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用户越来越注重隐私的保护,因此 VPN(无论免费还是付费)成了许多人接触网络世界的密匙。不过,许多人用起 VPN 来是病急乱投医,因此坏分子们也打起了坏主意,他们盯上了你的数据,而且让人无语的是,VPN 上的数据泄露都是偷偷摸摸的,如果不用工具测试都无法发现黑客们在背后做的手脚。
不过,如果没有擦亮眼睛可能就会用错工具,拿到的信息都是误导的。下面就要我们一步步告诉你,这些无良工具是如何误导你的,当然还会一并教你如何擦亮眼睛不被骗。
赛博世界处处有坑,心累,各位看官上眼吧。
什么是 DNS?DNS 泄露又是什么?
DNS 的功能其实很复杂,解释起来有些麻烦。你需要知道的是,DNS 系统的基本目的很简单。
DNS 工作起来就像个互联网的通讯录,它是用户设备与浏览器之间的中介。当用户通过域名搜索信息,比如 Hackread.com,浏览器就会与 DNS 服务器相互作用,后者会将域名转化进 IP 地址。这一步中 DNS 服务器必不可少,因为浏览器只能通过 IP 地址才能载入互联网资源。
有了 VPN 连接,ISP DNS 服务器(大多数设备的默认服务器)就能“搭上”匿名 VPN DNS。通过这一步骤,就能保证用户的浏览器活动和身份在 ISP 和其它互联网实体面前“隐形”。不过,VPN 太脆弱了,你的 DNS 可能会在使用 VPN 或其它隐私工具时遭到泄漏。
DNS 泄露时,VPN 肯定连着隐蔽的 DNS 请求呢,不过由于某些原因,这些请求被发去了 ISP DNS,而非匿名 DNS 服务器。确实,你能通过一些测试工具发现 DNS 泄露,但有些 VPN 卖家正是利用这点,借测试工具之手推销自家产品。
借分析结果嗅探无良工具
当然,我们并非让大家直接抛弃测试工具。在严重数据泄露发生之前,它确实是发现 DNS 数据泄露最好的工具。不过,一旦工具没选对,出来的结果可能会让你蒙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个生成误导性 DNS 数据的原因:
你用的工具本身也经营 VPN 服务,它们想通过测试数据顺便推销自家产品。
只要不是独立第三方工具,都有可能被 VPN 服务商包养,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公正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占了这两条的测试工具也有靠谱的。
为了让大家多个心眼,我们还是直接把分析 DNS 测试结果与寻找可以数据的方法放出来吧。
第一步,检查你真正的 DNS IP,这里可别连上 VPN。这一步无需太敏感,任何 DNS 泄露测试工具都能用。
第二步:连上你的 VPN,再随便选个 DNS 测试工具。
第三步:等待几秒种,直到测试工具跑完一遍。
结果出来了,准备对比你的 VPN DNS 信息吧。如果结果中包含 DNS IP 和位置(根据你的 VPN 服务器),那么你的 DNS 就没有泄露。不过,如果你找到了与你真实 IP、位置或 ISP 对应的信息,那么你的 VPN 就在出卖 DNS 信息了。
既然这么简单,还有什么让人迷惑的地方呢?
你在这里感觉迷惑是因为虽然结果看起来没问题,但屏幕上却出现了危险标识(一般是红色的),指示你的 VPN 正在泄露 DNS 或其他数据。许多人就是在这里蒙圈了,他们根本就没分析信息。
提醒你一下,在这里可别被吓到了,因为只要你的 VPN 工作正常,真实数据就不会泄露。因此,任何工具显示的都是错误警告,但屏幕上的 IP 确实属于你的 VPN 服务器。
图文并茂举个例子吧
为了让大家完全掌握分析技巧,我们还找了一些测试工具来验明正身,它们可都是搜索 DNS 泄露测试工具时在浏览器上最先蹦出来的。
在分析结果前,我们先交代下背景,这次测试用了两个 VPN——ExpressVPN 和 PIA VPN,服务器则完全相同。结果显示,这些工具中还真有蛀虫。
1 – DNSleaktest.com(权威工具)
虽然 DNSleaktest.com 也在打 VPN 广告,但它们可没收钱帮人办坏事,展示的结果没什么问题(如下图)。
从结果来看,用到的美国服务器及该位置的 IP 都没错,这就意味着 DNS 没有泄露。此外,该工具也不会出具结果声明,用户自己判断就好,这样就免去了出现误导信息的可能。
2- IPleak.net(权威工具)
IPleak.net 也是一身正气,不包含任何误导数据或声明(如下图)。
3- DNSleak.com(误导性工具)
DNSleak.com 就有点手脚不干净了,它们在推销 PIA VPN 时,也顺便修改了测试结果误导用户(如下图)。
使用 ExpressVPN 时就显示危险,使用 PIA VPN 时则一切正常:,明显是收了钱
结语
由于资源有限,本文中只测试了一部分工具,也许后来它们改邪归正或彻底黑化了也说不定。所以,在对待 DNS 泄露这个问题上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乖乖分析测试结果吧。
Via. Hackread
雷锋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雷锋网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1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