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张颖,头图来自:《峰爆》剧照
从今年五一档最后一次刷新档期票房纪录之后,国内电影市场中包括端午档、暑期档、七夕档等在内大小档期的低迷表现,已经让大家习惯了各项数据的下滑,甚至“不温不火”就已经是“好消息”了。
刚过去的中秋档(9月19日~21日)便是如此:3天假期里内地电影总票房报收4.9亿,与去年的7.45亿和2019年的8亿相比有较大幅度的缩水,观影人次也较去年同期的1842万下滑了五百多万。
(图源:灯塔专业版)
在暑期档的低迷延续到九月、多个工作日大盘仅有两千万出头的惨淡局面下,中秋档三天的单日票房分别为1.59亿、1.79亿和1.58亿,这对影院已经算得上是好消息了,毕竟上一次大盘单日破亿还是半个月前的9月4日(1.08亿)。
但更长远的问题还没有在这个中秋档得到回答。过去几个月低迷的大盘,让疫情后观众回归影院的节奏放缓甚至中止。中秋档三天的体量难以容纳一部加热市场的头部大片,对于市场供给、观影习惯和主流电影天花板等诸多命题,还需要留到国庆档来解题。
有媒体报道称这个中秋档为“开胃菜”,而即将到来的国庆档这一“正餐”的“口味”如何,是所有从业者在今年结束前对电影市场最大的期盼。
意料之中的平淡
今年中秋档的影片数量并不少。
灯塔专业版显示,从9月17日抢先上映的《峰爆》开始,陆续有包括《关于我妈的一切》和《我的青春有个你》等在内的十余部新片上映,但从影片的构成来看,缺乏大体量的爆款之作,是档期表现平淡的主要原因。
这也是过去几个月老生常谈的问题,即使在暑期档,新片的数量也并不比往年少,真正缺乏的是有足够强势、能形成社交话题的作品。而在大盘趋冷,引进片暂缺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大体量电影贸然进入冷档期,所以像中秋档这样的“小档期”无惊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具体来看,《峰爆》上映前,期待值就没有被拉得很高,各平台给出的预测在2-4亿中间,影片上映首日(9月17日)在16%的排片下,拿到了2523万的票房,第二天小幅上涨至2874万,在中秋节假日的加持下,影片于上映第三天、中秋档首日(9月19日)实现票房破亿,单日拿到了6732万的票房成绩。
尽管六千余万的票房并不算高,但《峰爆》仍然成了当日的票房冠军。紧随其后的《关于我妈的一切》首日票房为2444万,位居第三的是青春片《我的青春有个你》(1706万)。已经上映24天的《失控玩家》和上映52天的《怒火·重案》也在中秋档的第一天收获着长尾票房,为近1.6亿的单日大盘贡献着力量。
中秋档第二天(9月20日),《峰爆》和《关于我妈的一切》仍然分别以7591万和2544万的票房稳居前两名,《失控玩家》和《怒火·重案》两部档期内的“老片”依然各自拿到了两千万左右的票房,将新片《我的青春有个你》甩在身后,这样的排名也维系到了档期的最后一天。
综合看下来,《峰爆》作为冠军,档期票房达到了2.14亿,成为这个中秋档5亿总票房的主力军,再无影片能获得过亿的票房成绩。只不过中秋档3天最终的战绩,与去年中秋档1天的7.4亿成绩相比,还是缩水了两亿多。
但考虑到去年中秋节为10月1日,与国庆节相撞,彼时有《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两部有强票房号召力的影片上映,今年则不具备这样的头部影片供给优势;如果与2019年同样为3天的中秋档相比,当时的8亿也比今年多了3个多亿,那一年档期内票房过亿的影片有《诛仙》(2.7亿)《名侦探柯南》(1.6亿)和《小小的愿望》(1.2亿)。
而这三部影片分别是有IP加持的“流量电影”,比较成熟的日本剧场版动画和有一定市场卖点的喜剧片,比较符合小档期的观影需求。但今年,尽管《峰爆》作为灾难动作片、《关于我妈的一切》亲情片和《我的青春有个你》这一青春片,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有市场潜质的类型,可惜的是影片内容上,并没有形成话题讨论度,也就很难吸引更多的观众观影。
“节假日的影片,尤其需要话题属性,要具备娱乐性和社交属性,只有这样才有口碑扩散、票房增长的可能性。”有从业者对毒眸说道。也就是说,只有一部档期票房过2亿的《峰爆》不足以撑起中秋档,小片表现较差,话题度和观众观影热情没有被点燃,档期也只能如意料中平淡收尾。
3天的档期,能容得下多少观众?
灯塔专业版显示,今年中秋档三天只有1318万的观影人次,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下滑了28.4%和44.5%,比2018年的1528万还少了210万。
巧合的是,今年端午档三天的观影人次同样为1300万。3天的小档期,只容得下一千三百万的观众?
并非如此。以今年清明档为例,3天的观影人次为2231万,为自2014年以来档期历史最高值。而这个数字,才是更接近3天档期的理想水平:中秋档观影人次的最高值出现在2019年,3天2373万观影人次;而2016~2019年端午档3天的观影人次在2200万至2500万左右不等。
2014年以来中秋档观影人次(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但从过往数据来看,3天的档期是可以拥有两千余万观影人次的。尽管清明、端午和中秋档三个档期属性有所差别,也会受到如暑期、国庆档这样的大档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但不管从哪个维度来比较,1300万的观影人次,都是一个极低的数字。
这个数字传递出来的危险信号在于,观众在明显流失,节假日档期与观众的绑定关系,正在越来越松散。
“要养成看电影的习惯是很难的,不看电影的惯性,也是很难改变的。”有从业者对毒眸如是说道。从今年端午档1300万的观影人次,创造2015年至今(2020年除外)端午档期的最低纪录开始,毒眸就多次提到,要警惕观众的流失。《中国医生》在7月初上映时,也有不少从业者认为,其差强人意的表现也受到六月以来大盘颓势、观众对看电影失去兴趣的影响——
不看电影的惯性是会延续的。
今年中秋档观影人次的下滑,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峰爆》上映前,9月1-16日的票房只有7.9亿,观影人次为2203万,而去年同期这两项指标分别为14.97亿和4032万,是今年的两倍。也就是说,中秋到来之前大盘的冷清,观众不看电影的习惯,就已经为这个档期的惨淡埋好了伏笔。
9月1~16日总票房
要扭转这个局面,是要“牺牲”一部分影片的。有从业者认为,院线电影如果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吸引不到观众,大盘长期保持低迷,这种情况下即使有还不错的新片上映也很难异军突起,“需要花很高的成本去让观众意识到,有好片子可以看了。”
因此一些原本有机会获得不错票房成绩的影片,势必受到影响。而要唤醒、重启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意识和习惯,需要数量更多、话题更强、品质更高的爆款去持续稳定地供给,才能扭转观众与电影院疏远的局面。毕竟,“失去观众的成本,实在太高了,我们是承担不起的”。
“检验”国庆档
即将到来的国庆档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
首先,它担负着扭转长期以来电影市场颓势的重任。灯塔专业版显示,从9月30日至10月3日,目前已经有13部新片定档,比往年同期多出不少。其中,映前热度最高的《长津湖》的想看人数已经接近50万,在影片的预售排行榜里,《长津湖》以2642万的票房(截至成稿)稳居第一,与第二名《我和我的父辈》810万的预售成绩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或许我们可以从过往表现较好的国庆档里,勾画今年国庆档的理想表现:
2019年档期内诞生了44.66亿的票房,其中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19.6亿、《中国机长》17.3亿,还有一部6.2亿的《攀登者》,再无破亿的影片;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18.7亿、《姜子牙》13.8亿,另有两部票房过亿的《夺冠》(3.59亿)和《急先锋》(1.6亿)。
也就是说,国庆档要拿到不错的成绩,需要第一梯队有2部20亿左右的影片、第二梯队有1~2部过亿的影片,在爆款影片的压力下,再难有更多的影片可以获得过亿的成绩。对比今年,《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毫无疑问地被赋予20亿加的厚望。
这也是今年国庆档要被检验的第二点:商业主旋律影片,到底能有多少票房和观众?
今年上映的几部影片,像《1921》《革命者》和《中国医生》的表现都并不亮眼,主旋律色彩浓重的商业大片收获了很多观众“人物和事件是感人的,但拍得不好看”的评价,有从业者认为,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很难影视化的,甚至极端的说法指出,现在的创作者还不具备能拍好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的能力。
而这些争议的答案,或许要等到这个国庆档才能揭晓了。“《长津湖》如果票房突破25亿,就证明主旋律还依然有市场。”有资深发行人士对毒眸表示,两部影片如果能拿下45亿+的票房,就可以很好地证明商业主旋律影片的市场依然存在,老百姓是喜欢看这种电影的。
目前,多家渠道给到《长津湖》的票房预测在28亿~48亿,《我和我的父辈》在13亿~15亿不等,显然,大家对这两部影片,还是抱着极大的信任与期待的。
只不过,从祖国到家乡,“我和我的”系列的第二部就已经出现票房和口碑的下滑了,今年的“父辈”对观众来说是否还具有新鲜的吸引力,“组合单元+爱国主旋律”的模式还有多大的市场空间,这些问题也有待即将到来的国庆档检验。
不过总体来看,国庆档仍然是大有希望的,多位从业者对毒眸表示,去年经历疫情,电影内容供给出现问题、今年票房大幅缩水也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处在疫情后的阵痛期里,还在过渡阶段,乐观地看,今年大盘只要达到300亿就是成功的。”
市场是有周期性的,但愿痛苦是短暂的,希望十月可以真正结束电影市场这痛苦的低迷期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张颖
原创文章,作者:奋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6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