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2021年将是5G To B规模化商用元年。
这是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在华为MWCS媒体预沟通会上释放出的一个消息。
过去一年里,我国5G基站建设总量超过80万个,深圳、北京等多座城市实现5G网络全覆盖,5G用户数超过2.5亿,与此同时,5G To B相关工作在2020年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整年。
为什么5G To B规模化商用元年是2021年,不是2020年?
丁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2020年我们做了3000多个行业应用,其实准确的说我们做了3000多个,各个方向我们做了各种试错、回答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要判断5G在哪些行业有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过去一年里,5G网络建设颇具成效,而要真正在To B领域从“样板房”走向规模化复制,还需要更多能力。
2021年,华为在5G To B规模化商用和5.5G技术研发上也做了两手准备。
5G To B规模化商用
5G网络高可靠、低延时等种种特性,为To B场景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有别于To C场景应用,To B场景对5G网络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常生活场景中,即使应用了5G网络,你的手机偶尔也会出现打不通电话,如果你用测速软件测试网络,有时候可能是500M,有时候却又成了800M。
在工业场景中,设备对网络带宽、延时的不确定性容忍度很低,甚至会对网络可靠性提出4个9(99.99%)、5个9(99.999%)的要求。
2019年6月,在上海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和中国电信联合提出“超级上行”解决方案,在同等频率下把上行的速率提升了1-3倍,通过这一技术,结合这两年华为在5G领域积累的其它创新技术,在面向最终交付场景时,华为才有了承诺时延和带宽4个9、5个9的可靠性的底气。
To B领域对确定性的强需求,同时也使5G To B商用有了与To C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例如,4个9和5个9价格不同,20毫秒时延和50毫秒时延价格也不一样。
丁耘指出:
5G To B不是一个能够完全由华为+运营商来实现的,而是需要更多行业合作伙伴。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具备了网络能力,我们的运营平台、运维平台、生态合作伙伴聚合平台在今年也即将发布,有了这些,我们才具备从“样板房”走向规模化复制的能力。
核心网与MEC:磐石+风筝方案, 5G To B运营平台,智能云网和全光底座,华为推出或即将在MWCS上推出的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正是用于保证行业应用的网络能力、运营能力和差异化云网服务能力。
2020年,全球超过20个行业已经部署5G示范应用,如:煤矿、工业制造、港口等,全球运营商签署了超过1000个5G行业应用合同。
例如,华为与山西某煤矿合作将5G远程监控方案运用到煤矿中,将井下作业工人从140人减少到60人;华为与美的合作,将5G+AI工业质检方案在广东顺德工厂中,工厂中的不良品检出率提升了10%;在深圳、宁波、厦门应用的5G智慧港口方案,使得综合作业效率提升了30%……
2020年我们做了3000多个行业应用,其实准确的说我们做了3000多个,各个方向我们做了各种试错、回答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要判断5G在哪些行业有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全国有5300+座煤矿、1.6万+3C制造厂、4300+个港口,2021年,华为5G To B的目标是冲出示范应用,进行规模化复制商务落地。
备战5.5G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在沟通会上指出:
中国作为领先市场,基于全球最好的网络,5G保持快速发展,预计2021年5G用户将超过5亿。
关于如何构筑一张有竞争力的5G目标网,甘斌分享了四个发现和思考:
发现一:全球不同市场5G网络的的起点不同,但构筑1张普遍覆盖的宽管道基础网目标相同。
不同于3G和4G,5G时代不同运营商选择了TDD先行或FDD先行的方式。
面向TDD先行的市场,TDD M-MIMO已经规模部署,接下来需要降低产品规格和能耗(例如,64T的M-MIMO重量要降低到25公斤以下),降低网络OPEX;
FDD M-MIMO部署难度、天线大小都比相同规格要求下的TDD大,面向FDD先行的市场,华为沿着大带宽多天线演进方向,产品能力再升级,大幅提升小区容量至4T4R网络的1.5~3.5倍,且产品工程规格与TDD M-MIMO相当。
发现二:5G时代频段组合更多,多频多制式长期共存。
这会导致现有的抱杆上设备数量众多,5G模块部署空间受限。针对部分市场天面空间极度受限的场景,华为通过M-MIMO与传统天线的融合,Sub-3G超宽频产品创新,一杆Sub-6G全频谱极简部署,实现极简站点再升级,降低站点部署成本。同时,通过频谱、制式、节能的智能协同再升级,实现全网用户体验与能效双优。
发现三:5G用户将爆发式增长,未来需要保证多用户的一致性体验。
随着用户渗透率的不断提升,5G网络将逐步进入中载或重载,这时就需要保证多用户的跨代体验连续性。华为通过算法创新,最大化M-MIMO性能潜力,在高用户密度、高干扰强度场景下,实现多用户极致体验再升级,最大化网络性能。
发现四:5G To B,N维能力按需灵活部署再升级。
相较于传统网络,行业中各种物的联接,不仅需要一张普遍覆盖网络,支撑物联终端的海量连接,同时在局部场景,业务体验从单一的速率维度,扩展到包括上下行速率、端到端时延、定位等多维度。
同时,多样性网络能力按照服务模式的组合,对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为通过5G To B Suite解决方案,将自动化带入到To B网络“规、建、维、优”的各个阶段,实现主动端网运维和行业网络的智能精准规划。
甘斌指出,5G网络实际上是一张1+N的极简网络——1张普遍覆盖的宽管道、N维能力按需叠加的极简5G目标网络。
5G是面向未来十年的一项技术,因此会随着业务不断衍进进行相应升级。
甘斌在沟通会上指出,3G时代,HSPA实际上是3.5G;4G时代,NB-IoT实际上是4.5G;在MWCS上,华为也将参与到5.5G标准制定中。
2020年11月,在2020全球移动宽带论坛(MBBF)上,华为曾介绍5.5G构想,在原来eMBB、mMTC、URLLC基础上提出增加了UCBC、RTBC、HCS三个角度。
2021年是5G演进关键的一年,Rel-18将会在今年定义,开始在做SI。我们需要与业界合作伙伴一同定义5.5G技术。
一个标准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标准大版本制定需要1.5-2年,这个标准出来后产生产品又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我们即使现在开始定义,最终5.5G出现也要到2025年。
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9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