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在2017 IT领袖峰会的“物联网与智能设备”分论坛在下午召开,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多模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建伟、海尔家电集团首席技术官赵峰、科通芯城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康敬伟、和玉另类投资管理合伙人曾玉和数字中国联合会常务理事丁健等出席了该论坛。
“物联网标准统一”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业界已经达成共识的一个目标。但统一标准任重而道远,产业链需要如何协同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在这次的“物联网与智能设备”论坛中,上述嘉宾站在不同的角度为大家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丁健表示,标准的统一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电话让各个小厂家自己发展,估计100年这个标准也没有办法统一,所以有些标准要提前做。
目前大家都在跑马圈地,谁都防着谁,都希望抢占入口。丁健认为,企业应该着眼于让各种所有的各种各样智能硬件设备能够尽快以某种标准方式让他们通信、让他们连接、让他们交流数据、让他们共享他们之间的感观数据甚至他们之间产生的各种各样智能的结果。
张建伟也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标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中国和美国、欧洲争夺下一个IoT智能制高点一个重要的题目。”他举例说,谷歌、Facebook都在开放平台、软件,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在争夺标准和平台。
赵峰则认为标准和接口的模块化是一个产业,是规模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智能硬件当中,标准化有几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各种硬件之间通讯的标准化,硬件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认识;另外一个层面是功能组建模块化,以后各种传感器包括摄像都会有一个标准的接口;除此之外,赵峰还认为,硬件背后的平台也需要模块化。
曾玉还表示,小公司是加速快跑,跑马圈地,大公司真的要具备一些能者多劳的精神,开源和普惠。
丁健最后总结道,大家已经意识到封闭的系统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应该从一开始就要开源、共享、普惠,否则的话没有人会用你的标准。
以下是几位嘉宾的演讲实录,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做了不改变愿意的编辑:
丁健:在这个领域,尤其是IoT,还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那就是标准的挑战。包括互联互通的标准,下面还有一些关于智能知识之间的传输、沟通、标准,在这些方面来讲,实际上目前的IoT在这个角度还是非常的单机,非常孤岛型的在做。海尔做的OS和做的场景化,至少是第一步的尝试,利用他们在这个行业非常宽阔的或者非常广的产品线,试图在他自己产品线进行一些示范型的互通互联,还有智能的交互,问一下包括在座所有人,谁答都可以。在标准这个领域,目前的状态,如何我们能够改善现在大家仅仅是在跑马圈地,谁都防着谁,都希望抢占入口。这是不是一个方向,还是说我们应该更多着眼于让各种所有的各种各样智能硬件设备能够尽快以某种标准方式让他们通信、让他们连接、让他们交流数据、让他们共享他们之间的感观数据甚至他们之间产生的各种各样智能的结果。
张建伟:标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中国和美国、欧洲争夺下一个IoT智能制高点一个重要的题目。谷歌、Facebook都有自己的平台,自己的开放软件。其中一个目的也是在争夺标准和平台。我们从机器人来讲,我们也有一个平台,ROS开源系统(雷锋网注:机器人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我们也在不断贡献我们自己能力。还贡献出我们标准的模块。
基于这个,所有的家具、小的物体都可以知道他的位置,可以做出很多小的应有来,像这些标准系统我们希望做成开源软件硬件模块,使得咱们在中国这里头不止是用国外的,而且是贡献出我们的实力。另外在模块里头可以定义出一系列应用的平台。像ROS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接口平台,我们以后可以定出更多自己的平台。像我们在深圳也有一家医疗配药机器人很典型的系统。这里头的平台我们也希望做成一个标准的IoT平台一系列新产品的代表作。
我现在跟工信部也在谈,以竞赛来促创新、促产业、促标准的概念。组织各种各样比赛,而且这种比赛不是像现在机器人这种踢足球、玩得比赛,而是在生产里头找出一些关键问题发出去,让各种各样的队来竞争、来识别、来操作、来通讯等等,以竞赛形式发现好的队伍、发现创新的想法。这里头在今后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
赵峰:我认为标准和接口的模块化是一个产业,要能够规模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计算机的发展,看到的都是技术的模块化,产业分工清楚。当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接口标准化。在智能硬件这里面,标准化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他各种硬件之间通讯的标准化,他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认识。这样的话和智能有关的硬件能够协同为用户提供服务。要能够产生这样一个叠加效应的话,下面一定要打通。这就是下面互联互通通信标准的协议。不光是一个品牌产品之间可以互联互通,像海尔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各个品牌之间都有一个标准的对接接口。只要有一个入口,就能够唤醒、获取服务。这个行业当中现在大家意识到这是一个瓶颈,今年在上海家博会上已经推出第一个互联互通标准。这个标准只是第一步,非常粗浅的标准。
上个星期家电协会给我们发了一个通知,在北京要召开接下来其他的标准。有下面硬件标准,有上面云与云对接标准,有数据接口。我在微软工作了很多年,在微软为什么window操作系统做的了不起,他把旁边外围硬件都标准化了,所以不管HP打印机还是兄弟打印机,都有一个描述。现在在IoT没有标准的描述,使得大家做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这样产业没有办法分工,这是肯定要解决的。这是产业需要一定时间。
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智能企业,特别是深圳这么强的地方,一定要在国际当中要有话语权、一定要走出去。最近我们去了奥斯汀WiFi联盟的年会,我们拿到了一个智能工作组领导的位置。在这里面我们能够把我们的标准在国际上就有话语权。
另外一个,我非常同意张院士讲的除了互联互通标准之外,功能组建模块化。家电里面一个是背后的软件,另外一个是前面的硬件,现在硬件也越来越模块化了,以前我们有一个电脑板,他是控制洗衣机开关,他还有一个通讯的东西。现在这些模块都变成标准硬件,以后我是觉得各种传感器包括摄像,就有一个标准的接口。另外就是他背后平台也需要模块化,这里面特别在互联网公司里面,它的平台做的非常模块化。下面和数据采集有关,上面是一层一层叠起来,在这方面特别是我们做硬件、开发软件都需要大家连接起来,我们背后的功能模块大家能够统一定义起来,这样有些软件可能是其他厂商来开发,我们做硬件的和做软件的大家都可以有一个分工。
总的来说,一个是互联互通,像通信、协议、数据之间的标准。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硬件、我们的软件模块化API之间非常清晰的定义,只有这样,这个产业才能规模化发展,这样大家各做自己擅长的东西,最后在一个产业当中上下游横向能够集成起来。
康敬伟:我提出两个跟大家有点不太一样的观点。第一,定标准之前要经过市场的洗礼。所以IoT还有一场没有结束,刚刚开始。最后能活下来的不是今天科技有多强,口号有多响,而是没有经过市场洗礼的标准都是耍流氓。在我看来IoT标准刚刚开始,跑马圈地怎么样建立一个壁垒,还是比较血腥第一步阶段。
第二个观点,我是从一个外行的人来讲技术。今天马云上午讲的话让我们很励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认真思考一下,其实IoT的创新是技术的创新,标准的创新是技术的创新。我们必须怀着对技术的敬畏来思考这件事儿。
今天我们中国我们深圳在核心技术上完全依赖于美国,在我们从事的行业,每年中国需要进口的IC元器件芯片是超过1.2万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是石油在100美金的时候,等于大于中国石油进口总额的。如果美国人一删水龙头,中国制造、深圳制造全部完蛋。这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对技术的敬畏,没有对技术的工匠精神,智能硬件也好、标准也好,绝对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赢的。所以我有两个最基本的观点,我们还是要怀着对技术敬畏的心情,脚踏实地去做,发挥我们制度优势,如果再过二十年,也许我们在很多方面能够真正走在世界前面。谢谢!
汪兵:刚才康总讲的非常好。其实达闼在做一件事情,机器人的网络安全工作小组。现在正在做,云端智能机器人安全小组。康总刚才讲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初创公司,要沉下心来做自己核心技术。达闼公司成立了不到20个月,现在已经200多项专利。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东西,在云端智能机器人这一块,AI+HI(人工辅助),我们专利数是目前google的两倍。谢谢大家!
曾玉:我认为小公司是加速快跑,跑马圈地,大公司真的要具备一些能者多劳的精神,开源和普惠。
丁健:我本身是做互联网、电信出身,跟你们观点稍微不一样,提一个不同意见。就拿电话来说,如果电话让各个小厂家自己发展,估计100年这个标准也没有办法统一。所以有些标准要提前做。互联网标准的诞生,之所以把ITU干掉,当年就是看到他这个标准多么快的出现。ITU因为牵扯到所有的网络要一步一步走,他说你们那个简直是一个烂不了的垃圾,既没有安全,又没有认证。屋里有7、8个人大家觉得这个事儿该做了,回家写一个代码分享出来,大家就觉得这是一个标准。包括ICQ这些标准全部是这样出来的。就是因为这样快鱼吃慢鱼,最后他实现了互联互通。造成了互联网最后干掉了ITU。如果中国上下游这些企业能够早一点进入到这样的互联互通的话,我们用市场,至少用中国的市场统一全球市场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我们自己还互相打来打去,你不通,我也不通,基本上我们就会很惨。
。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8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