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造一个工程师驱动的团队文化?

近年来在国内,不少公司走出去,到美帝硅谷,向Facebook,向Google们学习,学习他们那些极客精神,对产品的极致打造。殊不知,这些皆缘自这些公司本身的工程师文化。

 
国内大部分IT互联网公司是市场/销售驱动,要么是产品经理驱动,那么如何打造工程师驱动的文化?

工作环境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办公环境,它是一个开放的,但是舒适的环境。国内很多公司大多数采用隔断式的工位。就像这个样子:
 

1.jpg

这样的工位几乎统治了大部分公司。它的好处是同事彼此有独立的空间,工作时不容易被打扰。
不好的是同事之间被人为割裂开,彼此井水不犯河水,需要的时候和旁边的人说一句,大多数时间躲在自己的空间里,也许大多数时间是在本职工作,但这样是不太利于彼此沟通的。
 
所以,好的办公空间应该是开放的。请看下图:
 

2.jpg

虽然照片中间是一个技术男,换成上图的妹子是不会更显开放?
集中式工位,员工座位之间没有隔板式的隔间。这样的好处是,有一种心理感觉,大家觉得更像是一家,而非各自为战的成员,由group变为真正的team。
 
工程师们的坐椅要选择舒适安全的,利于写代码久坐而不伤及脊椎。
 
至于办公室提供健身场所,我个人觉得会成为摆设,因为大家即使健身也多半会去选择正式的健身场馆。一个一下班吃完饭不回家在公司里健身的人,会不会感到奇怪。
 
有一种职业叫程序员鼓励师,是HR妹子招人的一个噱头。好的公司如果招的都是优秀的人,人们的潜意识也会想到非技术部门的妹子素质也不会低到哪里去,想象空间自然有。
 
至于一些公司提供的休息室,按摩室,这些房间多半成为工程师们加班睡觉的地方,也可以忽略不计。

福利待遇

 
具有工程师文化的公司,在对研发工程师的待遇上可能不会特别高,相对于BAT公司来讲,但是在工资上绝对不要扣门。
 
当然每个人都配备一台趁手的笔记本也是很重要的,人手一台最新的air或thinkpad,生产力也会是棒棒的。
 
具备非画饼式、可执行的期权设计,让每位员工有为自己公司工作的感觉。而不是每天听CEO的“美好愿景”。
 
公司里常备的零食不断,午餐和晚餐由公司提供。员工的加班餐补,车补,通讯费用全额由公司报销。
这些看似小,但开销也不少的福利,一方面给公司加分不少,它同时增加了员工的幸福感,愉悦感。

找优秀的工程师

 
有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这些是外在的呈现。刘强东有句话:所有的问题都是人不行。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是人,所以要找最好的人,就算不是最好的,要在价值观和人品这些基础上,找有潜力,有学习力的小伙伴。
 
当一群具有正能量且又具备创新力的人们在一起,所谓的“管理”是不存在或不需要的。只有目标左右着大家,或长或短,执行的深浅而已。有了这些优秀的人,让产品时就具备成功的基因。
 
一个好的工程师在效率上可以抵得上十个平庸的程序员。试想,在一个产品上,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个没完,而几个优秀的人拿出来的都是可行的方案,那执行时只是做一些选择题,上线时交给用户、运营出来的数据做验证就可以,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层级。
 
在现在的大环境里,好的工程师不需要很费力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在一个初创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找人,包括工程师,架构师和CTO。

良好的组织架构

 
公司体系能够保证沟通的畅通。一个CEO高高在上的公司,底下员工的思想不能很好的表达,或者只是好的消息传达,试想这家公司得有多么优秀。
 
公司架构不宜多层:工程师,Team Leader,CEO。足够。

产品开发与迭代流程

 
互联网产品讲究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要把软件公司的大而全的方式,也不要试图让3个人的小团队用1个月做出一个自以为是的产品。
 
工程师做的产品,在充分测试和回滚策略准备后,十分钟自己就可以看到上线的产品。而不是特别臃肿复杂的部署步骤。

学习与成长氛围

 
工程师到一家公司有两大需求:一个是福利待遇够好,第二个就是能够学到东西。公司里有大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大牛们乐于分享助人,而这种乐于助落到执行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的技术分享。
 
比如每周技术会议给工程师分享他们的架构或者讲讲他正在做的项目。
 
这样既创造了一个交流机会,同时也为正在做的事带来自豪感,也学习到了新东西。
 
建设学习文化的一个办法是注重指导和培训,以确保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算法,系统和产品成功所必需的技能。这样除了薪水、期权,每个人都在增值,对于工程师来讲,技术就是最大收益。

小结

 
诚然。一个公司的DNA需要是产品或技术驱动的公司,工程师文化驱动才有用。对于把工程师当码农,当成本的公司都不适合。比如一家软件外包公司,或者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公司。有的公司可能是个例外,不代表全部。
 
打造工程师文化并非一朝一夕,还有更多的细节和你自己的DNA都有一定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当你的团队有了真正的工程师文化,产品运营会更加顺利。
最后,祝适合工程师驱动文化的团队更快、更好地成功。

3.jpg

 

原创文章,作者:ItWork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tso.com/industrynews/25516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8日 01:32
下一篇 2022年5月18日 01:3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