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作者:靳庄、刘华玉,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来没想到,一直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蛐蛐,也是一门大生意。
蛐蛐“李佳琦”
每年8~9月是蛐蛐旺季。朱老板都会从从杭州跑到蛐蛐产地山东进行蛐蛐收购。
与那些去产地收购和交易蛐蛐的顽主不同,今年朱老板这次来山东是为了挖掘更优质的供应商,吸引他们走进他在一家电商平台的直播间。
换句话说,这次朱老板更像是一个中间商,帮蛐蛐爱好者们搜罗品相好的蛐蛐从中赚取差价。
“现在国内网络销售蛐蛐中,我的规模是最大的,我一天要开6场直播,每天都直播十几个小时。”朱老板的赚钱模式也非常简单,直播间每成交一单,朱老板都从中抽成20%左右。“我的供应商都是合作多年的,现在一共积累了20多家稳定货源,我对供应商的挑选也很严格,不希望有些人通过我的平台牟取暴利。”
朱老板还在产地培养了四名主播,这四名主播都是朱老板从合作的供应商中选的“苗子”。他们对蛐蛐都有很深的了解,又会使用直播工具,每天在产地抓到品相好的蛐蛐后,就通过开直播的方式把蛐蛐卖出去。
不仅朱老板团队赚足了钱,那些活跃在田间地头抓蛐蛐的供应商们也都发家致富了。“我有一个合作多年的山东供应商,从2016年开始做蛐蛐生意,到现在已经买了几间商铺,开的都是豪车,钱都赚野了。”朱老板如此表示。
壹览商业了解到,今年仅仅8~9月,朱老板的直播间销售额就高达300万,他也被同行戏称“蛐蛐李佳琦”。
竞价拍卖蛐蛐
山东乐陵的村民王力是朱老板的供应商之一,他的团队有十人左右,每年靠蛐蛐旺季来大赚一笔。王力大部分时间都头戴着矿灯,在田间地头听蛐蛐叫声,光听声音就能判断出蛐蛐的好坏。“今年雨水多,收成没有往年好。”跟种庄稼一样,卖蛐蛐也是看天吃饭。
据王力介绍,每年这个时候,村里会停满了来自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河北等省市的私家车,这些老板们手里拿着几十个蛐蛐笼子,要在村里住上十天半个月,直到收够数量了才肯回去。
相较于之前卖给远道而来的老板们,王力现在都直接在朱老板的直播间拍卖。除了品相非常好的蛐蛐在产地直接被高价买走外,大部分蛐蛐通过直播间拍卖的价格都比产地直卖的价格高。
“我们只采用竞拍的模式卖一口价模式不适合卖我们这样的蛐蛐。”关于蛐蛐的定价,便宜的普遍在几十到几百左右。好的蛐蛐,也有高达几万块的。对于蛐蛐的成交量,朱老板非常自信,“做大了以后,我们的资源越来越好,现在单日销售额都有5万元,每年的销售额在300万元左右。”但每年,朱老板只做两个月蛐蛐旺季的生意,所以这300万实际上仅是两个月的销售额。
朱老板在微拍堂的店铺,对每一只蛐蛐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类别、尺寸/规格、产地、品种、发货地、运输方式、牙齿描述、蛐蛐介绍、价格、邮费说明等等,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直播间问,都会得到回复。
在朱老板的店铺里,在售的蛐蛐一共有40只,是用于当天直播拍卖的。即将截拍的也是40只,到目前最高竞拍价格蛐蛐编号为“南北斗蟋(化1)A152”。截至发稿前,这只蛐蛐被加价的16次,拍出了800元的高价。还有几个小时竞拍结束,出价最高者就是这只蛐蛐的主人了。
编号为“南北斗蟋(化1)A152”的蛐蛐将由朱老板的供货商从产地直发到买家手中,蛐蛐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由朱老板承担后果。
蛐蛐的经济价值
朱老板经营蛐蛐生意已经有五年了,他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层也是覆盖老中青三个阶段。朱老板秋虫会店铺粉丝数量2.2万,即便半夜12点打开秋虫会的直播间,都有700多人在看直播。
“因为我现在做的规模比较大,每天都有单只蛐蛐成交价在万元以上。”蛐蛐被炒成天价的案例非常多:卖到11万的天价蛐蛐、蛐蛐比黄金还贵、一只蛐蛐的收入顶一年,这些夸张的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各个产地上演。
事实上,蛐蛐生意从未断绝,甚至成为了某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以山东宁阳县为例,据统计全年虫客(蛐蛐相关产业的人)在吃、住、行、购、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能给全县带来6个亿左右的产值。在淘宝、拼多多上也随处可见销售蛐蛐的商家,多数商家订单数量过万。
在某平台上经营蛐蛐生意的张建业告诉壹览商业,他的客户群体主要有四类:一是在小圈子里斗着玩儿;二是有筹码的赌斗;三是用来当作宠物听声,也被称做鸣虫;还有就是买来用作宠物的口粮。前两种必须挑选好的野生蛐蛐,后两种一般是白虫。所谓白虫,其实就是人工饲养的虫,没有斗性。
如果是新人入行的话,可以选择普通的蛐蛐开始玩。但对于行家来说,笼型大、体轻、牙大、头大、皮色一体的蛐蛐才是品相好的。像这种标准的蛐蛐,长度够4.8厘米就能到卖一千元,但这种蛐蛐抓捕难度也大。“这样的蛐蛐一千条里也碰不到一条。”张建业如此表示。
到白露时,蛐蛐就陆续进入斗场了。在斗场,蛐蛐分将军、帅和虫王。在相同层次的斗场,斗赢8次称将军、9次为帅、10次以上就是虫王。如今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今年斗赢了的将军、帅和虫王就成为了顽主们第二年挑选蛐蛐的样本,因此也就抬高了蛐蛐的售价。
“鸣虫不具备经济价值,所以不会被拍卖。但具备打斗属性的蛐蛐可以为一些人带来利益,所以这个东西就特别值钱。”朱老板只做斗蟋生意,“我现在也不斗蛐蛐了,如果我卖蛐蛐的同时还斗蛐蛐,买家会觉得我把好的蛐蛐留给自己,不好的蛐蛐才卖出去。”
前两年,宁阳县一只蛐蛐卖到11万高价的新闻吸引了很多人关注。朱老板表示,这种高价蛐蛐肯定是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这只蛐蛐是现场成交的。现在一些上海的顶级玩家都是上市公司老总,他们都不缺钱。蛐蛐本身肯定不值11万,但是通过高价买蛐蛐一方面能炒作,一方面在小圈子里也能再转手卖出去,肯定不会赔钱。
但你很难想象这么高价的蛐蛐生命周期只有100天,即便花11万收的蛐蛐也只能活100天。于是,为了让购买的蛐蛐快速发挥经济价值,顽主们又是给蛐蛐“洗澡”,又是给它们找“女朋友”,以此来提高蛐蛐的兴奋程度使其更加有精力去打斗。
“蛐蛐生命周期短,饲养难度大,买到手的第二天死掉都不一定,而且他11万买的却也不一定百战百胜。养护程中也会发生意外,比如说它把头撞破了,风险很大的。”朱老板认为斗蛐蛐的魅力就在这里,不是花最高的价格就一定能买到最好的东西,不是花最高价格买的蛐蛐就一定能斗赢。
随着蛐蛐产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参与到这个产业,蛐蛐大县宁阳县的刘星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刘星还是在一二线城市漂着的外乡人,后来决定回家做蛐蛐生意。回到宁阳后,他在宁阳县泗店镇开了一家店铺,销售蛐蛐用具,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现在一年足有千万元营业额。除了在泗店零售外,他还是网上大大小小蟋蟀用具店铺的供货商。
斗蛐蛐是文化还是赌博?
斗蛐蛐文化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在国内,西安、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河北、山东、北京的蛐蛐文化都发展的比较成熟。国内的文化古都、靠近文化古都的城市都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比如,西安是唐朝的古都,北京是清朝的帝都,杭州是南宋的都城。
如今,斗蛐蛐已经成为一种日常消遣的游戏。每年八九月份,斗蛐蛐组织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超过20个网站提供有关培育蟋蟀的技巧细节。
据山东省宁阳蟋蟀研究机构的调查,2010年有超过4亿元资金用于蟋蟀买卖和保养。目前山东省有十几个蟋蟀市场,但蛐蛐著名产地是山东宁阳、宁津和乐陵。这里气候和水土适宜培育有突出优势的斗蟋,能够卖到很高的价格。在这个圈子里,最铁杆的玩家奔赴山东寻觅良种。
然而,这场斗蛐蛐狂热还伴随着阴暗的一面:非法的黑市比赛吸引来成批的赌徒。2019年九月,江苏警方打掉了这样一个聚赌点,拘留了79人,抓捕了100名参赌人员。据警方透露,庄家每回合的下注能达到1万人民币,而玩家的赌注总共可以超过十万元。
如今,通过直播平台斗蛐蛐、打着棋牌室的幌子斗蛐蛐的行为也非常常见。朱老板表示,这些行为都是被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的。随着蟋蟀赌博兴起,业余买家需要支付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只成色十足的好蟋蟀价钱超过一匹马,我们都没它们吃得好。”
“不是说你有钱就能买得到好蛐蛐,最重要的是要有熟人关系。蛐蛐市场以假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拿人工饲养的蛐蛐当野生来卖,骗刚入门的新玩家。”人工养殖的蛐蛐一年四季都有,但朱老板只在8~9两个月旺季出来卖野生蛐蛐,其他时间,朱老板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
在很多人看来,斗蛐蛐是一个很矛盾的运动,一边是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一边是踩着红线赌博,一边是带动当地旅游业,三者之间很难平衡。在蛐蛐产地,尤其是山东的几大蛐蛐交易市场,每年八九月份就会吸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蛐蛐爱好者,自然而然地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同时又可以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所以当地政府对这样的活动也是大力推广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览商业(ID:yilanshangye),作者:靳庄、刘华玉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3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