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于 2019 年 8 月。大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科创委、鹏城实验室及科技部指导成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办,大赛立足国际视野,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创造氛围,促进产业、学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融合发展。
大赛以「AI 赋能视界」为主题,分为「AI+4K HDR」和「Person ReID」两个赛项,每个赛项的总奖金池金额 268 万,其中一等奖高达 100 万,无疑是今年国内总奖金和一等奖金额最高的人工智能赛事。
初赛概述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自开启报名以来,吸引了共计 4,253 人报名参赛。选手涵盖各大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来自全国 32 个省市自治区以及 12 个海外国家的选手踊跃参与报名,大赛影响力深远。
初赛进程中选手在赛事讨论区和大赛官方赛群中积极交流参赛经验,推动了 CV 领域先进算法的不断更新和迭代。双赛项共计完成了 16.3 K 次结果提交,优秀的算法经验在大赛中得以积累和沉淀。
初赛中期对优秀团队进行了选手采访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手参赛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并有选手表示本次比赛赛题与学术工业的研究热点不谋而合,而且数据集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在参赛过程中获益匪浅。
为了营造更好的竞赛交流氛围,在初赛的各重要环节都相应筹办了活动,如线上培训、内容征集、每周之星等,对其中有积极贡献的选手都发放奖品进行鼓励。
一、大赛报名情况
1.1 总体情况分析:
报名从 10 月 17 日开始,至 11 月 29 日截止,视频/视觉赛道的两个赛项共计 4,253 人、3,017 支团队报名。其中 AI+4K HDR 赛项共 1,601 人、1,082 支团队,Person ReID 赛项共 2,652 人、1,935 支团队。
1.2 深入分析:
1.2.1 报名情况分析:
初赛前半阶段比后半阶段报名更加踊跃,前半阶段平均每日报名数约为 160 人,后半阶段平均每日报名数约为 70 人。
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 23 个省、4 个直辖市、5 个自治区的选手参与,大赛影响力辐射全国。
另有 50 余名参赛选手分别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总计 12 个海外国家。
1.2.2 报名选手信息:
学生人数为 2,826 人,在职人数为 1,427 人
参加本次大赛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的合计 376 所高校,其中参赛人数最多的十所国内高校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大,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加本次大赛的在职人员共来自业界 800 余家公司,其中参赛人数最多的十所国内企业为华为,上汽,阿里巴巴,格灵深瞳,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自动化所,成都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京东,百度,美团,同时,也有 13 支来自外企工作人员的团队和 8 支由自由职业者组成的团队参加了本次的比赛。
二、大赛初赛表现
2.1 总体情况分析
Person ReID 赛项:共 14.8 K 次有效提交,A 榜 Public 榜最高分 0.906 分,B 榜 Private 榜最高分 0.86 分。
AI+4K HDR 赛项: 共 1.5 K 次有效提交,Public 榜最高分 94.02 分,Private 榜最高分 88.87 分。
2.2 细项分析:
2.2.1 总体的提交数:两个赛道共计完成了 16.3 K 次提交
2.2.2 客观评审总体情况
AI + 4K HDR 赛项:使用视频评价的行业标准评价指标 PSNR、SSIM、VMAF 进行综合打分,归一化并分配权重后进行客观评审,综合衡量图像与标签图像的像素级一致性及结构相似度,同时考量视频主观质量。
Person ReID 赛项:采用 ReID 领域标准评价指标 Rank1 和 mAP 进行综合打分,最终客观成绩为两者的加权和,综合评价第一返回结果的准确率和前 200 个返回结果的平均精度的均值。
2.2.3 主观评审情况
技术委员会专家和鹏城实验室、腾讯视频、平安科技、云天励飞、创维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单位专家构成评审组,进行大赛初赛的评审工作。
从赛事筹备之初,组委会就系统性的构建了完备的评审机制,技术委员会由该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专家组成。
大赛初赛主观评审采用“通过/淘汰”制。每赛项分别有多名老师专门负责算法/代码审核,对双赛项初赛排名靠前团队提交的主观审核材料进行了严密的筛查,通过了解其算法思路、代码实现等项目细节,判定其初赛客观成绩有效性。
AI+4K HDR 赛项还设置了严格的视频主观质量审核环节。由多位行业内专家组成了主观视频质量评审专家小组,对相关作品进行了多维度的视频质量审核,对作品中出现了画面整体严重偏色、异常错点、严重噪斑、异常色块、扭曲、形变、边缘及线条出现严重锯齿等多种异常情况的团队进行了剔除。
为了保证评审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所有选手提交的主观审核材料,都将至少由两位不同的评审老师进行逐一评审。
若两个评审组老师都认定为成绩有效,作品成绩为有效,通过评审;若两个评审组老师都认定为成绩无效,则作品成绩无效;若两个评审组老师对同一个作品出现不同评审结果,则会联系出题老师、选手进行作品信息细节的确认、沟通,最终由会审环节最终判定成绩是否有效。
同时,主观评审也设计了反馈沟通机制。评审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或者需要选手提供更多信息、材料,评审老师直接联系竞赛平台辅助联系相关选手,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和沟通,评审中可以从选手处得到及即时反馈,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成绩误判的情况发生。
双赛项专家会审后,最终筛除相关无效团队后,双赛项分别确定了初赛晋级的 100 支队伍。
2.2.4 作品亮点分析
AI+4K HDR 赛项:排名靠前的团队的基础代码为 EDVR,并且在基础模型之上引入了其他的网络结构和模块以更好地恢复高频信息,同时考虑到视频当中例如转场的特性,对训练数据与模型生成的结果进行了一定的预处理和后处理。
Person ReID 赛项:前排的选手的团队工程结构清晰,在基础模型之上采用多个模型融合的方法完成建模,并结合了全局与局部的多特征,并对于根据数据集的特质采用如不同的数据增扩方式、损失函数的结合、网络结构的微调、训练方式的变化等训练技巧。
三、初赛亮点
3.1 大赛活动
初赛期间,为提升参赛选手的参与感和活跃度,大赛组委会为选手提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运营活动,并通过邮件、站内信、赛群通知等高效触达所有参赛队伍,使参赛选手在初赛各阶段都可以参与到大赛的竞争氛围中。
3.1.1 大赛学习专栏
大赛组委会为大赛参赛选手特意开辟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学习专栏,旨在为选手提供详尽的学习资料,并引导选手不断优化模型,提升参赛成绩。
专栏内容紧扣赛题背景,主要分为赛道背景介绍、CV 领域赛题与数据集的展示、赛题经典方法介绍、赛题经典指标解读四个主要方向,为参赛选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
专栏内容也会随赛事进程而定期更新,使选手在参赛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收获具有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节约了他们搜集信息与学习资料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选手们的参赛水平与效率。
3.1.2 线上培训活动
AI+4K HDR 赛项的线上培训 & 直播活动于 11 月 9 日下午圆满结束,由北大老师主讲,为参赛选手深入讲解人工智能超分算法/编解码等核心技术/最新算法模型/比赛攻略及答疑。
直播期间人气峰值非常高,有 110 人提出问题并获得老师的答疑。不仅直播课堂的氛围很好,老师倾力为选手答疑,课程的录播视频也已在各大公开课、视频网站上线,上线至今收到近 700 次的观看。
3.1.3 有奖征集活动
有奖征集活动旨在征集 CV 领域的高质量内容,促进选手间有创意的想法和思路的交流,并可以集中收录在大赛专栏作为选手后期的学习资料。
有奖征集活动共计 3 个阶段,在刚结束的第一阶段中,选手们集思广益贡献了 12 篇优秀内容,每篇内容的平均阅读量高达 500 人次,构建了选手之间乐于分享的良好氛围。
3.1.4 每周之星活动
为促进选手积极提交结果文件,从 2019/11/15 开始至初赛结束共 3 周时间, 大赛榜单排名前 50 的参赛队伍都将获得「每周之星」奖项,奖品为腾讯视频会员权益。
3.2 参赛选手采访
初赛阶段两个赛项针对优秀选手都进行了详尽的采访,采访内容囊括选手的参赛体验和参赛思路的具体分享,希望以此作为参考,启发更多选手去尝试新思路,提升参赛成绩。
AI+4K HDR 赛项
AI+4K HDR 赛项采访了来自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优秀团队,两支团队针对人工智能在 4K/高清视频处理方向的发展前景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Person ReID 赛项
Person ReID 赛项采访了一支职业参赛团队,队员表示本次比赛的评比方式简单,提交结果不限制框架,可以很好的提升大家的参赛体验。受到此次大赛的赛题引导,选手也表示后期会更加关注 CV 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落地,以及给生活生产带来的实实在在收益。
「AI+4K HDR」赛项官网:https://www.kesci.com/home/competition/5d84728ab1468c002ca1825a
「Person ReID」赛项官网:https://www.kesci.com/home/competition/5d90401cd8fc4f002da8e7be
AI 大赛复赛已于 12 月 9 日中午 12:00 开启,复赛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9 日中午 12:00 至 2020 年 1 月 3 日中午 12:00。相信接下来的复赛竞争将更加激烈,请大家密切关注大赛官网或者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的相关主题报道,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大赛的最新消息,敬请关注。
。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3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