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传统的内燃机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最大的优势之一或许就是环境友好了。但不知你是否考虑过,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还远未广泛普及的今天,发电本身也会引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根据用电时间的不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可能相差悬殊。
根据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研究,假设有一辆电动汽车,选择在下午4:27给汽车充电,那么因为这次耗电行为最终将产生2.1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是,如果将这个时间稍微推迟,选择在晚上8:14分充电,这时的二氧化碳排放则只有1.2磅,减少了大约42.8%。这看似只有0.9磅的差距,微乎其微,但成千上万的电动车、家用电器等耗电设备加在一起,就会组成一个可观的庞大的数字。
正是基于这一点,加州伯克利大学参与研发了一套非盈利性的智能化电网用电分析系统——WattTime,旨在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帮助用户免费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目前电网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供电方式:水力、风力、太阳能和核电站等清洁可再生的供电方式,以及火力燃煤发电等传统的供电方式(显然只有后者会排放二氧化碳)。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用电时间,两类方式占据总供电量的比例也会不同。例如一般在城区晚间的用电高峰,传统发电的占比就会增大,从而引发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为了做到智能化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WattTime使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集合对其算法进行训练。其中一个集合是全美106个供电市场的用电数据,包括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每个时段的耗电信息;另一个集合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长达40年的环境检测数据,包括了美国境内所有传统发电厂每小时的污染排放记录和化石燃料的使用记录。WattTime能够对这两个数据集合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用户具体的用电时间和地理位置,智能评估由此引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给出最环保的用电建议。
据雷锋网了解,目前,WattTime已经将自己的核心算法和云计算平台开放出来,并且与多家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制造企业达成了合作。这样,在用户使用内置了WattTime技术的充电桩充电时,系统就会根据当前的电网用电情况,智能安排充电时间,在保证充电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温室气体的排放。
一家与WattTime达成合作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厂商eMotorWerks对外宣称,其JuiceBox Green产品相比传统的充电桩可以减少最多60%的二氧化碳排放。
事实上除了电动汽车充电桩,WattTime已经将这项环保技术推向了更多领域。例如来自加拿大的智能恒温控制器制造商Energate,他们将WattTime的技术引入了自家的暖气和空调设备,一款全新设计的产品也正在芝加哥筹备中。此外,包括美国本土知名的能源贮存技术研究公司Advanced Microgrid Solutions在内,多家相关领域的企业也都在与WattTime进行合作洽谈。
WattTime对合作伙伴保证,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使用他们的技术也能减少至少5%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根据WattTime的创始人之一Gavin McCormick的介绍,在诸如夏威夷这类太阳能发电已经大面积普及的地区,使用WattTime甚至可以完全消除二氧化碳的排放。
此外,WattTime还对合作厂商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环保要求: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最核心的产品出发点。因为研究显示,如果厂商将价格最优惠作为产品的设计核心的话,不但不能减少,反而相比传统方式造成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图示为WattTime调查的新英格兰地区的耗电和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显示基于价格优化的结果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雷锋网获悉,WattTime的下一步计划是为清洁可再生的发电方式提供选址参考。因为根据他们掌握的数据和算法,可以方便地预测出在哪些地区部署太阳能、风能发电站更具优势,更可能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
目前,WattTime已经通过科罗拉多州的一家研究机构向一些新能源相关的投资方提供了意见参考。但Gavin McCormick表示,如果想要大规模地转变能源领域的投资方向,引导他们更多地转向清洁能源,必须要有一份完整且全面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从数据上证明合理规划用电确实能减少碳排放。
好消息是,在过去的6个月中,WattTime已经从GHG(Greenhouse Gas Protocol)拿到了这份报告。Gavin McCormick表示,正像WattTime的目标不是为了盈利一样,GHG对使用这些数据唯一的要求也仅仅是:推动人们更科学、更环保地利用电能。
来源:ieee
【兼职召集令!】
如果你对未来充满憧憬,喜欢探索改变世界的科技进展,look no further!
我们需要这样的你:
精通英语,对技术与产品感兴趣,关注人工智能学术动态的萝莉&萌妹子&技术宅;
文字不求妙笔生花,但希望通俗易懂;
在这里,你会收获:
一群来自天南地北、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前沿学术科技动态,每天为自己充充电;
更高的生活品质,翻翻文章就能挣到零花钱;
有意向的小伙伴们把个人介绍/简历发至 guoyixin@leiphone.com,如有作品,欢迎一并附上。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0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