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辅导,婚姻会好?

2021年,随着“离婚冷静期”被广泛讨论,结婚冷静期的说法也在坊间被呼吁和提起。与此同时,一些城市提前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前辅导”服务。参加辅导课的夫妻,把这当做经营一段婚姻的预习。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作者:周婧,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准新娘的婚前拷问

花了40分钟,准新娘许晴才填好了那份20多页的“婚姻测评表”。有选择题也有填空,其中一题问:“请回想在过去三个月中,你未婚(夫)妻对你表示爱意的三件事。”

她一时想不出事例作答。

那是三年前,许晴和另一半婚期将近,再过一个月就要领证结婚。她感受不到喜悦。

“你有翻阅伴侣手机的习惯吗?”许晴握着笔,看着题目思索了一会儿,抬头看了看未婚夫,旋即低下头。和未婚夫相对而坐,面对面填着一样的问卷,许晴生出一种感觉:这是对他们两年恋爱经历的审判。

就在几天前,她和未婚夫还因为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家里来了客人,未婚夫在厨房准备水果,许晴陪好友在客厅聊天。期间,未婚夫放在客厅的手机响了一声,许晴自然地拿起手机,划开锁屏,翻看起短信新消息。他的未婚夫走出来看到,脸色霎时变得难看,但碍于有客人在,不好发作。客人走后,两人陷入了冷战。

40分钟后,许晴填好了试题。一些问题她思索片晌,没有得出答案。

来做婚前咨询,是好友郝云敦促着她来的。郝云是婚姻咨询师,从业五年,服务涉及婚后的婚姻辅导以及家庭治疗,这一两年她又新增了婚前辅导业务。来咨询的人中,有恐婚症的,有不想生育的,有家庭背景差异特别大的,“婚前该不该先了解男友的妈妈?”郝云经常听到客户这样询问,她说她无法代替情侣们做决定,只是提醒两人婚前,双方摸底,了解婚姻的规则,以便顺利进入婚姻。

数日前,郝云去好友家做客看到了许晴和丈夫,因为看手机争执的那一幕。临走前,她认真问许晴:你考虑好结婚了吗?

“到了结婚的年纪,也见了父母,觉得合适,那就结。”许晴回答她,郝云听出了冲动和赌气的意味。她严肃而简短地和许晴聊,提示她的结婚动机不对,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建议许晴带着未婚夫一起去她的办公室做一次婚前辅导。

送走郝云,许晴认真琢磨了郝云的话。也意识到自己和未婚夫的关系出了问题,一些她没有能力厘清、解决的问题。想要顺利进入婚姻,她觉得,或许应该试着把这些矛盾揭开。

答题结束,郝云将双方的试卷放在一起对比,两人性格异同更一目了然。“是否查看对方手机”,许晴回答“经常”,而她的另一半填的是“从不”。这个结果符合她此前的观察。

“你会经常感到缺乏安全感么?”郝云问许晴,对方沉默,久久说不出话。

郝云把男方支开,许晴才一点点说出自己的担忧。

不安全的感觉切实存在。准新娘的危机感来自于,她察觉到自己和未婚夫外部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异。

许晴描述自己身材微胖,长相普通,在北京工作,压力大,业绩又平平无奇,“扔在人堆里找不着”。而未婚夫个子高挑,待人亲和,爱结交朋友。在这种焦虑支配下,有段时间,许晴发现对方长时间对着手机,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她凑过去看,未婚夫正和朋友聊天。如果刚好对方是女性,许晴会一把夺过手机,翻看他们的聊天内容。这让未婚夫很不高兴。

她其实也清楚,未婚夫与人交谈,或是源于工作,或是礼貌性问候,并无过界之处。许晴过分在意,纯粹是因为感受到强烈的威胁感。有时她实在受不了,会命令未婚夫将对方拉黑,删除联系方式。一方想解释,一方不听,消极对抗的结果就是频繁吵架,一周一小吵,两周一大吵,逐渐成为相处的常态。

听过许晴的描述,郝云判断他们之间是沟通出现了问题,一方想着逃避,缺乏有效沟通。第一次咨询,郝云没有给许晴具体的建议,她选择倾听,让对方充分发泄情绪。又与她约定好下次见面的时间,以便做近一步的沟通。

不管在婚前经历怎样的考验,在谈婚论嫁的最后一步谈崩的爱情故事,越来越不少见。

一份《2021中国婚姻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滑至2020年的813万对。而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在更年轻一代人的眼中,婚姻从必答题变成了选择题。

至少在郝云的经历中,主动找到她进行婚前咨询的新人少之又少,鲜少有人想到,要在婚前预先对一些可能会让婚姻停摆的问题排雷。

王斌海也是一名婚姻咨询师,他在银川兴庆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提供婚前指导服务。在此之前,他做离婚调解,为冲动离婚的夫妻化解危机、疏导情绪。离婚率居高不下的2018年,王斌海供职的单位新增了新婚辅导服务,为的是把化解矛盾的工作前置化,从预防为主入手,减少矛盾的发生。

在民政局结婚登记现场,愿意参与辅导的人仅占10%~20%。王斌海观察到,来登记的年轻人注重形式,有的还带了专业的摄影团队,全程跟拍。却极少有新人愿意停留,认真听一堂婚前辅导课。

新人们怀揣着美好希翼进入婚姻,却没有如他们想象中那样做足准备。王斌海曾亲眼见证一对刚领完证的新人,为婚礼在哪办酒而引发争吵,险些不欢而散。

准新人们也没有他们预想中那么相知、相理解。今年7月一则新闻报道,南京栖霞区婚姻登记处要求新人们登记结婚前,需要先独立完成一份问卷,包含十个判断题。其中,“知道配偶生命中三次以上的重要时刻”,很多人选择了“否”,答不上来。

图 | 王斌海在给新人做集体辅导

 二、预防针

第二次辅导,郝云让两人面对面,鼓励许晴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郝云常常问来访者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而结婚,为什么是这个人?

这个问题庞大而抽象,在郝云设计的婚姻咨询问答中,大问题被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列举对方优点”、“还记得当初你们是因为什么而互相吸引吗?”、“对方为你做的最感动的一件事”……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的子集。

郝云把这些问题抛出来,给双方充足的回忆时间,这个阶段是最甜蜜的时刻。接下来的问题则是“对方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足、不舒服?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呈现原因”。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郝云的经验里,从热恋到长期相处,不合拍的部分会自然显现,而一开始相结合时的闪光点则会逐渐磨损。

“我对婚姻挺绝望的,觉得跟谁结婚都一样,只要对方对自己好就可以了。”随着咨询进行,面对未婚夫,许晴坦承自己选择对方的原因并非出于爱情。

她接着自我剖析:有这样的想法,与父母糟糕的婚姻有关。她的父亲在外做生意,长久在家庭中缺席,他曾亲口对许晴说:爸爸也不瞒你,在外面有另外的家庭。母亲的脾气也变得古怪,许晴犯一点错,母亲就打她。她劝母亲离婚,结束不幸的婚姻,但母亲没有。在家族全是男孩子的氛围里,母亲把许晴当作男孩培养,要求更加严厉。

为了验证是否所有男性都会不忠诚,许晴试着早恋。校园恋爱以甜蜜开场,以分离而终,许晴因此觉得再真挚的感情也是短暂的。

当许晴完全袒露,坐在身边的男友才第一次知道,她的不安全感和委屈来自于哪里。在这个环节,他注视着女友,听到她讲“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时,他感到心疼,拍拍女友的肩。许晴一下子没忍住,眼泪翻飞,她说这些话平常不会讲,辅导课提供了这样的场合,在特定的氛围助推下,帮助彼此说出藏在心里的话。

图 | 情人节那天,丈夫为许晴买了一束花

在婚姻咨询师祝雅的认知里,大多数夫妻走到破镜的境地,是由于男女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造成的。

她提到一个“妈宝男”的案例,男士缺乏主见,又不善表达,他感受不到妻子的感情,觉得对方看不上他。双方越走越远,说话做事不在一个频道。祝雅为他诊断,判断他们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沟通不畅。

可惜的是,这是她做离婚咨询师时接触的案例。发现问题的时候,双方关系也已经走到了无法修复的地步。

从离婚咨询转到婚前咨询,祝雅说她想在婚姻出现问题之前,就给婚姻打一剂“预防针”。

80后的小姗和丈夫通过相亲认识,见过家长,小姗的母亲提出婚前购房的要求,因买房上户,他们恋爱一年,匆忙领了结婚证。领证后,小姗迅速进入妻子角色,为自己的小家做谋划。他们共同拿出10万块开了一家干洗店,丈夫有本职工作,大部分时候小店由小姗打理。一段时间,小姗觉得丈夫对店铺毫不关心,淡季生意不好,也没有想办法更好的经营。没等到办婚礼,小姗就对这段婚姻感到失望。

第一次沟通,祝雅发现夫妻俩无法坐在一起好好交流。女方话多,会不停地指责对方,男方有什么想法,也闷着头,不说。祝雅只好分开和他们交流。

当小雅表达出对丈夫有更高的期待时,祝雅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有更优秀的男人出现,你会选择结束婚姻么?”小姗想了想说:不会。因为结婚的沉没成本很大,投入时间,金钱,情感,一旦解体,以上都打水漂,还要重头来过。

“这是两人对婚姻的期待值出现了偏差”祝雅说,人一旦发觉不如预期,会陷入怀疑是不是找错人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全部需求。

婚前辅导课上,祝雅设计的课程,专门有一章节,探讨婚姻期待:即双方在婚前对将来的婚姻呈现怎样的形态,进行充分的讨论,形成共识。聊得越清楚,越详细,就好比画蓝图,有大致的轮廓,双方才有共同的目标。

祝雅最终给小姗建议:少说话,只去说重要的几个问题,把更多的话语留给对方,去听听看对方的想法。 

三、存在理想的婚姻吗?

三年前,进入婚前咨询领域前,祝雅专攻亲子教育领域。每天,她在家庭诊室迎来送往,为孩子的父母们提供帮助。也就是在那段时间,祝雅生出了一个强烈感受: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与父母的婚姻状态有关,透过孩子,看到的是上一辈的夫妻关系。

一个不愿上学的孩子,在咨询过程中告诉祝雅,他的妈妈很强势,大事小事都管。祝雅问到爸爸的参与程度,孩子的妈妈告诉祝雅,自己和丈夫因为性格不合离了婚,她怕影响孩子,才再三请求前夫留在家住。

在祝雅理解中,家庭是一个整体,只有父母做出变化,孩子才有机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家庭诊室,来咨询的父母想的都是如何改变孩子,很少谈自己的婚姻,也不会深细想自己的问题。

眼下,长久地维持一段婚姻越来越困难。当一段婚姻出现问题,“终结它”的选项越来越被重视。

理想的婚姻存在么?

关于这个问题,祝雅的回答是:有,但好的婚姻需要维系。

小姗的婚姻课上到第8期,8月28日他们举办了婚礼,婚礼前两天他们因为挑选照片出现了意见分歧。原本小雅挑选了一张背影是校园的情侣照,放在现场最显眼的位置,这对她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但丈夫没有和她商量,把照片发给父母,老人选了一张正统的婚纱照。小雅看到后,发了脾气,指责丈夫不尊重她的意见,而男方则觉得她独断专行。

祝雅知道双方都陷入到情绪里时,无法有效沟通。她先和小姗通话,了解她生气的原因,开导她。接着她又将女方的话原本的转述给男方,并听取对方的想法,给予建议。如此,再让他们单独沟通。最后,冷静下来的双方都做了让步,他们在礼台前,加上了小姗准备的照片,事情得以解决。

几期课程下来,祝雅看到双方的改变,女方变得柔软,她不再一度指责对方;男方遇到问题也不再逃避,夫妻间相处模式一点点再改善。

图 | 祝雅在和对方交流 

多数人的婚姻出现问题,不是一下子跌落谷底的,而是慢慢的。王斌海做离婚辅导,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个宝妈,为孩子报了8个补习班,每日口中念叨的都是孩子,忽略了丈夫。丈夫不同意她的教育理念,两人吵架,闹离婚。她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王斌海咨询,心里委屈,问:“我一心为孩子,哪里做错了。”王斌海耐心地跟宝妈分析。咨询了四、五次,对方才有了改观,可惜她的婚姻还是破裂了。

后来,王斌海也常把这个案例拿给新人说。当一对新人来到颁奖台前,宣读完誓词,拍照留念,趁着热乎劲,他将新人领到休息区,为新人讲解经营婚姻的技巧。

每个人在婚姻中都需要帮助。上了几堂课,许晴有种“被看透了”的感觉。在郝云的帮助下觉察自我只是第一步,在往后的生活中互相理解、包容,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郝云给他们布置作业,让他们在近期为对方制造惊喜,收到礼物的一方则要及时给予反馈。要在睡前分享一天的感受,找机会一起下厨做饭,在日常小事中建构紧密的联系。

辅导进入第四周,许晴走入婚姻。她觉得自己不再犹豫了,甚至有种笃定的感觉。

许晴结婚后怀孕,和丈夫离开北京,到老家浙江养胎,夫妻俩留了下来,开了一家自己的民宿。

最初民宿招聘前台工作人员,有两个人来应聘,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两人同样优秀,丈夫选择录取了男生。许晴问起原因,丈夫开玩笑说:“我们家有个醋坛子。”许晴笑了出来。她如今不会在意这件事。

今年,她们的女儿两岁了。女儿和许晴的丈夫感情要好,腻腻歪歪。“现在就算吃醋,也轮到我吃女儿的醋了。”许晴开玩笑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作者:周婧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6341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19日 10:18
下一篇 2021年9月19日 10: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