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世卫组织,再加上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肿瘤相关学会,更是反复强调酒精对癌症高发的影响,几乎已经成了年更帖。
那么,被归为1类致癌物到底意味着酒精能有多大的致癌潜力?不谈剂量就下结论是否有“耍流氓”嫌疑?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对近年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询问了多位国内肿瘤医生,希望能对解答你的疑惑有所帮助。
酒精与癌症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IARC所说的1类致癌物到底是何方神圣。
事实上,IARC将致癌物质分类的依据非常简单:
一种物质如果在研究中有充分证据证明其致癌性,即合理排除了偶然性、偏见及其他混杂因素后,该物质的暴露与癌症发病仍存在正相关,那么该物质就会被划进1类致癌物;
如果致癌性证据呈有限正相关(不能合理排除上述因素影响)、不足或缺乏,则各自划归为2、3、4类。
换言之,酒精被划作1类致癌物,则意味着已有充分研究证据说明摄入酒精与癌症发作存在因果关系。
历来,各国关于酒精对癌症作用的研究很多,此处只以IARC在《柳叶刀·肿瘤》上发表的最新一篇综述中提及的研究结果为例,看看证据是否果真充分。
综述的开篇,IARC便直给结论:基于跨世界区域、跨性别的人群研究,研究者们发现2020年所有新发癌症病例中有4.1%可归因于饮酒,涉及病例数超过74万,其中男性占据了76.7%。
从癌种来看,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病例位列前三,分别占酒精所致癌症病例总数的25.6%、20.9%及13.2%。
但这可不是酒精所能导致的癌症全貌,根据IARC此前发布的人类致癌因素鉴定专著,酒精饮料及与酒精饮料摄入相关的乙醛对人类的口腔、咽喉、上呼吸道、肝、结直肠、乳腺癌症的发病均有作用。
图/IARC官网,紫色框出的为酒精相关致癌因素
IARC还对酒精摄入量对癌症发病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其中,重度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大于60g,约合高度白酒3两、啤酒2瓶、红酒500毫升)导致的癌症病例占比为46.7%,风险性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在20g~60g)者占比39.4%,中度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小于20g,也就是不到一两高度白酒)者占比13.9%。
可见,虽然被列为1类致癌物并不说明酒精致癌的能力强大,同大多数致癌物一样仍是要持续、长期接触才会造成较大的损害(IARC在论文中假定摄入酒精到确诊癌症的潜伏期为10年),但喝得越多、风险就越高总归是个现实。
饮酒没有安全线
“国内目前并没有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尚无直接的国内依据可以看到喝酒人群比不喝酒人群肿瘤发病率更高”,一位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从原理上来看,这样的说法还是有科学性依据的”,该医生表示。而这也是多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肿瘤医生的共识。2018年初,《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便指出,酒精会给干细胞DNA造成永久性伤害,提高多种癌症风险。
虽然酒精致癌的作用机制尚未有明确结论,但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其代谢物乙醛会破坏DNA。
根据一位肿瘤医生的介绍,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往往分三步走,先是通过乙醇脱氢酶(ADH)代谢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ALDH)氧化为乙酸(也就是醋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但问题是,亚洲人发生遗传性ALDH2等位基因突变的概率较高,一项研究称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ALDH2突变携带者占总人口的36%,这将直接影响人体内ALDH的活性。ALDH不够导致的后果是,大量乙醇摄入体内后,代谢产物乙醛很快出现,难以走到下一步。
而乙醛有剧毒、能致癌,在体内积累的结果可能直接破坏DNA,诱发基因突变。“只要喝酒,哪怕喝的不多,这样的风险都会增加”,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且“即便你的乙醛清除和DNA修复系统完好无损,酒精依然会以不同方式致癌”,前述《自然》杂志研究的主导者、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教授克坦·帕特尔(Ketan Patel)曾警告。
《国际癌症杂志》曾有一项研究指出,戒酒15年的人,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才会降到与从不饮酒者同样的程度。另一项研究则估计,与饮酒相关的咽喉癌风险降低到从不饮酒的水平,需要35年以上的时间。
这样看来,“小酌怡情,大酌伤身”的说法,怕也是该改改了。
1类致癌物那么多,为何酒精频被点名?
不过要知道,酒精也算不得100多种1类致癌物里最突出的一个。甲醛、黄曲霉毒素、石棉、苯、槟榔、室外空气污染、咸鱼、X射线和伽马射线辐射,哪个都跟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茫茫人海中,为何酒精的危害总是被各国频频点名呢?
一方面,全球范围来看,酒的销量仍在不断增加。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使用来自149个国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显示,1990年~2017年,全球成人人均酒精消费量从5.9升增加到了6.5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6升;重度饮酒者占比从18.5%提升至20%,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3%。
而根据IARC最新的研究,从地域上来看,东亚、中欧、东欧是酒精所致癌症负担最大的地区。
另一方面,科技部网站文章援引美国成瘾和心理健康中心(CAMH)的观点,指出酒精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因而酒精暴露量的逐年增加,无论是对个人本身、还是对国家来说,都将带来极大的医疗负担。
显然,对酒的管控是十分有必要的。世卫组织亦在呼吁各国提高关于有害使用酒精所造成问题的认识,并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此类危害。但显然目前来看,各国并没有推行有效的措施。
同时,要管住嘴并没有那么容易。有人天然觉得喝酒是人生一大乐事;聚会、公司年会、商务应酬等场合,难免气氛到了喝上几杯。有时候,即便你不想喝,也总有人用诸如“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之类的言辞对你进行绑架。
最近一场舆论发酵的公共讨论事件,是阿里巴巴女员工被性侵案。这并非中国职场酒桌文化酿成的第一个悲剧:银行校招员工因拒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女子接待客户时被灌到急性酒精中毒……
不只是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亦颇受此风气影响。当与权、钱深度绑定,喝酒不再只是一个行为本身,反倒成了社会角色所必须承受的负担。
总而言之,“饮酒的理由千千万,不喝酒的理由却如此隐形,潜伏10年以上之久。眼下除了一遍遍的呼吁,我们又能做什么呢”,一位肿瘤医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由此可见,从控制酒精摄入来降低癌症发病率,实在仍任重道远。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9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