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ID:fanpu2019),作者:下雪、Idobon、Kestrel,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7月17日至今,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多地发生区域性严重洪涝灾害, 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出现险情,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
如何在洪涝中自救?
根据应急管理部网站科普内容,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强降雨区高度重叠,需加强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等灾害。当我们遇到山洪、内涝等灾情时,掌握科学的逃生方法至关重要。
实时收听天气广播、新闻,了解当前洪涝的紧急信息和官方说明。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信设备。收集手电、口哨、镜子、打火机、色彩艳丽的衣服等可作为信号用的物品,做好被救援的准备。
1. 行人避险
城市内涝易发生区域包括:城区低洼地区、下凹式立交桥、地下交通轨道、地下商场与车库等地下空间、危旧房与地下室、在建工地等。
不要在积水路段行走,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水井、地坑。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要迅速远离,防止触电。不宜停留在立交桥桥洞、地铁、地下行人通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内涝高发地。
2. 家中如何应对内涝积水
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砌围墙或在门口放置挡水板;垫高家具或再暴雨来临前在门外放上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一旦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触电伤人。
如家中积水过深,请迅速车里,及时向屋顶、高层等处转移,找到被困地的制高点等待救援。如被洪水围困,寻找门板、洗衣盆、衣柜等作为逃生使用;如果通信工具无法正常使用,应使用烟火、光照、燃烧衣物等方法让救援人员发现你的所在地。
3. 行车安全
不要在洪灾地区开车——掉头,不要淹死!始终遵循关于水淹道路的警告。
不要在被淹没的地区开车,车辆并不能保护你,它们可能被冲走或在流动的水中停滞。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4. 远离洪水
洪水会给每个人带来溺水的危险,无论是否会游泳!对儿童而言,浅水同样致命。
洪水中可能有各种危害生命安全的东西,例如:倒下的电线;人类和牲畜的排泄物;家庭、医疗和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煤灰废料,可能含有致癌化合物,如砷、铬和汞;其他可能导致疾病的污染物;有形物体,如木材、车辆和杂物;野生或流浪的动物,如啮齿动物和蛇等。
暴露在受污染的洪水中会导致:伤口感染、皮疹、胃肠道疾病、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不常见)。无论污染源是什么,保护自己不接触洪水是很重要的。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是远离洪水。
措施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切记不要攀爬电杆、铁塔等柱体。
5. 落水自救
-
万一掉进水里,不要慌张,尽量让身体漂浮在水面,头部浮出水面,大声呼救。
-
踩水助游,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
-
如不会游泳,面朝上,头向后仰,双脚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击水面,让嘴露出水面,呼出气后立刻使劲吸气。
-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图片来源:中国应急信息网)
洪涝灾害中应重点关注哪些疾病?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洪涝灾害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要点(2017年版)》,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食物安全难以保障、居住条件受到破坏、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人口流动性加大、人群抵抗力降低以及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重点关注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乙型脑炎(乙脑)、血吸虫病、流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传染病。
在居民安置点,由于人群密集,人体抵抗力下降,有可能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确保食物及用水的安全
为有效预防暴雨洪涝灾害后传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等危害居民健康事件的发生及流行,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灾区群众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用水卫生
洪涝灾害导致的饮用水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三个方面。
灾区居民应做到:
-
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
-
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
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
-
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大小便。
关于饮用水消毒。如果没有干净可安全饮用的瓶装水,且无法煮沸水,则使用消毒剂,如无味的家用氯漂白剂、碘酒或二氧化氯片剂。注意,只有二氧化氯片剂才能有效地控制更多耐药菌,如寄生虫隐孢子虫。请依据制造商的说明进行消毒。如果水源受到化学品的污染,添加消毒剂并不能让水可以安全饮用。
食品卫生
洪灾期间,食物受淹、变质,淹死、病死和其他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增加。同时,汛期正值高温时节,受灾地区一般气温高、湿度大,蚊蝇孳生,食品很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加上防汛期间人们精神紧张、疲劳、睡眠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大。另外,营养状况可能因食品供应不足出现恶化,人群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病的风险急剧上升,特别是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和老年人等处于特殊阶段的人群。应确保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灾区居民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清洁
-
饭前便后以及操作食品前后要认真洗手,不用脏手和不洁工具接触食品。
-
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消毒后再食用。
-
餐具和切配、盛装熟食的刀、板和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后消毒;消毒方法用物理方法蒸煮法最好。
-
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碗筷餐具。
-
掌握和应用各种简易设施和方法做到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以及炊具、餐饮具防尘、防蝇虫、防鼠、防水和防潮。
-
其它接触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工作台面以及货架、橱、柜也应当清洁、无毒无害。
2. 生熟分开
-
生熟食品要分开盛放。
-
刀、砧板、容器、餐饮具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
避免交叉污染,特别注意避免手、抹布等的交叉污染。
3. 烧熟煮透
-
提倡尽量使用蒸、煮、炖等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式。
-
制作肉、蛋、奶、鱼或其他易腐食品时,特别要注意烧熟煮透。
-
尽量不加工和食用冷荤类食品。
-
不生食动物性食品。
-
生水一定要喝烧开后再喝,不直接喝生水。
4. 安全存放
-
建议只加工简单的饭菜,即做即食,不存放,尽量不吃剩饭剩菜。
-
必要时,剩饭菜、隔夜熟食在确定没有变质的情况下,经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5. 材料安全
-
喝清洁饮用水和/或达标瓶(桶)装水,不喝不清洁的水。
-
食品原料与辅料必须新鲜、清洁,无毒无害,色、香、味正常,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
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畜、家禽、鱼虾,不自行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和其它野菜、野果,不吃严重污染、腐败变质和可疑有毒的一切食品。
发现食源性疾病后,应及时向卫生计生行政、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报告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原因等,同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卫生专业人员应立即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处理、病人救治等工作,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保障环境卫生
洪涝灾害后环境卫生风险主要是过水后存留的大量淤泥、生活垃圾,厕所停用造成粪便的存留和溢流。此外,还应谨防媒介生物滋生,导致疾病疫情发生。
蚊虫滋生:灾害后期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滋生场所增加,导致蚊虫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们居住的条件环境恶化,人畜混杂,防护条件差,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而导致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蝇类滋生:在洪水地区,人群与家禽、家畜都聚居在堤上高处,粪便、垃圾及腐败的动物尸体等不能及时清运,生活环境恶化,为蝇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促使成蝇密度猛增,蝇与人群接触频繁,蝇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鼠类接触增多,洪涝期间由于鼠群往高地迁移,与人接触机会也多,有可能造成鼠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
灾区群众应做到
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推荐使用蚊香、气雾罐、苍蝇拍等家庭灭蚊蝇措施;抗洪值守人员应配备防蚊帽、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喷涂驱避剂。有哮喘或其他肺部疾病的人,不要进入漏水或者能闻到/看到霉菌的房间。
应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水灾鼠类死亡或迁徙时,体表寄生虫脱离或逃逸,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好鼠虫并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异常增多时需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洪涝灾后其他疾病疫情相关要点
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预防皮肤溃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在皮肤皱褶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下水。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预防血吸虫病。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油膏。在防范高温中暑的前提下,可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疫水后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
及时就医。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其次是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药物使用方法。
心理健康。灾后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规律,如超过一个月仍未恢复,应向精神科医生求助或到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咨询。
特殊人群护理。为老、弱、幼以及病人尽量营造较好的环境,减少伤残和死亡。
参考来源:
1. 洪涝灾害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要点(2017年版)
2. 洪涝灾害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技术指南(2017年版)
3. 洪涝灾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技术指南(2017年版)
4. 洪涝灾害营养与食品卫生技术指南(2017年版)
5. 洪涝灾害灾后健康宣教核心信息(2017年版)
6. CDC. 在灾难或紧急事件后确保食物及用水的安全
7. https://www.cdc.gov/disasters/foodwater/facts.html
8. CDC | 与洪灾有关的疾病和伤害预防https://www.cdc.gov/healthywater/emergency/extreme-weather/floods-standingwater.html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网站、中国应急信息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ID:fanpu2019),作者:下雪、Idobon、Kestrel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2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