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ID:sanbiao1984),作者:三表猫,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同样一句话,中文表达要比日语更简练。然而现在情况起了变化。
譬如:我偶尔来一次上海,还碰上下雨了,真冷。(没有说北京下雨就不冷的意思)
你看,如今我们在中文互联网上的表达就是变得这般冗长且小心翼翼了。
归根结底,个体的表达正在被一股像极了“纠察队”的力量加以审视、批判、羞辱。
当最汹涌的舆情将个体表达竖为靶子,再投以箭矢,我们或许迎来最糟糕的时代。
先是文字表达遭到攻讦,进而就是图片表达也不能幸免了。
前一阵子,“媛宇宙”被全网嘲弄,我就在想,一个人努力为契合某种情境扮演对应的角色何错之有呢?他们和秀加班的打工人在道德上真有高低之分吗?或许只是前者的努力看起来毫不费力。而批评他们的自媒体,每天殚精竭虑的不也是维持已被读者受用的人设吗?
可说起来,国人似乎还不明白一个道理:审美上的障碍与缺陷不该被歧视。
比起矫饰人生,矮化个体审美反倒是不道德的。因为审美和出身、教育、阅历相关,而通常这些因素,绝大多数人呱呱坠地时就已经刻在 DNA 里了,它无法被轻易改变。就像某失势的地产大佬,他就认为腰缠爱马仕皮带是美的,他曾是造一时风云的富豪,但审美这东西,在他小时候于河南喝第一碗胡辣汤时就决定了。
我们真正应该凝视的,花力气讨论的是“公共审美”。譬如,闹了大笑话的荆州硕大关公像,还有各地拙劣的象形建筑、山寨建筑,他们以突兀、怪异的姿态耸立在神州大地上,与中国寄情山水、效法自然的传统格格不入。
与物质文化水平节节攀升不配套的是公共审美,提升它理应是一代人的使命,梁思成先生为之奔走过,而我们这一代人却对小红书上的个体审美大动干戈,不觉得羞愧吗?
我们这一代人不仅不觉得羞愧,对个体表达的讨伐反而变本加厉了。
这几天,又在对小红书上的“滤镜景点”群起攻之。
首先,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是智力上的偷懒。
王立铭先生跟我讲过两个小时的进化论,我现在的感受就是:不能分清滤镜与现实的人终会在下一轮进化中被率先淘汰。
当代人不仅要有求生的技能,还应与时俱进掌握社交网络的“二十二条军规”。
聪明的“新智人”在网络中习得了“呵呵”的新阐释,知道了“2333”、“6666”数字背后的情绪传导,更了解一张人物照片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美颜深加工。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说和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是同频共振的。
对于我这种每天花一个多小时在“小红书”上的人来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老子也是从第一次玩这种社区开始的。
就是得先清零,先重构自己的审美观,带着我来看花花世界的心态去游历、去欣赏。当人们跑步进入“滤镜时代”,智能手机也不断在拍照氛围感上加码,我在社区所见的便是“拍照艺能人”的各显神通。可如果你是纪实文学或BBC纪录片的爱好者,那你找的就是不痛快。
一个国贸CBD区域的小门脸咖啡店被路过的小红书网友排成了港风十足的曼妙屋,你拿出自己实地考察拍摄的照片作对比,大呼是骗子,这纯属有大病了。
什么叫“骗”?把布达拉宫说成是雍和宫叫骗,但布达拉宫的某一个不起眼角落拍得美轮美奂,那就叫技巧。拿着三表的照片说是木村拓哉,这叫指鹿为马,但你把三表拍成木村拓哉,这就叫致敬。
审美的差异比物种的差异还要大,视野、选角、光线……都存在于擅长发现美的人眼里,进而是构思,最后是成片。而在普通人那里,人和狗按一下快门,区别是不大的。
和只用“二元论”理解世界的人相处会很煎熬。以他们的心智,世间唯有真与伪,可实际上,美是凌驾于真的。
美通常是人基于真的再想象与再建构,是内心世界的延伸。于是,会善假于物。人看到一个粉色的沙滩,初见时并不尽如人意,但他想分享,想建构一份想象中的美好(重点是来都来了),就会找角度,就会等光线,就会寻求滤镜的帮助。
完整这一系列的动作,他是开心的,他呈现了心中的应许之地。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我们鼓励审美的多元,恰恰是保护那些大惊小怪、动辄大呼上当受骗的“新社交网络逆行者”。
因为,你想要的“真实”,只有在足够丰富的内容生态里才能拼凑出来。所谓的,要用审美反对审美,而不是用统一的审美规制多元的审美。
以国贸那个咖啡馆为例,一定会有与“港风”截然不同的照片在平台上呈现,它更接近肉眼可见的形态,对“求真务实”的你来说,它更适合你。
还有很多人担心“滤镜矫饰”背后有利益诉求。实际上,对于一个有种草或带货需求的KOL来说,市场反馈(网友留言互动)是一个天然的约束手段,若把白的P成黑的,信用自然受损,何谈长久的生意呢?在真实与美化之间,他们一定会拿捏准确的“度”。
目前被外界批判的现象,不过是小红书网友随手分享罢了,他可能是个摄像师,可能是个美颜特级技工。
或许会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吒的和崇拜的父权的是一类人。
他们不喜欢束缚,却在挣脱枷锁后,想规制另一类人的审美。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可能正在把世界让给这些干涉个体审美的暴徒。
在他们的“逼迫”下,小红书发表了一个声明,其中提到:“有些分享者没有明确标明是摄影作品,被作为旅行指南使用”、“请尽量避免过度修饰”。
你们逼出了一个“爹味”十足的“小红书”。它甚至无奈地指导用户如何拍照了。
我理解如今的环境,一个国民级平台在汹涌舆论下要担起“主体责任”的义务。
可是,假以时日,一逼再逼,我们是不是要看到姑娘们发照片后,注明:我的胸,也没那么大,垫了些海绵,我的腿斜着放虽然显长,但是也拉了;这个无边泳池,我加了仙游滤镜,实际上水没那么蓝……
我们仿佛在看方便面的外包装——实物与图片有差异,其实肉片没那么大……
何至于此呢?一个平台无限照顾巨婴,绝不是平台的错,而是巨婴们适合的世界像宝石老舅唱的:全场动作必须跟我整齐划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ID:sanbiao1984),作者:三表猫
原创文章,作者:Maggie-Hun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17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