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到期后本息一分不剩
竟是被孩子充值了
林女士的女儿在一所寄宿制职业技术学校读书,为了方便日常联系和通过微信支付生活费,今年寒假开学后,林女士把一部华为手机给了孩子。但是随机的号码和华为账号等信息都是林女士之前用过的,并且这个账号还绑定了一张银行卡,上面有一笔8万多元的两年期存款。
林女士只记得存款今年到期,但忘记了具体是几月份。7月份她准备取钱买保险时,发现银行卡里竟然一分钱都没有了。林女士说:“这笔钱很重要,这是我所有的积蓄。”
经过查询,林女士得知这笔存款早在今年3月份就到期了。女儿小瑞在校期间,看到钱款到账的短信提示后,并没有告诉林女士,而是陆续把钱通过华为账号充值,玩一款叫“捕鱼炸翻天”的游戏。小瑞说:“跟妈妈吵架了赌气,就没跟她说。我们学校休息时间挺多的,打游戏老师没怎么管,除了平时上几节课就没事了。”
就这样,短短3个月的时间,小瑞打游戏共充值300多笔,把卡上的8万多本金及利息,总计95000多元都花光了。小瑞说:“最多的时候充值1000多元,最低6元钱,就上瘾了,没控制住。”
孩子冒用成人账号打游戏
家长要求退款遭拒
按照国家规定,网络游戏需要实名认证,特别8周岁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这款“捕鱼炸翻天”游戏的页面上也写着18岁以上才可以玩,而小瑞今年才16岁,她完全是冒用成人账号打游戏。
林女士说:“那个手机实名,是她叔叔(继父)用我的身份证注册的华为账号。华为手机只要实名注册,就可以登录所有游戏。”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无效
平台应加强技术手段
对此江苏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凌建豪表示,未成年人没有获得监护人追认的游戏充值行为是无效的,至于退款多少,应根据各自的责任进行划分。“如果孩子游戏充值,平台方只是虚拟金币没有任何损失,平台应当全额退款。如果有些充值购买的东西,平台是从第三方购买的,那家长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是对孩子疏于监管的责任。。”
阻止“熊孩子”巨额网络消费
企业更应加强社会责任
不可否认,有些未成年玩家绕开各种限制给游戏公司送钱,家长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各大游戏公司也还存在“实名作假”“游戏租号绕开防沉迷系统”等诸多诸漏洞。
原创文章,作者:3628473679,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4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