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北交所,京沪深三大金融中心竞争格局如何变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财富(ID:newfortune),作者:刘鲜花,原文标题:《北京再添 “王炸”!设立北交所,京沪深三大金融中心竞争格局会否生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9月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说,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意味着除沪、深证券交易所外,中国资本市场再添一证券交易所。网友调侃,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率先实现“三胎”。

在没有推出证券交易所之前,北京已经拥有无可比拟的金融资源优势。在证券交易市场的相关产业链上,一级市场的明星机构、待上市的科技创新企业数量,北京都遥遥领先,再配备证券交易所,增加二级市场退出通道,助力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北京的优势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补齐短板,北京金融实力再添王炸

在中国内地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金融中心三足鼎立格局,地位相对稳固。

2019年,新财富推出“中国城市金融力TOP30排行榜”,用量化的指标,描绘30个一二线城市所处的金融梯队、优劣势与发展空间等。榜单显示,北京金融实力位列第一,与上海、深圳一起成为毫无争议的第一梯队。

从京、沪、深三大金融中心的金融实力对比图来看,北京在金融机构实力、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三大指标上均遥遥领先,而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资金总量、资本活跃度等指标上,优势不明显,甚至有些指标与沪、深相比稍显落后,这与北京没有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缺乏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市场不无关系(图1)。如今,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补足这一短板,未来金融实力有望获得长足提升。

图1:北京、上海、深圳金融实力对比

数据来源:“2019新财富中国城市金融力Top30排行榜”

我们且先来看看京、沪、深三者现有的金融竞争实力。

作为中国的TOP3城市,2020年上海的GDP达到3.87万亿元,比北京高出26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166.2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8.5%;北京的金融业增加值略高于上海,达到718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9.9%;深圳无论是GDP,还是金融业增加值,和北京、上海相比,还差了一个量级,GDP少了万亿元,而金融业增加值为4189.6亿元,比上海、北京少了3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1%(表1)

可以看出,在三大城市中,北京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金融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

在金融机构实力上,北京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无论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类机构总部,还是以“一行三会”为代表的金融监管类机构,总部均设定在北京。这些重磅机构为北京带来了政策、信息和总量优势。

由于总部优势,北京的银行业总资产高达18万亿元,是上海的7.5倍,深圳的13倍;不过,上海、深圳在二级资本市场上的生态圈要好过北京。142家券商中,总部设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的分别有31家和23家和18家,合计占比超过一半,北京券商资产相对上海、深圳少了1万亿元;149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上海有66家,深圳32家,北京23家,按注册资本来统计,北京的公募基金只有上海的一半不到。

综合来看,北京目前在银行业上的优势突出,但在券商和公募基金上略处下风,这或与沪、深交易所所在地有较大关系(表2)

此外,在一级风险投资领域,无论是PE/VC机构的数量、管理基金规模,还是投资案例、投资金额,北京都是最耀眼的存在,红杉中国、鼎晖、君联等知名机构均在北京注册。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私募基金统计分析简报》,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注册地在北京、深圳、上海、浙江、广东的合计有9726家,占比64.9%,北京以2824家位列第一,占比18.8%,深圳和上海也分别有2399家和2288家,均低于北京(图2)

图2: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按注册地分布

而从管理基金规模来看,北京更以2.9万亿元居首,占比达1/4,上海和深圳的管理基金规模分别为1.8万亿元和1.5万亿元,分别占比15.8%和12.5%,均与北京有一定差距(图3)

图3: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按注册地分布

此外,从代表一级市场资本活跃度的PE/VC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也遥遥领先。2020年,北京地区的投资案例达到871个,投资金额达到2029.17亿元;而上海地区的投资案例为657个,投资金额仅约北京的一半,深圳地区的投资金额约为北京的1/4;2021年截至目前,北京的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也均高于上海和深圳(表3)

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实力、一级市场资本活跃度等指标均体现出北京在资本维度上的强大程度,而北京在产业上的实力更不可小觑。

北京上市公司占全国1/10,总市值占1/4,产业资本化程度高

上市公司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缩影,代表了当地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我们用各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当地的产业资本化程度。

截至2021年9月2日,北京、上海、深圳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位居全国前三。统计A股、港股、中概股在内的上市公司,北京共有728家,总市值达到42.46万亿元,数量和总市值均远高于上海和深圳,北京上市公司的数量占全中国的比例达到1/10,总市值更达到1/4,足以彰显出北京的产业实力(图4)

另外,上海和深圳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均超过500家,深圳以504家略低于上海的579家,但总市值18.84万亿元高于上海的15.48万亿元。

图4:北、上、深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比较

数据来源:Wind

独角兽占据全国4成,高新企业数超越沪深1万家,待上市企业资源丰富

北京证券交易所重在深化新三板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据Wind新三板专题统计,截至2021年9月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7304家,挂牌公司总市值近2万亿元。挂牌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工业、可选消费和材料行业,分别占比31.3%、28.6%、12.3%和12.3%。

而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所在地区来看,广东、北京、江苏分列前三,占比均超过10%。按注册地所在城市来划分,北京有954家挂牌企业,占比13.2%,居于榜首;上海拥有539家,占比7.5%;深圳的挂牌企业有371家。在挂牌企业数量上,上海约是北京的1/2,深圳则只有北京的1/3(表4)

除已经上市挂牌的企业外,北京在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创新创业企业的数量和实力上也独领风骚。

独角兽的数量和实力可以折射出城市创业环境、企业增量前景和行业发展趋势。《2020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已经达到586家,其中,美国和中国占八成,美国有233家,领先于中国的227家。

分地区统计来看,北京的独角兽数量最多,有93家,是全球独角兽最多的城市,超过第二名旧金山的68家。具体到中国,北京独角兽的数量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1%,估值占比更达44.4%。上海的独角兽数量次之,有47家,估值占比为15.4%;深圳的独角兽仅有20家,估值4740亿元,与北上的差距较大(表5)

另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升级的重要指标。据第一财经统计,北京、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天津、南京、东莞和武汉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TOP10城市。

2020年,北京拥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达28750家,比第二名深圳的18650家足足多出了1万多家,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5.8件,居全国首位。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7万家,排第三名,不过其每万户企业法人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80户,居全国第一。广州企业数量位居第四,拥有1.16万家,与京沪深相比,在高新产业上相对不够突出。

证监会负责人就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答记者问时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的基础制度安排,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二是畅通北京证券交易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  

在第三个目标中,现下市场大热的“专精特新”企业也迎来了资本支持新平台。

2021年7月底,工信部已公示三批国家级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地区统计来看,上海、北京、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厦门和东莞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TOP10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分别有262和257家,数量相当,宁波超过深圳,拥有182家,广州未进入TOP10,东莞与厦门数量相当,均有79家(图5)

图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地数量TOP10地区

数据来源:工信部网站

北京中选,区域发展格局或将调整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北京不仅拥有数量众多的国企和央企总部,拥有最多的上市公司和最高的市值占比,在创新创业上也呈现出勃勃生机,从独角兽到高新企业,乃至专精特新企业,其拟上市公司的资源储备在全国也最为丰富。

北京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位居各城市首位,占所有挂牌企业的比例达到13.2%;独角兽数量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1%;另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达2.88万家,超越沪深1万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有257家,与上海相当。可以说,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就在北京。这让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战略占尽地利优势。

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科创潜力也在进一步释放,表现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独立鳌头。而包括深圳、广州在内的粤港澳地区,在培育独角兽和科创企业上似乎暂处下风。

另一方面,作为四大行总部和 “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机构所在地,北京金融业发展程度高、金融机构实力强,在一级市场上以创投为代表的资本活跃度高。与上海、深圳相比,北京一直的缺憾是没有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市场。目前,新的证券交易所选址北京,既弥补了北京金融实力的短板,也有利于北京的科创热土借助资本市场发扬光大,而由此,北京的金融实力也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近年来,“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引发热议,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这两大区域也分别有沪、深证券交易所,在区域发展上增色不少。北交所带动北京在“资本—企业”两大维度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强化,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或可激发京津冀地区的创新活力,一定程度上带动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个核心城市群的竞合关系变化,更值得关注。

精选层挂牌公司全部转入,涨跌幅限制为30%

9月3日,证监会召开发布会,宣布就北京证券交易所有关基础制度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发行方式上,引入授权发行、储架发行等灵活发行机制。

证监会公众公司部主任周贵华表示,证监会坚持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设立后,精选层挂牌公司全部转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后续北交所上市公司由符合条件的挂牌公司产生。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依然是全国性证券场所,基础层、创新层公司仍然是非上市公众公司,后续北交所将不断提升制度安排,完善市场服务功能。

全国股转公司官网显示,截至9月2日,新三板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的挂牌公司分别有66家、1250家、5988家,合计7304家。

2020年7月,新三板精选层正式设立。一年多来,精选层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中小企业挂牌交易。北交所设立后,这66家精选层公司将全部转为上市公司,2021年半年报显示,其中54家公司实现收入增长,占比82%,12家增速超过70%。从这66家公司所属行业看, 分别有9家属于电子设备、仪器与元件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7家属于化学制品行业,6家为制药行业,行业集中程度相对高。

同时,周贵华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以差异化的制度安排,突出市场特色,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一是市场功能方面,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二是在制度安排方面,北交所制定契合中小企业的制度,坚持向沪深交易所的转板机制;三是在市场运行方面,以合格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结构会与沪深交易所有差异。

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杨喆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实行连续竞价交易,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自次日起涨跌幅限制为30%,增加市场弹性,坚持合适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促进买卖力量均衡,防范市场投机炒作。

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徐明表示,不同于会员制的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具有特色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全国股转公司统筹新三板的创新层和基础层,实行一体管理,独立运行,根据规定,制定的章程和上市公司等,将报送证监会。北京证券交易所实行公司制,未来将不断优化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提升透明高效廉洁的治理文化。

可以预见,未来,京、沪、深三地交易所将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格局。北京证券交易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沪深市场的主板将继续为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服务,科创板为硬科技产业板块的企业服务,创业板为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服务。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得到资本市场的助力,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也将向着更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财富(ID:newfortune),作者:刘鲜花

原创文章,作者:kepupublis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4011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4日 21:30
下一篇 2021年9月4日 21: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