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AI科技评论按,目标检测作为一个基础的计算机视觉任务,在自动驾驶、视频监控等领域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流的目标检测方法都严重依赖于在大规模数据集(如ImageNet)上预训练初始模型。而在DSOD: Learning Deeply Supervised Object Detectors from Scratch这篇论文中,作者通过分析深度检测模型从头训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个原则,他们根据这些原则构建了DSOD模型,该模型在三个标准数据集(PASCAL VOC 07, 12和COCO)上都达到了顶尖的性能。这篇论文已被ICCV2017收录。

在近期雷锋网 AI研习社的线上分享会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Ph.D沈志强为我们带来了对DSOD的详细解读,与此同时也介绍了他在CVPR 2017和ICCV 2017上的一些其它研究工作。

沈志强,复旦大学Ph.D,UIUC ECE系访问学者,导师Thomas S. Huang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视频描述、细粒度分类等),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他曾在因特尔中国研究院(Intel Labs China)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研究,期间合作者包括研究院Jianguo Li博士和在读博士生Zhuang Liu等。

分享内容:

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最新的工作DSOD,这篇论文已经被ICCV 2017 所收录。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众所周知,计算机视觉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分类,包括目标分类、定位、目标检测、实例分割,前两个分类是针对单个目标,后两个分类是针对多个目标,DSOD主要是针对目标检测。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说到目标检测,大家可能会想到如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R-CNN、Faster-RCNN、YOLO、SSD。下图是关于他们的一些介绍。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ImageNet预训练模型的限制:一是模型结构是固定的,你不可能改变它的结构,二是会有learning bias,三是会出现domain不匹配的情况。我们的思路是从头训练检测器,但是我们用R-CNN和Faster-RCNN都没能得到较好的表现。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简单回顾下Rol pooling,如下图所示: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它其实就是一个max pooling: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可以在下图中看到forward和backward情况,把Rol pooling去掉这个框架就类似于YOLO和SSD。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几个原则:一是Proposal-free。去掉Rol pooling,虽然对模型的表现影响不大,但这一点非常重要。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二是Deep Supervision。采用Dense Block,能避免梯度消失的情况。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三是Dense Prediction Structure。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特征包含更多信息。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四是Stem Block。采用stem结构,好处是能减少输入图片信息的丢失。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下面是DSOD整体结构: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这是我们做的一些对比实验,可以看到增加这些结构之后性能提升的百分点: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下面是在PASCAL VOC2007上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Faster-RCNN和R-CNN速度很慢,YOLO和SSD的速度非常快,但是mAP不高。最下面是我们没有用预训练模型做的一些对比实验,可以看到Faster-RCNN和R-CNN均以失败告终,最后的一行的实验加入COCO后mAP值提升,说明DSOD模型本身的泛化能力非常强。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下面是在PASCAL VOC2012上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DSOD有不错的mAP值。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接下来是在COCO上面的一些结果,对比起来DSOD的也有很好的性能。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最后是一些实际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到bounding box对目标的检测非常贴合。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abs/1708.01241

代码:https://github.com/szq0214/DSOD

模型可视化示例:http://ethereon.github.io/netscope/#/gist/b17d01f3131e2a60f9057b5d3eb9e04d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最后简单介绍下我们在CVPR 2017的相关工作Dense Video captioning,主要是做视频描述。在视频当中包含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一致,因此视频描述相对来说会比较困难。下图是一些示例。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具体细节大家可以参见我们的论文Weakly Supervised Dense Video Captioning,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704.01502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接下来是我们在ICCV 2017上的工作,主要是做网络压缩。我们用了一个衡量channel是否重要的值来训练模型,然后剔除掉不太重要的特征层。论文代码我们也放在github上了。具体细节大家可以参见论文Learning Efficient Convolutional Networks through Network Slimming,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708.06519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本次分享的视频如下:

雷锋网 AI科技评论整理编辑。


复旦大学Ph.D沈志强:用于目标检测的DSOD模型(ICCV 2017) | 分享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2869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30日 19:57
下一篇 2021年8月30日 19: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