来。
「不过整体还算顺利,只用了两个月我们就拿到了A轮融资」。
二,说产品
无距科技在2016年4月发布了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和其他无人机公司一样,用多旋翼为开端,但是他们并没有满足于此,紧接着在5月份发布了单旋翼飞控,10月份又发布了固定翼,自此完成了全系列的飞控产品的布局。
「现在我们的飞控产品能够让全品类的飞机进行搭配,现在已经有了三四十家客户在用我们的产品」。
关于这个全品类的布局,苏文博表示,虽然多旋翼是目前的主流,但是还不足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拿单旋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直升机)来对比,多旋翼虽然控制相对简单,但是在效率上还是要差一些。
「相对多旋翼,单旋翼有很多优点,比如续航时间和载重量都会高一些,此外,在农用植保无人机的使用上,有一个下压风场的问题,对于高杆作物、果树这类植被的无人机植保来说,仅仅让无人机喷药效果并不会太好,这时候就需要无人机旋翼运动产生的风场将农药吹到植被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普通的多轴无人机下压风场相对小很多,所以在效果上会有些差强人意,直机的下压风场就能够满足这一点」。
不过,苏文博也表示,单旋翼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控制难,成本高等。
「随便一个单旋翼都要有几百个零件,装配工艺难,成本更高,这也是制约单旋翼发展的瓶颈之一」。
除了面向农业的单旋翼、多旋翼之外,无距科技还研发了固定翼飞控,苏文博告诉雷锋网,这款飞控是为了植保之外的专业用途来设计的,比如测绘、国土资源勘查、森林防火等专业需求,以后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布局。
聊完这些,苏文博兴致勃勃地聊起了他们正在研发的“倾转旋翼机”。
苏文博观察无人机行业这几年发展的感受,他表示,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同质化严重,不掌握核心技术的集成商掌握的市场渠道,在技术上少有决定性的突破口,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才有了做倾转旋翼机的信心。
在Wikipedia的介绍中,对倾转旋翼机是这么描述的: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同时具有旋翼和固定翼,并在机翼两侧翼梢处各安装有一套可在水平和垂直位置之间转动的可倾转旋翼系统的航空器。
简单来说,倾转旋翼机在引擎旋转到垂直位置时相当于横列式直升机,可进行垂直起降、悬停、低速空中盘旋等直升机的飞行动作;而在引擎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相当于固定翼飞机螺旋桨飞机,可实现比直升机更快的航速,以上特点使得倾转旋翼机兼具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
此前美国海军的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具有实用价值的倾转旋翼机,但是那款是有人机,无人机方面,据说以色列有家公司在做,但是目前还没有见到进一步成功的消息。
「做倾转旋翼机非常难,要有多旋翼、单旋翼、固定翼三种飞控才能做,这种机器对于远距离定点工作的需求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苏文博说,目前他们的倾转旋翼机的原型机已经能够飞行了,预计未来不久就会发布,相关的技术细节在发布前还不方便透露。
三,谈尊严
「我家三代都在中科院工作,我的核心团队也有很多科研院所出来的,外人看上去我们这些人都好像特别高大上,但是创业的艰辛也只有我们知道」。
由于起步较高,在外人看来,苏文博和他的核心团队都属于一群高精尖人才,创业优势在起跑线上就提前了一截,然而由于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整合度越来越强,优势资源逐渐开始向一些优势厂商汇聚,开始给苏文博和他的无距科技带来了压力。
「我们公司比一般公司工作时间都长得多,今年大年初三就上班了」。
苏文博说,为了“技术领先”,公司每天都加班加点,为此他还笑着把自己定义为“高逼格的苦逼男”。
「一款产品,你买了不会再买只能证明销售人员能力强,而被人重复购买才是做技术的做产品的最基本的思路。想要被人重复购买,就得拿产品实力说话才行」。
苏文博告诉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无距科技在2016年6个月的销售期内销售额达到了600万,这个成绩是在零品牌、没打价格战、定位中高端产品品类的基础上达到的,他本人觉得这个成绩“还可以”,能得到测试客户的广泛认可。
「这也算是赢得了一些尊严吧」。
2月17号早上,无距科技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他们一口气发布了多款产品:自检测飞控、高精度RTK定位于微型侧向模块、双目自主避障系统、双目仿地飞行系统以及无人机大数据融合应用平台。
发布会之前,苏文博就跟雷锋网透露,这些产品均有公司自己的创新点,比如飞控上的双冗余功能:
「传统飞控的双冗余功能是两套同样的传感器和精度测算,一套坏了直接启用另一套,而我们采用的是实时在线双冗余,两套系统同时开启使用,这两套系统采用了不同的控制方法,使用中系统会对两边侦测的数据进行融合,融合后的数据更接近真值,更精准。」
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双目真视觉”的精准壁障系统,和其无人机应用平台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飞控这种”实用型“部件,无距科技也在设计上动了一些心思,苏文博在发布会上讲到,他们的飞控系统曾获得过IF的设计奖项。
「创新是赢得尊严的必要条件之一」。
无论是在于雷锋网的专访中,还是在发布会上,苏文博都不断地提到”尊严“这个感性的词。
「不论在中科院做研究还是出来创业都是一样的,想获得”尊严“就得努力去做才行。想赢得个人的尊严,就得好好做技术做产品;想赢得企业的尊严,就得让客户认可,来重复购买的产品;想要赢得行业的尊严,就得通过更多人出来带动产业的发展」,最后,苏文博笑着说「我是很爱国的,也希望未来”中国制造“能够赢得国家的尊严」。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