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什么都想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ID:ECO-SPORTS),作者:孔牧荑,编辑:李禄源,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2021赛季的F1以一种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戏剧性结尾收了场。

最后一站比赛,几乎全场占据领先位置的汉密尔顿,克服了一次虚拟安全车的影响和一打二的不利战术局面,但比赛末段的安全车让他的努力功亏一篑。来自红牛车队的维斯塔潘最后一圈反杀成功,加冕成为史上第34位车手世界冠军。

本站比赛的争议性在进入网络时代后的F1恐怕是空前的。赛事干事最后急忙清空套圈车、并在最后一圈恢复比赛的调度,也让汉密尔顿基本丧失了守住位置的可能性。

事后复盘,FIA规则体系下可供赛会的几种选择,要么让汉密尔顿稳赢,要么让维斯塔潘逆转,等于是让赛会而不是车手决定比赛结果。

还有一种方案是第54圈事故发生后当机立断,出示红旗中止比赛,并用静态发车的方式让两位冠军候选人一决胜负,这是唯一可以保持比赛悬念、并最大程度让结果由竞争而不是判罚主导的选择。但由于实际情况复杂且时间有限,赛会没能这么做。

最后一站比赛中,维斯塔潘超越汉密尔顿瞬间

在F1这项赛事中,争议往往是精彩性的伴生品。或许有无数车迷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不过很难有人否认这是自2012年以来,最精彩的F1赛季。不论车迷、车队还是F1赛事的拥有者——自由媒体集团(Liberty Media),为了这一天已经等太久了。

一、“无聊”的F1

F1自2004年开始在中国举办大奖赛,大量本土车迷也是在此前后“入坑”。彼时恰逢F1进入一段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三大车队法拉利、迈凯伦、威廉姆斯实力接近,雷诺又异军突起,给多名天才车手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七冠王”舒马赫先后与新锐莱科宁、阿隆索交手,在他急流勇退后,另一名“七冠王”汉密尔顿无缝衔接,从2003年到2008年,六年内有四个车手冠军和五个车队冠军在收官战决出胜负,诞生了三名新科车手冠军和一支新科车队冠军,让车迷大呼过瘾。

然而,随着2009年规则大改,F1出现了严重的“一代版本一代神”现象。从2009年到2020年,只有四次车手冠军在收官战决出,这其中还包括两次梅奔车队内斗;车队冠军更是完全丧失悬念,梅赛德斯-奔驰车队有四次提前四个分站就锁定头名。

更让车迷难以忍受的是,这段时期由两支车队先后垄断性统治。红牛在2010~2013年实现四连冠,梅奔则从2014年制霸到了2020年,加上今年的车队冠军,德国汽车巨擘连续八年掌控车队冠军,刷新了由法拉利创下的六连冠纪录。

2003~2008年与2010~2020年两个时代的巨大差异,让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车迷频繁抱怨如今的F1太无聊,缺乏可看性。受众对昔日三大车队争斗、阿隆索与舒马赫的巅峰对决回忆有多深,对眼下的“火星车”当道,就有多厌烦。

其实,比起纯粹较量人力的运动,汽车运动因为有“车”这一机械因素的存在,更有可能出现各参赛者实力悬殊的情况。虽然车迷对十几年前的盛况记忆犹新,但放眼更长的历史,缺乏悬念才是F1的常态。

在迄今为止72届车手世界冠军中,只有30届是在收官战定胜负的,而64届车队冠军中更是区区18例。即便把一些理论上提前夺冠、但形式上仍存在竞争的年份算上,存在车手争冠情形的年份大概也不超过40届。

F1历年车手世界冠军汇总  图源:Formula 1

只不过在进入新世纪前,运动、娱乐内容的供应远远没到饱和的程度,哪怕争冠悬念不大,单纯凭借赛车的速度感就足够激发无数车迷的荷尔蒙。

可如今的网络时代,能够占据消费者闲暇时间的内容实在种类繁多且触手可及,F1如果还充斥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比赛,那可“卷”不过其他赛事了。

二、网络时代的糟糕“发车”

1996年,为了得到舒马赫,法拉利车队不惜重金砸下一笔超过4年1.2亿美元的合同——这是职业运动史上首份亿元合同,远远领先欧洲足球和北美四大联盟(北美四大联盟第一个年薪超过3000万的合同是2014年Clayton Kershaw与洛杉矶道奇签下的)

这份合同加上不菲的赞助,帮助舒马赫在世纪交接前后成为全世界最吸金的运动员之一。

但随后,F1各项经济指标虽然仍堪称优秀,但相较欧洲足球和北美四大的发展速度,已有被渐渐甩远的迹象。同为七冠王,汉密尔顿的推测年薪(F1车手薪资并非公开数字)大约在5500-7000万美金,比起十多年前舒马赫的推测年薪峰值(5000~6000万美金),并没有太大提升。

而同期各大职业联盟和网球、高尔夫、拳击等热门个人项目的头部选手收入却是水涨船高。2021年《福布斯》运动员百富榜,有四人收入破亿,F1车手仅有第8位的汉密尔顿和第27位的维斯塔潘两人入选。

车队方面,2019年《福布斯》对法拉利车队的估值为13.50亿,梅奔则是10.15亿。同样是《福布斯》估计的最有价值运动队榜单,2021年的入围门槛(50名)是23.5亿。在《福布斯》《体育画报》等更早年份的同类型榜单中,F1至少能有法拉利、迈凯伦两大“课代表”露面,现在早已被甩得不见踪影。

2019年《福布斯》F1车队估值排行

这十几年来F1在商业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处境,一方面当然要归咎于整整十年严重缺乏观赏性,另一方面,与F1自身在推广和运作上的失利也脱不了干系。

而这,也正是F1控股方自由媒体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营销可以救F1,但不能完全救

2014年,F1规则更改进入混动时代,这轮洗牌对围场内竞争格局影响,可谓是毁灭性的。

由于法拉利和雷诺在研发计划和资金投入上的保守与大意,被不惜砸下重金、卧薪尝胆数年的梅奔占得先机。一时间“三叉星”引擎统治了赛道,不仅仅是梅奔厂队,就连其他使用“三叉星”引擎的客户车队也变得格外生龙活虎。

为了追赶银色战舰,法拉利、雷诺以及2015年回归的本田殚精竭虑。可前者优势实在过大,其他厂商始终难以缩小差距。

更离谱的是,2019赛季后法拉利被投诉使用作弊技术获取额外马力,此事以FIA不予继续调查收场,但随后的一年法拉利引擎表现大幅退步,业界普遍默认跃马“自废武功”换取免除正式处罚。

作为围场招牌,法拉利狼狈至此,对于F1的号召力无疑是重大打击。对此自由媒体无能为力——他们买下F1所有权已是2016年,错过了介入时机。

2016年,自由媒体以44亿美金完成了对F1的收购

在自由媒体、FIA的推动下,F1拟将在2022赛季启用新的技术规则(原定2021年,后因疫情推迟一年),寄希望于新一轮洗牌能让比赛重新呈现百家争鸣的格局。

然而,在这一切实现之前,自由媒体仍需要一些短期手段来刺激F1的关注度。这其中包括大量源自美国市场的商业运动营销模式,比如更换新标识和主题曲、积极展开社媒攻势、引入美式运动常见的实力榜和数据统计概念、与Sky和ESPN合作提高比赛转播质量、联合Netflix打造《极速求生(Drive to Survive)》系列纪录片等。

2021年,自由媒体更是利用本土资源,大规模向美国市场推销传统概念上被视作“欧洲赛车”的F1。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视市场,F1在美国的开发程度相当有限,换言之这片准处女地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

为了尽快拉近美国观众与F1的距离,自由媒体采用了整合本土运动IP与F1的方式。今年夏季,ESPN突然报道NFL明星球员JJ·瓦特因为看了全部三季《极速求生》而成为了F1铁杆,采访中特意强调瓦特“虽然入坑晚,但已经掌握了大量深度车迷知识”。

另一位NFL球星约什·阿伦更是被安排与迈凯伦车手丹尼尔·里卡多“线上交友”,双方在一段连线视频中互相称兄道弟,但实际未曾谋面的两人根本聊不出火花,场面之尴尬,即便是“双厨党”也会难以忍受。

这种矫揉造作的切入方式对吸引新车迷的效果如何有待观察,但一些老车迷已经开始反感。还是以《极速求生》为例,第一季好评如潮,褪去新鲜感的第二季和第三季则口碑褒贬不一,不少车迷认为该系列不惜用误导性的剪辑强行制造冲突,偏离了纪录片的定位。

不管这些措施是长期还是短期、有效还是无效,至少自由媒体非常努力,从大方向来说也处在当下正确的轨道上。只是,想要快速提升比赛的精彩性,终究还是直接干预来的快。


四、口碑和悬念,哪个更重要?

本赛季维斯塔潘和红牛展现出了久违的竞争力,在赛季初期便表现出了挑战汉密尔顿与梅奔王朝的势头。而随着赛程的推进,两人的直接对话愈发频繁,也制造了大量争议场面。

1997年出生的“车二代”维斯塔潘,驾驶风格有着2010代车手的显著特点——轮对轮强硬,攻防策略上倾向于“威吓”而非“制服”。不可避免的,他与汉密尔顿屡屡擦枪走火,英国站前者超越后者时被顶出赛道退赛,意大利站争夺位置时,两人的赛车又以近乎“扭打”的姿态相撞,双双报销。

本赛季维斯塔潘与汉密尔顿之间的几大争议性瞬间  图源:motorsport.com

在这些事故的处理上,FIA展现出了一幅“和事佬”的态度,对任何一方都没有特别严重的处罚。可以想象,不论是支持维斯塔潘、还是支持汉密尔顿的车迷,对此都不能满意。

赛季倒数第三站巴西站,维斯塔潘使用挤压动作防守汉密尔顿,F1官方评论员、前车手帕尔默都直言应该处罚,可赛会无动于衷;倒数第二站沙特站,维斯塔潘故伎重演,用几乎一模一样的动作逼迫汉密尔顿,这一幕引爆了中立车迷的不满,网络上充斥着FIA和自由媒体“吹平衡哨”制造悬念、纵容前者激进驾驶的批评意见,而两位车手恰好平分进入收官决战,更加剧了这一“阴谋论”的发酵。

类似的情况在F1历史上并不是没发生过。1994年,积分遥遥领先的舒马赫被开出史上最重罚单——禁赛两场,令本被甩开的达蒙·希尔有可乘之机。收官决战中,舒马赫用极为可疑的动作撞击希尔,导致两人双双退赛,而积分领先的舒马赫夺得了最终的冠军。

这个事件至今仍是F1一大公案。支持舒马赫的车迷认为FIA处罚不公,否则他早已夺冠,而另一边则认为撞车毫无疑问是舒马赫蓄意为之。两派互相指责胜之不武,在职业运动史上堪称罕见。

舒马赫与希尔1994年收官战的惊人一撞

另一个例子与今年颇有相似之处。2006上半赛季,阿隆索与雷诺大幅领先,FIA出面认定雷诺赛车的一个重要部件违规(该部件早在2005年就开始使用),导致下半赛季雷诺实力大为逊色,让舒马赫和法拉利后来居上。

在法拉利的主场意大利站,FIA又做出争议判罚,进一步帮助两者缩小差距;而到了赛季倒数第二站前,两者在积分榜上已经打成平手。

无论如何,之前FIA的干预或许影响了赛季走势,还不至于直接决定结果,但这次的冠军,即便在最温和的车迷看来,都很难认为不是“操纵”出来的。

观众需要赛道上比出来的冠军,而不是幕后钦定的流量明星,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FIA和自由媒体都搞砸了。

这出闹剧并未随着阿布扎比夜空下灿烂的烟火而结束。根据最新消息,梅奔车队向国际体育仲裁院(CAS)提起申诉,要求更改2021年车手世界冠军的归属。

车迷们还有瓜可吃。但最高兴的,恐怕还是自由媒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ID:ECO-SPORTS),作者:孔牧荑,编辑:李禄源,图片:孔牧荑

原创文章,作者:50622733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21174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14日 10:54
下一篇 2021年12月14日 10: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