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卫健委公号比低俗更严重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ID:sanbiao1984),作者:三表猫,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首先要纠正一个说法。

很多人认为深圳卫健委公号是被人举报了。实际上在“事发地”人民网,网民指摘它“低俗”的留言被归为“建言”一类。而“建言”的意思是:言辞或文章提供意见。

举报和意见的不同在于,前者必须有回应,后者可以倾听不采纳。

考虑到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每天都有大量内容生成,事关民间疾苦,但事也分轻重缓急,自然不会条条皆有政府部门及时予以回应。

那么网民提出的“某医疗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使用标题党吸引人眼球博得流量。建议进行整改。”居然得到了“深圳卫健委”的回应:“适当收缩开放的推文尺度”。

简单点讲,网民建议整改,深圳卫健委同意了。

这个“同意”,不应认为是轻飘飘就可以得来的。

一来,作为主管部门的“深圳卫健委”应该不是第一次听到各方反馈旗下公号推送文章的“低俗”问题。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全国那么多卫健委的公号,就你深圳的风头一时无两,那基于各种心态,被盯上且放大是大概率的事。

二来,那位网民的“建言”,应该是有图有真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甚至可能以自己或孩子的身心遭受侵害为例加以证明。只是按照人民网的设定,网友留言中“含有个人信息或其他不便公开展示的内容,仅办理机构可见。”具体例证,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查阅公开报道可知,深圳卫健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是花了大力气运营的:

深圳市卫健委通过采取市场化用人方式,陆续挖来更多90后,建立了一支6人的内容团队,包括写手、编辑、设计、创意策划等,从2018年起,完全依靠自有团队独立运营。网感强、脑洞大、文笔好是团队成员必备的硬核素质,他们当中大部分有传媒背景,要么做过记者,要么在媒体实习过。 

我们可以将这段资料通俗的解读为,深圳卫健委养了一个类似“新世相”、“GQ”这样的精英新媒体团队。

市场化的团队、市场化的运作,在看似没有盈利目标与压力的的前提下,《南方都市报》透露,该团队的操作手法遵循三原则:——懂人心、说人话、做潮人。

问题就出在这里。

知乎的新知答主凌楚眠认为:“健康类知识,如果没噱头、不吸睛、不狗血、不暧昧,就是没流量没人看。于科普者来说,是长期得不到正向反馈的劝退之路。”

他进一步透露:“做健康博主时间长了,观众老爷们喜欢看啥,其实门清儿。”

与其他地方的卫健委官号只是政策发布不同的是,深圳卫健委官号格外活泛,太知道观众老爷需要什么了。

于是,天然吸睛的“两性知识”成为了他们选题的主力军。这甚至有点像,在数据疲软时,便用男女两性“拉一波大盘”,屡试不爽。

以我观察为例。“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推送的《无套后入……6成男男传播》,题图上的字眼有:“大0单身青年,在外打工无1无靠,孤苦0丁。不想S而无汉,成高0惨夫,特寻P友一枚。”

我有308位好友津津有味的阅读了。而前几日他们推送的《经常泡脚,身体到底发生什么变化?》只有13位朋友阅读。

按理来讲,经常泡脚的朋友应远远多于了解艾滋防患知识的,他们本该迫切了解那些高发的、常见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却对八竿子打不着的病理知识如饥似渴。数据呈现了如此有趣的倒挂情况。

同是“世界艾滋病日”,大连卫健委当日推送的文章标题是《生命至上,艾与被爱》,阅读量285。

从标题到内文,深圳卫健委的公号显然掌握了一套“流量密码”,他们擅长用场景化、故事化的描写,带出想科普的卫生知识。

那么,这么做低俗吗?

我觉得需要从多个维度加以判断。

深圳卫健委的公号有个明确的认证信息——政府。我们对政府的一贯认知:严谨、严明、公正、公开。

网友阅读此号的很大一部分兴趣来源是——天呐,官方居然可以这么说话;官方居然开车耶。

这是一种颠覆认知的兴奋。

从他们公号文章的留言区也可以见到,网友并没有对传递出来的健康知识进行互动,反而是对官方的不羁与豪放大家赞扬,要么就是玩一些奇奇怪怪的网络梗。

显然政府应塑造的公信力与官号过于活泼的人设是错配的。

认证为“政府”的公号某种程度代表着一个政府部门的窗口形象,推送《无套后入……》类文章,违背了部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预期,他们认为“低俗”是情有可原的。

另外,判断是否低俗,还有个标准……

那就是,像我这样的自媒体是万万不敢用《无套后入……》这种标题的,更是不敢在内文里对情爱做过于细致的描写,何况是同性之爱。

简单点讲,我们碍于平台规定与现行法律法规都不敢写的,那肯定是低俗的嘛。

我觉得深圳卫健委公号比低俗更严重的问题是:自媒体的怪病在它身上愈发严重。

这两年,我们都观察到,官方媒体、官方机构在学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及操作手法。亲民当然是好的方向,但自媒体的坏毛病,他们也有样学样了。

譬如:一惊一乍、文不对题、编故事、夸张渲染等等。

以深圳卫健委公号为例。

他们某篇文章的题图是熊猫表情包作势比出男性生殖器大小,并配文:“从进去到出来,只花了三秒”。这种有意识的引导,给读者留足了暧昧的想象空间,结果点进去一看是普及“钻到你体内的虫子”。

他们某篇文章的标题是:《单方面宣布:以后深圳没有硬不起来的男人》,以我的经验看来,是一篇涉嫌营销推广的文章,讲的是非常偏门的“阴茎勃起手术”。而严肃媒体《广州日报》在报道同样的事情时起的标题是:《XX医院完成一例阴茎起搏器植入手术》。

深圳卫健委公号在具体的写作时,不仅散布“器大不如活好”的狭隘之论,还将新闻当事人称为“我的朋友”,晨勃等无关主题的细节描写,更是呈现了诸多脑补的迹象。

有时候我实在怀疑他们只是想写一些咸湿的话题,无奈借助了科普的快车道。

还有类似《后入太可怕……》等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夸大艾滋病危害的……

《骨头烂了,还在生娃!潮汕女人太能忍,换完关节却后悔了》,点进去一看,不过是有一个潮汕籍的女人做了股骨头坏死的手术而已,我不知道要上升到整个区域女性群体是为哪般?

还没完,《潮汕女人啥都能忍,唯独会被整个病吓破胆!》,点进去一看是胆结石治疗……

我真的麻了。这和潮汕有啥关系呢?我只能理解为当时“潮汕女人”可能是个热门词,他们是能蹭就蹭。

我是个不入流的自媒体,这种盲流子气息的配图与配文,我是不好意思发出来的。

如果我们仅仅以打量一个机构自媒体的视角来看,这个公号选题热辣,洞悉需求,行文活泼,擅长缝合,烂梗使用熟稔,表情包信手拈来。

如果以一个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形象的官方宣传窗口来看,这个公号雅俗混淆,二流子气浓重,娱乐性大于科普性。

当然了,健康知识普及不打擦边球,不开车,不刻奇,不取悦读者,似乎也难走得下去,这倒也不能全怪他们了。

我总觉得,科普不是行文与包装好不好看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方面的阅读需求,你想勾引他们,那只好剑走偏锋。向老年群体传输离奇养生妙招,向年轻人传输下三路或禁忌情爱。他们爱科普吗?听进去了吗?不,他们只是爱听你唠些不费神的嗑。

总之,你的阅读品位,你汲取知识的手段,决定了你的观感与认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ID:sanbiao1984),作者:三表猫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20814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6日 21:32
下一篇 2021年12月6日 22: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