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别差异”,你也许不知道的知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原文标题:《关于两性,你也许不知道的事情》,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用“性别”,来给很多现象和问题贴标签。

比如:

女性发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所以不要跟她们讲道理,要让着她们;

女性考虑问题总是比较感性,不如男性那么理性、严谨、全面;

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比较差,因此选文科的女生更多;

……

许多像这样的认知,已经成为我们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们在生活中哪怕不会直接这样讲,但多多少少都会有类似的想法和感受,并且用这些信念去理解和认知他人。

那么,这些认知真的正确吗?男性和女性,除了我们普遍认可的体能差异之外,在大脑上,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今天的文章,我想总结一些比较新的研究,给这个问题一些解释。

希望能够更新你的知识库。

1

首先,聊聊智力。

智力可能是关于男女大脑差异讨论最集中的领域。很多人认为,女性智力更高,因为在青少年阶段,女生总是比男生更早熟;也有很多人认为,男性智力更高,因为在普遍认为更难的理科上,男生的成绩一般比女生更好。

那么,男女之间,究竟有没有智力上的差异呢?究竟是男性更聪明,还是女性更聪明呢?

这个问题,最早是由 1932 年的一项大规模研究给出了答案。这项研究测试了苏格兰几乎所有 11 岁的孩子的智商,并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智商没有显著差异,唯一的差异在于:女生的智商成绩更“集中”,而男生的智商成绩更“离散”。

也就是说:男生和女生平均来说智商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女生集中在平均智商周围的人更多,而男生群体中低智商和高智商的个体更多。

在随后的数十年间,许多其他研究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不过,也有一些研究,结果稍有不同。比如:2004 年一项元分析认为:男生和女生在6-14岁之间在智力上无显著差异,但在15岁之后男生开始产生优势,在成年人中,男生的平均智商大概要高出5分。(Lynn & Irwing, 2004)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呢?究竟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呢?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一个比较接近共识的结论浮出水面:

男性和女性在整体上不存在智商差异,但是各自有擅长的方面:男性在运动、空间和视觉方面较为擅长,而女性在社会认知和语言理解方面更擅长。

因此,如果智商测试的设计过于“偏袒”某一方面的表现的话,就有可能得到男性更聪明或女性更聪明的结论。

而如果排除掉这些因素,单纯测试更加纯粹的“生理特质”的话(比如记忆力),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就消失了。

那么,我们大体上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0)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目前没有一种测试是能够全面、严谨地测量智力的,我们只能依赖智商和认知能力测试,“大致地”去理解和衡量智力。

1)在基本的生理特质上,男性和女性没有显著差异;在大规模(全球)、全方位(多项能力)的测试上,男性和女性没有显著差异。

2)在具体的领域上,男性更擅长视觉、运动和空间能力,而女性更擅长社会、语言和理解能力。

3)一般来说,女性在智商分布上更集中,更靠近平均值;而男性在智商分布上更离散,处于两端的个体更多。

最后一点可以大致参考下面这张图:

2

虽然我们大体上能够有这样的共识,不过,可能有一些小问题,仍然有待我们去解决。

比如:

理论上说,男性的大脑体积比女性更大,难道对智力没有影响吗?

有些心理学家持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普遍来说,男性的大脑体积比女性大10%,而大脑体积跟智商有微弱的相关性,所以理论上说,这种差异应该能反映到智力上。

但比较新的研究认为,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它更多是依赖于各个脑区之间的联通和协同,因此这种体积的优势即使有,也相当微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说男女没有显著智力差异,那么为什么大家总认为女生的数学成绩没有男生好?

一项 2020 年的研究认为:女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很可能跟该地区过于推崇成绩的风气有关。该研究发现:一个地区越推崇数学成绩,会使得该地区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降,而女生似乎更容易受这种效应影响 —— 这被称为“女性放大效应”(Eriksson, 2020)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女生数学不好,更大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太推崇成绩,导致大家生活在压力之中,对数学的兴趣减弱,从而降低成绩,而女生更容易受这种社会压力影响,这就导致女生“看起来”数学成绩更差。

为什么男女之间会有擅长领域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什么呢?


近 10 来年的研究,开始从单纯的智商测试,转移向脑成像研究,来探究我们在处理不同任务时大脑的活跃和使用。一些初步的结论是:

  • 女性的智力更多依赖于额叶,而男性更多依赖于颞叶和枕叶;(Narr 等, 2007) 

  • 男性的智力跟大脑白质的联系更密切,而女性的智力更多表现为神经连接效率;(Yan 等, 2011; Ryman 等, 2016)

  • 男性的智力更多表现为左脑和右脑的内部连接性,而女性更多表现为两个半球和全脑连接。(Ingalhalikar 等, 2014)

……

这些结论共同表明了一个观点:两性之间在大脑的使用上有其自己的偏好,而这种偏好可能会导致擅长领域的不同,但就整体而言,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3

根据前文,我们已经理解了: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并没有显著差异。那么,所谓的“男性更加理性,女性更加感性”,或者说“女性更加情绪化,容易受感情影响”,正确吗?

也对,也不对。

为什么这样说呢?传统的观念是:女性的情绪波动会更大、更不稳定,这导致在许多跟情绪相关的实验中,都会排除女性参与者,以免误导结果。

但 2021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男女在情绪变化和波动上并无显著差别,“女性更加情绪化”可能只是我们的刻板印象。(Weigard 等, 2021)

这项研究招募了 200 多名男性和女性,展开为期 75 天的调查,让他们通过填写问卷来分析情绪。结果发现:男女的情绪剧烈性、周期性和不稳定性,基本没有差异。

当然,很多人的基本认知是:女性的激素分泌可能会造成更剧烈的情绪波动。因此这项实验特地增加了一组,让参与者通过服用药物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和调整生理期。结果发现:服用药物、不服用药物和男性,三个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从这个角度来说,女性更容易产生情绪、情绪波动更大,其实很可能并不成立。一种可能性是:我们很可能只是简单地把男性的情绪解释为“热情、有活力”,而把女性的情绪解释为“情绪化” —— 实际上,他们所产生的情绪,很可能是一样的。

但为什么说这个观点也有对的部分呢?

一个原因是:女性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更活跃,这导致她们更容易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共情能力更强”。

因此,当男性和女性面临同样的情景时,女性所接收到的“别人的感受”相关信息会更多,这些信息可能会导致她们产生不同的判断,做出不同的选择。

另一个原因是:前面讲过,女性在智力上更擅长社会认知,与此同时,女性大脑的全脑连接更强,这导致女性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往往会考虑更多的信息 —— 包括考虑他人的感受、立场和观点,从而,显露在外的,可能就是更加温和、感性、犹豫,没有那么“果断”。

但说到底,所谓的“果断”,其实也只是我们的社会所构建出来的“优势”而已,它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就是“更好的”。

所以,简单的结论是:女性跟男性在情绪上并无太大不同,两者最大的差别,可能是女性在考虑问题时,会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从而导致需要纳入思考的信息、需要权衡的问题会更多。

至于这具体是好事还是坏事,就需要视具体情境而定了。

4

那么,两性在性格上,有没有差异呢?我们能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行为,就说他“更像男性”或者“更像女性”呢?

2015 年的一项实验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研究人员扫描了 1400 名参与者的大脑,年龄跨度达到 13 – 85 岁,主要集中在 29 个大脑区域,试图找出普遍的男女差异。(Joel 等,2015)

结果是什么呢?答案是:没有结果。

大多数人的大脑结构从整体来说都是相似的,而从细节来说又各有不同,但这些不同无法按照性别划分成两种。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规律。

因此,结论是什么呢?

男女的大脑从先天来说基本没有差异,并不存在哪个脑区,男性比女性普遍更大、更厚,或是女性有而男性没有 —— 差异基本都来自后天对大脑的使用和训练,包括职业、爱好、生活方式……这些因素的影响远远高于先天。

简单来说,在大脑的结构上,两性是基本一致的,差异只是在大脑内部神经元的连接上。而神经元的连接极大程度依赖于后天,比如你所成长的环境、遇到的境况、面临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它们塑造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显露出微弱的“两性差异”(也就是前面讲过的大脑差异)

与之对应,一个组织 clearerthinking.org 做过一系列的研究,针对 1.5 万人,分析了他们的性格特质。结果发现:在总计 600 多个跟性格相关的问题上,男女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

唯一存在微小和中度性别差异的,只有 18 个问题。根据这 18 个问题的不同,男性基本上会更愿意冒险、更愿意评价自己、心理承受能力更强;而女性基本上更加平和、善良、有同情心。

而即使是这 18/600,整体的差异也非常小。大约只有1%的男性和女性拥有“非常鲜明”的性别特征,绝大多数参与者基本都靠近平均值。

一个相似的结果是:2014 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 100 多种不同的行为,测量它们在男性和女性中常见的频率。结果发现:我们无法仅仅按照性别,把结果分成2组。

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性格和行为中,男性和女性基本都是“混杂的”。并没有哪些性格特质更倾向男性,也没有哪些行为是女性的专属。

这些研究可以给我们什么结论呢?

尽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说某些行为“跟女人一样”或者“跟男人一样”,但实际上,这些只不过是社会的刻板印象和标签而已。

从严格意义上讲,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并不存在哪些行为,更“男性化”,或者“更女性化”

5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男性和女性,从大脑上,并不存在太多的先天差异。两性在智力和性格上的差异,基本都是后天被社会所构建出来的。

我们这个社会,总是喜欢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规训:男人就应该如何如何,女人就应该如何如何;男生更适合什么,女生更适合什么;男性就该有男性的样子,女人就该有女人的样子……

一个男人如果优柔寡断,我们就会说他“婆婆妈妈”;

一个女人如果大大咧咧,就容易被人说“女汉子”;

一个男性如果去从事传统被认为偏女性的职业,就容易引来歧视和鄙夷;

一个女性如果在传统被认为偏男性的领域做出成就,也很容易招来更多的关注和审视。

但这些“应该如何”“适合什么”“该有的样子”真的存在吗?真的正确吗?

其实并不然。

一个人的出生,在他所有已经被决定的先天因素里,能够影响他未来发展和成就的,性别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素了。

当然,我不是说男性和女性完全不存在差异 —— 比如身高,体能,生育,在这些“身体上”的方面,两性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毋庸置疑。

但在“大脑上”的方面,比如智力、性格、行为等,两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差异仅仅来自于社会的构建。我们的社会认为两性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才造就了它们现在的样子。

所以,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你都没有必要被社会的认知所束缚。你想做什么,你想怎么做,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这些的决定权在你自己,而不在别人手上。

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出身,但我们永远可以决定我们的未来。

与大家共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

原创文章,作者:30682922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23941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2月11日 00:04
下一篇 2022年2月11日 00:3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