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华为发布折叠旗舰手机Mate X2,搭载华为目前最高端的5nm制程的麒麟9000芯片,售价17999元起。
“我们准备了足够大的产能,每周、每月都在增加产能。”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但因为芯片供应不足的原因,超300万人排队预约,华为“一机难求”,抢到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毫不夸张地说,在其他手机厂商纷纷回暖之后,华为跳崖式的暴跌和之前的逆势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芯变”让一向强势领先的华为沦为最大输家。
与此同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永远不会出售终端业务,并指出终端不仅仅包含手机业务,而是很多业务的统称。“宁可转让5G技术,也不会放弃终端业务”,“不依靠手机,华为也能存活”。
应景的是,近日,华为首次公开提及此前传言已久“南泥湾”计划,即生产自救,包括在煤炭、钢铁、音乐等领域,并表示华为不靠手机业务也可以存活。
且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直接在网络爆料,称华为已经推出了“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宣布华为机器视觉要在智慧养猪上发力,AI使能养猪智能升级。
比茅台还难买&销量大幅下滑
2020年9月15日,华为麒麟芯片被正式断供。因为芯片不足,Mate 40虽然在很多渠道已被炒到8000元,仍然一机难求,且一经发售,马上就出现“出售即罄”的局面,甚至有用户调侃到,华为手机比茅台还难抢,现如今,更是300万人排队等着抢购售价一万八的Mate X2,华为手机的难抢愈演愈烈。
在美国禁令升级前,据2020年3月京东自营公布的数据显示,华为系出售80.2万台,占比38.5%,位列第一;相对比的是,禁令生效后,12月,华为手机销量暴跌70%,降至26.6万台。
且根据最新销售数据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华为手机在全球的销量骤降了42.4%,销量从第四季度的5,620万部直接下降到2019年的3,230万部。
IDC统计也显示,华为在全球市场市场份额排在了第五名,出货量3230万台。市场份额占比为8.4%,同比2019年的15.2%,市场份额有明显的下滑。而在此之前,第三季度,华为还位列第二名,一个季度的时间就滑落到了第五名。
显而易见,华为手机的出货量遭遇了很大的冲击。毕竟,就在2020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的销量还曾是全球第一。
本来因为5G技术的加持,华为手机拥有了绝对的先发优势,但禁令的原因,却让华为手机处于无“芯”可用的尴尬禁地,且至少到目前为止,华为依旧没有脱困,手机业务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为了缓解芯片危机,华为对华为手机进行限购,每个人只准购买2部华为手机;还忍痛割爱将旗下的荣耀手机全盘出售,以求生存。
最近,工信部显示了一款新的华为手机入网,代号为ANA-AL00,但是根据资料显示,这款手机是一款4G手机。而众多友商已经在5G手机产品上蜂拥而至,就连苹果都已经出了一代5G的iPhone了。
当然,也有有关人士爆料,华为P50设计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到量产阶段。以及
根据腾讯新闻报道,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芯片库存方面已经投入1800亿元,足够华为支撑一年的芯片供应。
但鉴于华为尚未彻底解决芯片危机,2021年华为芯片的出货量或将有进一步下滑,新产品出炉是否能解决华为的燃眉之急,也并不好说。
Canalys的数据就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华为(含荣耀)在中国的出货量为1880万台,市场份额为22%,虽然还是排在第一位,但是跟2019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4%,领先第二名的优势从22%缩短到了2%。
当然,华为方面一直强调,放手荣耀,并不意味着放弃手机业务,且在华为官宣余承东兼任云与计算BG总裁前一天,1月26日,华为刚刚否认了出售华为Mate和P系列手机业务。
但事实就是,华为将不得不面对手机业务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芯片的蝴蝶效应
2019年开始的禁令只是“开胃菜”,初期对华为的影响不大。但随后,直至2020年,美方商务部下发消息,要求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厂商,禁止向华为提供芯片设计和生产。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回应称,华为每年要消耗几亿支手机芯片。为此,华为目前的策略是用有限的芯片做无限业务的延伸,所以会采用限量发售的方式,确保市场参与性。从麒麟820E登场的情况看,华为也正是这样做的,只能在芯片上“挤牙膏”。
早前有媒体称华为手机业务撑不住了,将出售手机业务,并且称华为整体将回归 “政企”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再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业务。此后,华为迅速发文回应,官方表示华为完全没有出售手机业务的计划。
但随后,华为在2020年忍痛剥离荣耀。先是10月,网传华为准备以35亿美元出售荣耀部分股权,再到了11月初,网传华为将打包出售荣耀,当时的收购方也闹得沸沸扬扬,TCL、神州等等纷纷入局。随后,11月17日,华为官方正式宣布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
对于交割后的荣耀,在官宣的声明之中,华为卖掉荣耀后,将不会参与任何管理和决策,同时不再持有任何股份,也就是说这次出售是真正的彻底剥离,不存在藕断丝连。
华为官宣出售荣耀业务之前,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也曾刊发联合声明,称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值得一提的是,声明还指出“此次收购既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更是一次产业互补。”
在此之前,荣耀作为华为内部孵化的独立品牌,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相对独立运作,华为+荣耀双品牌作战,高端市场有Mate和P系列,中低端市场则有荣耀,在这种情况下,出售荣耀可以视为华为在美国政治打压之下的自救,而这也将改变华为手机的业务格局。
也因此,有相关传闻称,华为正在与由上海政府支持的投资公司牵头的财团会谈,就出售其高端智能手机品牌P和Mate进行初期谈判。据说谈判已持续数月,原因是就是因为芯片供应不足。
但任正非接受采访时直接表态,华为可以转让5G技术,但绝不会出售终端手机业务。而且任正非还解释,华为终端业务不仅限于手机业务,只要和人、物连接的都是,比如运用于汽车无人驾驶的激光雷达,家庭应用的煤气表、水表、电视机等。
在被媒体问到,“现在华为手机业务收入不可避免地在下滑,华为也在从其他新的机会点获取收入,您觉得这些收入是否可以对冲掉手机业务的下滑?如果是,需要经过多长时间?”任正非也表示,“我认为,今年就差不多了。”
只不过,形式比人强,关于荣耀任正非也曾表示,这是为了更多的供应商以及就业问题而考虑。
高通CFO Akash Palkhiwala也曾在财报会议上表示,随着华为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下滑,高通已经做好准备突袭华为空出来的16%芯片市场份额。
而从目前荣耀的具体表现来看,其正在摆脱芯片的束缚之中。在1月新荣耀发布之时,新荣耀CEO赵明表示,三星、微软、高通、MTK等供应商已相继与荣耀恢复合作。
也有媒体获悉最新消息称,荣耀与高通的合作事宜正在洽谈中,早些时候高通中国CEO更是表示:虽然荣耀品牌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拆分出来的新荣耀就是一家新公司,再加上新荣耀的成员本身就是行业人士,熟人一起合作一定会顺利。
现如今,时隔这么长时间,荣耀将再次推出Magic系列,加上高通、联发科、爱施德以及松联等供应链的助力,该系列势必会继续冲击高端手机市场。
至于华为本身,最近,也有消息表示,华为的武汉芯片工厂已经正式获得了4G芯片供应的上限和许可,但过去一年时间内,中国5G手机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 4G手机的市场变小了,这也使得华为即使获得了许可,生产推出4G手机产品也变得没有意义。
一华为供应链上市公司高层透露,高通已获得向华为出售4G芯片的许可证。“(4G芯片许可)前两天拿到的,5G芯片还没有拿到许可。”
如果真的获得许可,华为在4G手机上的供货能力是稳了,虽然达不到现在的技术水平,也要比无芯片可用要好得多。
余承东与华为战略性转变
2021年手机行业可能整体并不会出现太多实质性的变化,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当然,华为芯片供应被卡脖子造成的影响,或许仍是手机行业中的最大变数。
只不过,对于华为本身来说,重新布局,开拓更多新领域,或许为上上之选。
这种情况下,华为选择了余承东“扛鼎”云业务。他的到来,也是华为自2017年8月成立云BU后,第一次更换核心领导层。
此次人事调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负责云与计算BG前,余承东已担任华为消费者BG负责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这意味着,接下来余承东将揽下华为的手机、汽车、云计算三大业务。
“余承东去哪个产品线,哪个产品线就成明星、主力产品线”,一位华为云老员工这样告诉告诉Tech星球。华为似乎就是让能打胜仗的余承东,从C端打到B端业务,不仅要在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与苹果争雄,也要在云计算与AI领域与微软等互联网巨头竞争。
余承东在Mate X2的发布会上的发言或许能透露些许:华为未来5年-10年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战略计划“1+8+N”,即通过1部手机链接PC、平板等8种华为终端产品和N种华为生态链产品。
此外,华为全新的方向就是做硬件服务,鸿蒙OS就是这样产物,鸿蒙OS开放给美的和其它厂商就是做基础服务的,和当年的安卓初期一样。任正非也重申,华为不会拓宽业务领域,主要是拓宽电子系统、软件计算这些系统在不同行业的运用。
任正非最近也首次回应了南泥湾项目。在他看来,华为的“南泥湾”计划即华为生产自救,自给自足,包含其技术在冶炼、智慧屏、PC平板等各个领域的突破,意在华为不靠手机业务也可以存活。
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更是借机向外界展示了华为机器视觉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段爱国表示,华为机器视觉要在智慧养猪上发力,而且解决方案都已经做好了,要用智慧之眼感知万物,AI使能养猪智能升级。
这样一来,电脑、钢铁、智慧屏、平板等各个领域都有望纳入南泥湾项目。智慧养猪涉及到的机器视觉,AI和大数据分析等等或许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那么,南泥湾项目之于华为的意义就很关键,因为这代表着华为做好了应对万难的准备,在众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看起来,哪怕面前是一座坚实的技术堡垒,华为也会拼尽全力将其打破。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4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