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oLens发货了,微软聊了聊后续如何推动它在国内的发展

HoloLens发货了,微软聊了聊后续如何推动它在国内的发展

5 月 23 日,微软发布会在上海召开,这也是微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全球发布会,会上除了公布 Surface 系列新品 Surface Pro 外,也正式宣布 24 日起国行 HoloLens 开始发货。

国行版 HoloLens 

HoloLens发货了,微软聊了聊后续如何推动它在国内的发展

5 月初,微软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 HoloLens 开启预售。预售的产品分为两款:Microsoft HoloLens 商业套件,Microsoft HoloLens开发者版本,并且分别售价为 39,188 元和 23,488 元。

据官方介绍,商业套件是面向商业机构发售,用于和其生产经营活动或商业场景相关的目的,或基于前述目的所需的进一步测试、评估和开发而使用;或面向开发者用户,对产品进行评估、测试和开发而使用的产品。

开发者版本是特殊限定版本,专为有意从事 Microsoft HoloLens 应用开发的开发者用户提供,使用场景必须与产品应用开发相关。与商业套件相比,为了帮助降低开发成本,开发者版本提供了优惠的价格方案,但同时也相应减少了相关的服务内容。

实际上,为了国行版 HoloLens 的发售,早在一个月前微软官方专门针对媒体,举办了一场“HoloLens 中国尊享预览会”。活动的主办地在微软的北京总部,当天微软邀请了40-50 家国内媒体,在 HoloLens 研发团队成员的指引下,体验了四款用 HoloLens 展示的 Demo。通过这些 Demo,我们也大致了解了 HoloLens 的应用场景。其中包括手术医疗培训,家庭娱乐如播放视频、查看天气讯息等,为自己的爱车定制颜色,以及近距离查看外太空的行星。

现场分为四个体验区,雷锋网和其他媒体同行按照预先越好的时间依次体验,精心布置的体验区和 HoloLens 团队外籍成员的耐心指引,令雷锋网感受到微软对 HoloLens 入华尤为重视。

微软高层解答有关 HoloLens 的问题

体验产品后,微软三位高层负责人对 HoloLens 产品本身,以及中国市场规划的问题做了回答。当然,还有我们总说起的“视场角不够大”的问题,他们也做了解释。其中 Ben Reed 担任微软 Windoes 和设备事业部的业务战略总监,他主要负责规划和另个整个 Windows 产品体验,包括 HoloLens、3D 体验及混合现实相关的产品体验和故事讲述;Jared Andersen 是 Surface 及 HoloLens 产品中国战略总监,负责微软设备在华相关业务扩展;还有一位 Craig Cincotta 则是混合现实部门公关总监。

HoloLens发货了,微软聊了聊后续如何推动它在国内的发展从左到右依次为:Jared Andersen、 Ben Reed 和 Craig Cincotta 

雷锋网:关于 Windows Holographic 平台的开放,微软之前宣布跟一些 PC 商如联想、VR头盔商像中国的 3Glasses 合作,微软和合作伙伴的分工是怎样的?这些合作有什么规划?

Jared Andersen:我先说 OEM。我们希望,让微软创造的技术在整个生态系统都火起来。我们和 3Glasses 以及联想这样的合作伙伴合作,就是为了一起把 HoloLens 所蕴含的尖端技术,通过技术许可的方式分享给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非常倚重我们的伙伴,通过他们我们才能够更加贴近特定的市场和行业,变得更加接地气。我们要和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一起来打造创新的内容、解决方案、使用体验。

在中国的企业级市场和消费类市场当中,我们都会有所作为。目前 HoloLens 让我们觉得很兴奋的是,我们已经在企业级市场当中得到很好的反馈。我们也与多个合作伙伴交流过,他们其中一些已经开始在HoloLens 的基础之上搭建他们自己非常有趣的解决方案了。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制造、工程、建筑、教育行业的特定应用。我们非常欢迎各方来此接洽,一同创造新的可能。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OEM 合作商其实还挺多的。头盔厂商你们只选择了 3Glasses,这是为什么?

Ben Reed:我无法给出为何选择这一合作伙伴非常具体的原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希望在整个混合现实领域大展伸手。这与我们的 PC、笔记本产品的策略是一致的。在 PC、笔记本领域,我们也有第一方的设备。同时,我们也会提供操作系统平台,也会开放给我们的 OEM 合作伙伴,让他们基于此来搭建他们的应用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能与合作伙伴一起搭建一些基于 Windows 的混合现实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不会仅限于一两家合作伙伴。这个群体未来会越来越壮大。

雷锋网:在合作方的选择上,关于合作方的规模、领域,微软在这些方面有什么考虑和考量?

Jared Andersen:我们没有具体的条条框框来进行束缚对合作伙伴的选择。

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伙伴的企业规模有大有小。大至大型建筑公司,小至初创企业。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使用 HoloLens 技术。只不过,有一些行业起步较早,比如刚才提到的建筑、工程、教育、制造、医疗这些行业。在别的国家,这些行业是最先采纳HoloLens技术的,我相信在中国也是如此。

HoloLens发货了,微软聊了聊后续如何推动它在国内的发展

体验间布置很精致

雷锋网:我们刚刚体验的时候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视场角有些小,不够覆盖我们的视野范围。这个问题几乎每个体验过的人都会说起,视场角的设计是如何考虑的?

Ben Reed:非常有趣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无论是 HoloLens 还是 VR 设备,还是日常所见的电话、手机、汽车这些商品,我们都要做出一系列的决定,有一系列的考量。我们设计 HoloLens 的时候要考虑设备有多重,能看多大,多清楚。如果我们希望设备更轻,那么有一个选择就是减少电池。但这样一来续航能力就大大受限了。所以说,我们在修改一项指标的同时,必定会影响另外一些指标。这时,我们就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了。

我们想要创造的并不是完全沉浸式体验。这种体验在传统虚拟现实中是经典——虚拟现实的重要意义在于让数字世界尽可能逼真地取代你周围的物理世界,从而让你的大脑相信你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但是 HoloLens 不同。HoloLens 让我们把数字对象,如物品、人、位置等置于现实世界中。因此,我们所做的就是把全息视觉范围放在你的眼睛中间,这样你就能发现尽可能多的细节。

以下有两个重要数字。一个是光斑。HoloLens 约有 230 万个光斑。另一个是度量——也被称作全息密度,它是角度的解决方案。在一个给定视角上,有许多可以用这个指示器来测量的光点,它涉及辐射半径。例如,如果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一个全息图像,我们就需要高全息密度。但是通过同样数量的光点,浮动范围越大,密度越低,这将导致细节的清晰度较低。为了提高清晰度,我们应增加全息,因此我们必须缩小洞察视角。

因此,我们应考虑用户需要看得更广还是看得更清楚。如果你需要看更多细节,你就必须缩小视角。

雷锋网:除了行业应用,有没有娱乐方面的内容,如游戏、电影等。

Ben Reed:是有的。娱乐业是我们认为 HoloLens 能够得以广泛应用的五大领域之一。

我们现在已经在和一些客户一起开发在娱乐方面的体验。我们会做混合现实的电子游戏,向受众展示Hologram 在游戏方面的体验。不过,目前我们的关注点主要还在开发者和企业级用户上。现阶段还不会聚焦消费者市场。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客户就是从事娱乐行业的。例如,传奇影业公司就是我们的 HoloLens 在娱乐方面的客户。他们做《魔兽世界》电影的时候,就用到了 HoloLens。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预视觉化,就是在电影拍摄过程当中,真人演员可以看到将来将有电脑生成的动漫人物,然后进行对戏。传统的做法是让他们对着空气演戏,因为过程中他们看不见后期电脑生成的角色。但是现在可以用全息做到实时的对戏了,这样的效果就会更好,更逼真。第二,在电影首映的时候,可以通过HoloLens把角色形象投射出来,与观众互动,提供很好的体验。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与全息影像互动,提升了观影效果。

中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VR 领域对 MR 技术的接受。中国的用户实际上对 HoloLens 能够带来的这些机会展现出来的态度是非常受鼓舞和兴奋。我们在和中国客户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会考虑在体育行业应用MR 技术。例如,就在这张桌子上投射全息影像,观看足球比赛。而且除了我自己,我还可以把它与我们朋友分享,跟他们一起观看。这个体验是非常独特的,是传统的 VR 所做不到的。

雷锋网:你们有没有做新的迭代产品,如果做的话,有什么新的特别大的提升吗?

Ben Reed:微软致力于发展混合现实的业务。我们对产品有清晰的路线图和规划,我们会按照路线图来工作,在适当的阶段推出相应的产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这个行业让人非常兴奋的阶段。企业如果能够很好的接纳混合现实,这一切都不会是问题。问题只在于什么时候会发生。MR 的前景可观,我们可以一起静候未来。

写在最后的话

在体验的 Demo 中,有不少人表示喜欢可以定制自己爱车的应用,但雷锋网编辑却对 HoloLens 的日常应用场景印象深刻。举个例子,戴上 HoloLens 后,你家客厅就变成了 Windows 桌面,想看视频,墙壁直接可以显示出来。Reed 说,“HoloLens里面有一个手势,就是开花的动作,相当于在你的 Windows操作系统当中调取开始菜单。接着你就用手指头选择你要用的应用了。”

尽管目前来看,HoloLens 离消费者还比较远,但想到或许未来我们的日常也跟科幻电影一样,是不是也挺酷的?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9026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4日 03:25
下一篇 2021年8月14日 03: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