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车蒸发6000亿市值、拜腾汽车豪掷百亿却被申请破产,新能源汽车“卷疯了”

恒大汽车蒸发6000亿市值、拜腾汽车豪掷百亿却被申请破产,新能源汽车“卷疯了”

如果硬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那就是”滚烫“。

烫到什么程度呢?

像近来引起热议的小米、华为等一众巨头企业的入局自不用多说,从产业整体角度来看,据企查查数据,仅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就新增了7.7万家,而2020年全年才新增了8.1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总数,已经突破了32.1万家

“入局”的企业激增,让新能源汽车产业看起来,既显得生机勃勃,又好像已经开始”卷”起来了。

以至于在本周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特地表示,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那么,新能源汽车,究竟卷成什么样了?

“马太效应”走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有的企业甚至”交了白卷”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官方数据,2020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为136.7万辆。而截止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已达479家。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按照平均数,每家企业全年的销量只有约2800台。

而事实却比平均数还要残酷的多。互联网行业中的”马太效应”似乎也正在走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吃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在2020年的136.7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广汽、长城、蔚来、奇瑞这8家企业总销量超过了80万量(其中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是仅有的是三家销量超过10万的车企)。

恒大汽车蒸发6000亿市值、拜腾汽车豪掷百亿却被申请破产,新能源汽车“卷疯了”

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实际上是被不到2%的企业拿走了。

而剩余车企的销量自然是”惨不忍睹”。据媒体《经济观察报》的数据显示,像康迪电动车、时空电动车、知豆电动车、领途汽车等新能源车企,2020年全年销量”交白卷”,一辆车也没卖出去。而情况好一点的企业,年销量能超过1000辆的也是”凤毛麟角”。

产能过剩,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巨大隐患

销量苍白的背后,则是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巨大隐患。赛迪智库在《警惕”十四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一文中表示,在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已达2669万辆,对比全年市场销量仅为136.7万辆,这意味着”十三五”末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出现产能过剩

以2020年销量为0的领途汽车和科迪电动车为例,两者的产能分别为25万辆和10万辆。尽管产能可观,但销售不出去造成的产能过剩现象,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对”十四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进行测算,赛迪智库预测,到2025年时,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预计可达3661万辆。

恒大汽车蒸发6000亿市值、拜腾汽车豪掷百亿却被申请破产,新能源汽车“卷疯了”

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出现巨大的资金、人才和土地等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价格战”可能又将被迫重现江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毫无疑问,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据外媒彭博社的报道,相关监管机构计划:通过为每个省份设定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最低产能利用率,来解决供应商过多的问题。如果某省份的产能利用率低于设定的门槛,相关部门将禁止地方政府在企业弥补缺口之前,为新的产能建设”开绿灯”

有数据称,2020年,全国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仅为53%。

比起产能过剩,造不出车来似乎更可怕

前几天,”恒大汽车连续暴跌,市值”蒸发”6000亿”刷屏了。据了解,截止到9月16日,恒大汽车港股市值已经跌至344.8亿港元,甚至已经低于了恒大汽车年报中所透露的造车总投入:474亿元。

此时,距离今年2月份恒大汽车的港股历史最高市值,”蒸发”了6000亿港元以上。

恒大汽车蒸发6000亿市值、拜腾汽车豪掷百亿却被申请破产,新能源汽车“卷疯了”

对于恒大汽车的暴跌,记者其实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尽管恒大汽车长期以来在多个场合下不断向外界介绍自家的投入、研发情况,但核心问题:量产车究竟何时面世?依然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

这也就造成了,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更不用说恒大集团自身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刻了。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了拜腾汽车身上,虽然比不上恒大的”474亿投入”,但拜腾汽车也豪掷了将近百亿,然而同样一辆车也没造出来,正面临着被申请破产的尴尬局面。

恒大汽车蒸发6000亿市值、拜腾汽车豪掷百亿却被申请破产,新能源汽车“卷疯了”

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却一辆量产车也造不出来?

记者认为,综合来看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过于追求部分细节的完美,及没有对造车的困难程度做出充分的认识,造成了在整车研发成功之前就发生了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整个项目崩盘的后果;二是造车其实是”假”,实际上是为了政府补贴和资本、资源的辗转腾挪。

根据新兴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经营,必然要经历阵痛的过程。盲目狂热的资本、有”歪心思”的企业无疑都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新一轮的”洗牌”中被淘汰。而对于真正致力于做出创新、安全的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来说,无疑是一次”利好”。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6818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9月22日 20:12
下一篇 2021年9月22日 20: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